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民
摘要:針對在我國蓄積十分豐富且工業價值很高的落葉松,對其包含育苗地的選擇、整地做床、催芽、播種、遮陰、管理在內的育苗栽培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為實際的育苗栽培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落葉松;育苗栽培
落葉松為我國大興安嶺針葉林重點樹種,蓄積豐富,同時也是荒山造林及森林更新事業的首選樹種。落葉松的重量較大,硬度適中,容易開裂,邊材呈淡黃色,心材呈黃褐色~紅褐色,紋理較直,整體結構致密,比重為0.32-0.52,有一定樹脂,堅實耐用,有良好的工業價值。
一、選擇育苗地
落葉松自身特征決定了這一樹種應種植于緩坡表面,并且緩坡上的土壤應肥沃,并含有充足菌根菌,同時沒有病蟲害。落葉松的育苗一般對水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據相關理論,育苗與菌根菌能實現連作。而在實際情況中,連作僅能在圃地實現,且只有前兩年的效果較為顯著,如果圃地超過兩年,則應進行換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將落葉松種植于發育有沙棘束的土地,這樣能有效保證成活率[1]。
二、整地做床
在確定育苗地以后,要對育苗地實施整地做床,通常整地做床,能有效改善育苗地范圍內的水肥條件,對保證落葉松良好生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通過整地做床,還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病蟲害等作用。這一措施是實際培育重要環節,必須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在實際的整地做床過程中,一般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育苗時前一年的八月到九月,對育苗地范圍內的土壤實施翻耕處理,深度要滿足相關技術要求,在翻耕時除去對落葉松生長有礙的沙石、草根。這樣一來,能使土壤變得更為肥沃,達到落葉松最佳生長條件。選擇在夏末初秋進行翻耕的原因是能將雜草及落葉都翻耕到土壤當中,作為土壤的肥料,經過一個冬天的時間,可提高土壤肥力。此外,通過翻耕還能使空氣進入到土壤當中,破壞害蟲生境,減少作物生長時的蟲害。進入春季后,對育苗地土壤進行第二次翻耕,此時翻耕的目的是去除沒有完全消化的雜草及落葉。同時,也可使用黑礬對土壤實施消毒,對于黑礬的用量,通常按750kg/m3控制。翻耕完成并檢查合格后,開始做床。落葉松自身獨特的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在高床上栽培。對于高床,其主要特點為肥力強,且地塊不容易板結。以現場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確定苗床規格,通常寬度在110-125cm范圍內,高度在16-21cm范圍內,相鄰苗床間國道寬度在35-45cm范圍內,實踐表明,通過這樣的設置,既能確保人員順利通過,又不會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除此之外,為避免雨水損壞成型后的苗床,需要根據降雨情況和地形做好排水。
三、落葉松催芽
落葉松種為被迫休眠型,即便未對其實施催芽,在收獲期依然可以長出樹芽。然而,為保證成活率,是落葉松更為繁茂和整齊,并增強抗病蟲害等方面能力,需要對落葉松實施催芽。研究表明,通過催芽,能顯著提高成苗木成活率。一般催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在種植的前一年秋季,于背光處實施開挖,用埋藏落葉松種。通常情況下,溝深和溝寬均以55cm為宜,而溝長要根據種子數目等情況確定。到第二年春季后,積雪未完全融化,此時可在土壤的表面覆蓋厚度為10cm左右的冰塊。然后以1:3的比例對種子和雪進行混合,一同放到坑中,然后在坑上進行雪丘堆積,并用草簾進行覆蓋。在天氣轉暖之后,對積雪進行及時清理,但不能將草席撤除。在初春時,每日對土坑實施翻動,通產每天要翻動三次,以此促進冰雪消融。冰雪完全消融后,開始浸泡種子,用濃度符合要求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持續浸泡至少2h,完成浸泡后,對種子進行收集。完成對種子的收集后,放置到室內,定期翻種。若種子缺水,則應用噴壺定期噴灑。在種子張口數達到50%以上時,開始播種。
四、落葉松播種
溫度不低于8℃時落葉松才可以發芽,在播種過程中,需要主要下列要點:第一,確保播種達到規則和整潔,表面平整,確保種子良好發芽。坑深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通常兩個條幅的間距應按16-24cm控制,寬度則應控制在7-9cm范圍內。第二,完成播種后,對種子實施覆土。相關研究表明,按1:1的比例對鋸末與土實施混合攪拌,能加快種子發芽速度。第三,完成覆土之后及時進行鎮壓處理。第四,完成覆土后,使用具有良好透氣性的材料對土壤實施壓邊,以此為種子提供保護,避免被鳥蟲破壞。
五、遮陰
培育時,遮陰至關重要,必須引起重視。經過多次分析和試驗,認為遮陰材料透光率應控制在30%左右,且當棚高為42-52cm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通過對遮陰棚的設置,除了可以使光線更加柔和,還可以防止受到外界傷害。通常,遮陰棚都使用藤條進行編制而成,能根據苗床規格實施調整。制作好的遮陰棚一般可以使用至少三年,這能有效降低成本。
六、栽培管理
落葉松種子開始發芽以后,需要及時把覆蓋在種子上的草簾等物體拿開,使落葉松可以良好生長。要注意,該步驟需在針葉產生以前實施,根據以往經驗,時間大約是出土以后的15天左右。此外,切實形成實木前,要重視并做好與培育有關的所有工作,以此在最大限度上確保幼苗能夠正常生長,加強各個方面的日常防護。在中午光照較強時,為避免苗木受到侵害,可人工進行適量灑水;在降雨時及時進行施肥;在苗木出芽以后,將所有遮擋物及時撤走,并做切根處理,使苗木良好生長,安然度過整個冬季;落葉后開始首次翻土,以切斷土壤當中存在的毛細管。這一過程中,應澆一次凍水,確保冬季低溫時苗木的成活率。當到達第二年的春天時,澆第二次凍水。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落葉松憑借其良好的排水性及能適應濕潤環境的特點,在我國的退耕還林事業中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而為了使落葉松良好生長,應積極從每個階段實施高水平培育,關注培育的所有環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培育出切實符合要求的樹種,進而為退耕還林等林業產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靜.落葉松育苗及栽培技術方式探尋[J].農業與技術,2018,38 (1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