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隨著對于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音樂教學不僅僅是音樂教學范圍之內,還背負著培養學生高尚品德的任務,在初中音樂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品德,可以更全面的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其日后的健康成長。鑒于此,文章首先簡要闡述初中音樂教學意義,并隨后提出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望為如音樂教師等工作者所參考、利用。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德育;意義
前言
目前,德育教育是我國一切教育的基礎,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包括初中音樂教育。初中音樂教學中插入德育教育能夠正確樹立初中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高尚情操。顯然,德育教育插入到初中音樂教學中格外重要,學生日后的健康發展有賴于此。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迫于考試壓力,學生往往偏重于文化課程而極少顧及自身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富有情感的藝術,如音樂,能夠極大作用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藝術思維。顯然,開展音樂教學十分重要:其一,學習音樂可以很好的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使其更為向往美好生活,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其二,學習音樂能夠使學生智力有所提高,從而對攻克理論課而有不小的益處。有相關研究分析后發現,學習音樂可充分發揮大腦皮層的分析機制作用,自然對此等結構、組織的鍛煉就可提升學生的智力;其三,音樂教學有不小的德育價值。音樂教學能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給德育,體現其思想教育的作用,且優美動聽的音樂作為德育之載體,有利于學生接受。
二、初中音樂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學在初中存在德育功能逐步退化問題。目前,初中的教學體系中,音樂課程所占比例很小,此等根本問題顯然極度有害于其各種功能的發揮,以下兩方面為主要體現。第一,初中生有十分巨大的學習壓力,迫于不日來臨的中考,理論課程更為緊張,某些初中學校只能將教學重點放置在理論課程上,而音樂類素質教育課程只能成為理論的陪襯,甚至所謂領導們并未認識到或者忽略了音樂教學對有此類天分和理想的學生的人生有多大影響。正是這種價值觀的傳遞,初中學生也必然會對音樂課程不甚重視,只認識到學習能力的重要,對于之外的道德意識以及素質水平的價值有所忽略,這對其各方面成長都沒有多少幫助。另一方面,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又由于多有教師在每天的備課中并未發覺和深入研究音樂的德育功能,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沒有使音樂課堂整體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自然綜合素質不可能有效提升。
三、初中音樂課中融入德育的對策
仔細推敲教學內容:
(1)結合歌曲確定德育主題。
要提高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教材,對教材相關知識進行整合,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信息,這同時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例如音樂教材中的歌曲與樂曲,這些就是音樂教師進行道德教育最好的素材。音樂教材中的德育資源與思想品德課本中的德育元素有一些差距,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耐心整理教材,了解每一首歌曲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其愛國主義情感或民族團結等強烈的思想感情進行提煉與升華,在教學中,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感情,從而讓他們得到道德的熏陶,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課本上的歌曲和樂章是音樂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原材料,利用好教材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傳統的節日與初中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例如:各種各樣的民族節日、法定節假日及紀念日等,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及相關的風俗也能成為音樂教師進行德育的途徑與方法。例如,“九一八”國恥紀念日,教師可以在當天向學生們介紹相關的歌曲資源,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傾聽這些歌曲,并追尋背后的英雄事跡,利用音樂故事會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講述一首歌背后的故事,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樹為學習的楷模,也可以將自學的歌曲唱給同學聽。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音樂與德育結合的教學手段,比干燥無味的思想品德課本更有說服力,更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整合資源不僅能夠開闊教師教學設計的思路,更能使學生主動嘗試不同的自主學習的方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在教授與歷史、軍事有關的內容時,也可以利用當地特有的博物館、紀念館等資源,帶領學生接觸歷史遺物,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中的感情。
(2)找出歌曲與德育切入點。
研究教材與德育的切合點,是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的重要開端。通過創設情鏡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德育更為巧妙地滲透于教學環節之中。既不會使學生感到突兀,也更易于思想道德感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意積累素材庫,將可利用的資源集中在一起,做到有章可循,在教學過程中各種資源可以信手拈來。德育情境是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一定情感色彩的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情景,在情景中激起學生的主觀感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德育目標。情鏡教學法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形式豐富多彩,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如教師在教唱《黃河大合唱》一歌時,可以利用視頻展示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也可以播放職業合唱隊演唱《保衛黃河》一節時的精彩演出,教師可以采用激昂的語言描述歌曲創作的背景:抗日戰爭時期,1938 年,作者有感于祖國的大好河山處于危難之中,又親眼看到了中國人民為了保衛祖國不惜付出生命,戰士們英勇作戰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為了宣揚革命戰爭精神,鼓勵人們奮起抵抗,創作了這組歌曲。學生用激動的聲音學習演唱歌曲時,教師可配以有力的手勢進行指揮,使整個課堂處于愛國抗爭的情緒之中。
四 結束語
綜上,德育是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手段,將德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藝術情操。故,初中音樂老師應對音樂教學手段進行創新,不斷研究、發現新的德育和初中音樂教學結合的途徑,從第二課堂活動、音樂鑒賞、音樂技能運用等多方面結合德育,從而來培養優秀的品質,貫徹實施德育結合音樂教學,推動初中音樂教育和道德品質培養的結合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星.將德育融入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方法探析[J].教育觀察,201},6(12):18-19.
[2]陳永全.初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97.
[3]關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才智,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