黃克波
摘要:濕地松是一種速生常綠喬木,其有著很強適應能力,并且生長的速度還很快,其十分適宜在潮濕的亞熱帶地帶進行種植。現如今,我國引進的濕地松主要是應用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為我國的造林工程帶來了很大的貢獻,已經成為了現在的主要樹種,為我國的林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本文將詳細闡述濕地松育苗技術以及造林技術,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用的參考,促進我國的造林工程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濕地松;育苗;管理;造林;撫育
濕地松的原產地是美國的東南部,這一樹種的樹干圓滿通直,木材質量也很強,松脂含量也很高,這是目前我國所引進樹種中最為優秀的樹種。并且,其對氣溫的耐受力也很強,可以承受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還可以承受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濕地松不僅能夠在低洼沼澤區域很好的生長,其還有著很強的抗旱性,可以在一些的水資源貧瘠的地區也能夠旺盛生長。然而這一樹種的耐陰性很差,是一種喜光樹種,適宜在光照度的強的地區栽種。
一、濕地松育苗技術
(一)采種及種子處理
采集濕地松的種子通常是選擇生長時間在15至20年生長健壯濕地松,每年的九月份是濕地松的球果成熟期,在這個時候對濕地松的球果進行采摘。需要注意的是,濕地松的球果成熟后其表皮是紅褐色,要在球果開裂之前進行采摘。并且,采摘之后的球果要利用陽光進行攤曬一個星期左右,一旦其外部果鱗開裂,就要及時的將種子取出,然后利用風篩將其中的雜物取出,將其置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下進行儲存。在將其育苗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淘洗、晾干處理,然后使用濃度為0.1%的新潔爾滅溶液進行30分鐘的消毒處理,并對其進行清水沖洗,再將其放入4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一天左右,將其晾干之后就可以進行播種。
(二)苗圃地準備
播種的苗圃地要選擇在交通便利并且方便管理的地區,地形要盡量選擇在地勢平坦或者是緩坡地帶,要保證其有豐富的水源,特別要保證陽光充足,使其能夠享受充足的日光照射,土質要盡量選擇土壤疏松以及有良好的排水性的砂壤土,如果是已育過濕地松樹苗的苗圃就更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種植過棉花、蔬菜、芝麻等植物的土壤不適宜作為苗圃地,而且如果苗圃的病蟲害嚴重或者黏土過多,也不適宜作為苗圃地。如果是要建設新圃地,最好是選擇在濕地松林下5公分到20公分含有白色菌絲的泥土作為接種菌根土,并要對這些土壤進行有效的消毒滅蟲工作,每公頃使用濃度25%的敵百蟲粉劑22.5千克配合硫酸亞鐵粉劑 37.5千克對其進行消毒,需要在對土壤進行“三犁三耙”的過程中,開展消毒工作。并且,在犁耙的過程中要耙均勻分層施入腐熟的餅肥,每公頃的餅肥要在1500千克至2250千克、復合肥則要在1500千克。需要注意的是,苗床的寬度要在1米左右,床高則要控制在0.3米左右,長度則要根據圃地而定,最好使不要超過20米,并且要對苗床進行處理,保證苗床能夠土細、溝直、床平,更加適宜濕地松的成長[1]。
(三)播種
濕地松的播種時間最好在每年的三月中旬,播種量需要控制在每平方米播種250克。在完成播種后要使用新潔爾滅消毒后的細砂對土層進行覆蓋,要保證圖種子能夠被完全覆蓋,還要避免砂層太厚的問題出現,并在上面覆蓋一層薄稻草。然后通過噴灑清水,需要控制水流的流量,防止其導致種子裸露。最后使用經過消毒的塑料薄膜嚴密覆蓋,白天揭開薄膜,晚上覆蓋薄膜。
(四)苗期管理
苗期要對苗圃定期通過噴霧式細孔花灑淋水,讓苗床土可以保持在濕潤狀態。在完成播種后的十天左右種子就會破土發芽,這時就可以揭掉稻草,每個星期對其噴賽濃度0.1%的甲基托布津 1 次,預防病害發生。并且苗期的7到15天就要噴灑一次濃度0.15的多菌靈。如果在春、冬季育苗,就要做好保溫工作。并且要做好防病蟲害工作,可以在移植前使用呋喃丹進行中耕翻入土中。在每年的3到5月噴灑濃度50%的敵敵畏 1000 倍液進行病蟲害的防治[2]。
(五)移苗
為了能夠方便苗木的運輸,可以通過營養杯開展移苗工作,營養杯規格要適中,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8公分×12公分的塑料育苗袋。還要樹苗的根系包圍上一層營養土,營養土的配置比例應該是 2% 的過磷酸鈣、20%的火燒土以及78%的黃泥土,然后將營養土進行充分的攪拌,并將其堆漚兩個星期后進行裝袋。并要在移苗前兩天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0.1%)進行消毒。移苗前要對其進行大量的光照,并且工作人員和栽種工具要做好消毒工作。
二、濕地松造林技術
(一)造林地的準備
第一,選地。為了能夠使造林工程能可以更好的進行,就需要選擇良好的造林地。首先是海拔,要選擇不高于海拔800米的丘陵地和低山,并且要保證造林地的光照充足,土層最好是要濕潤肥沃的深厚的上紅壤土,土質要在中等以上。由于其油脂比較豐富,還需要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第二,整地。通常在開始造林工作前的一年冬季就要開展整地工作,如果不能夠在造林前一年冬季完成整地工作,就需要在造林前30天完成整地工作[3]。
(二)造林
造林適宜在每年的春季雨后或者是降雨前的陰天開展,在種植之前需要對林地進行充分的補充水分,在將樹苗進行移種。首先通過植樹鎬挖出一個與營養杯內土團大小相仿的小坑,小心撕掉其外層的薄膜袋,要盡量保證其營養杯土團可以保持完整,然后進行種植。種植時要注意苗身要直,并對樹苗的周圍使用碎土進行壓緊,泥土覆蓋厚度要高出營養杯0.5到1.0公分最好。并且要控制好造林的密度,植株之間的密度最好是要3米×3米,這樣可以使濕地松更好的生長。
(三)撫育管理
完成造林工作后,還需要對其開展不低于三年的撫育工作,在將其種植之后還要對使用促根肥一次,每棵植株還要使用50克的尿素肥施肥,使其根系能夠迅速生長,并在當年的九月或者十月對其進行第一次撫育,在次年的二月到四月以及十一月到一月期間,分別進行一次撫育。撫育工作主要是對其進行擴穴、施肥、除草、松土等。除草則要以樹盤為中心,以一米為半徑范圍的所有雜草,并將灌木進行清除。第一次施肥則要距離樹苗三十到四十公分處,整理出兩個小淺溝,每棵樹苗使用150克復合肥。之后的施肥則要在距離樹苗四十到五十公分處,整理出兩個小淺溝,每棵樹苗使用250克復合肥。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施肥后,將肥料掩埋壓實[4]。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濕地松在我國的大量引進,其可以很好的適應我國的氣候,適宜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進行栽種,我國早在上世紀就開始引進這一樹種,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然而這種樹種的種子比較緊缺,價格也很是昂貴。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對其的育苗工作,提升出苗率,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強造林效果,使我國的林地面積可以大量增長。
參考文獻:
[1]李義.濕地松容器苗木的培育和種植管理技術[J].低碳世界,2016 (9):251-252.
[2]王剛.濕地松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 (9):157-158.
[3]何大粉.濕地松育苗與造林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6 (9):042-043.
[4]杜彬,肖輝.如何提高濕地松的造林成活率[J].花卉,2017 (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