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宇
摘要:農業水資源利用功能主要有防洪、灌溉、供水、養殖、旅游等功能,為我國國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極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引起河道阻隔、水沙情勢變化等問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當前,社會各界以及政府各相關部門面對農業生態問題,應遵循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尊重并師法自然,首先應樹立科學發展觀,遵守自然規律,在開發過程中不以犧牲環境利益為代價,在切實能保護好綠色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助推我國農業發展更高效、更可持續。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利用;綠色生態;環境保護
一、農業水資源利用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影響
水是地球生命之源,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依托,目前,我國農業水資源情況不容樂觀,還需要加大改善力度:第一,在工程施工前期,生產的污水以及廢水,或者由于電閘和大壩開掘,而導致流砂進入河中,造成江河出現漂浮物以及渾濁度增加。第二,由于挖掘機、汽車等大型機械以油作為動力,如果發生泄漏情況,會對河水造成污染。第三,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推土機、汽車以及農用機械所排放的尾氣,或者由于道路問題而產生的粉塵,也對水資源和空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一些漂浮物含有有害物質,不僅影響農作物,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整體性角度展開分析,現代農業的發展,本身需要引入運用數量充足的基礎性淡水資源要素,針對現代農業發展領域的作物灌溉、畜牧業與水產養殖活動創造和提供穩定且充足的水利設施支持條件。在建設和運行數量充足且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設施背景之下,通常需要實現對數量眾多的淡水資源要素的引入運用,并且在具體發生的淡水資源要素循環背景之下,給開放自然界中現存水體結構的生態水平造成顯著影響。
二、實現農業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強化農業節水的組織管理
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的頭等大事來抓,加快完善農業節水相關政策,進一步推動農村社區用水能力建設,實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開展民主決策和監督。構建節水灌溉設施管護體系,落實節水灌溉設施管護責任主體。形成“灌區專業管理機構+用水者協會+用水農戶”的鄉村農業節水組織模式,由灌區專業機構負責骨干工程管理,由用水者協會負責支斗渠管理,包括水量分配、水費計收和渠系工程維護等,由用水農戶協商灌水事務,確定灌溉系統維護出工、水費收支分攤等。
(二)加強水資源管理力度
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水資源管理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資源管理使涉及政府市場、自然環境、產業關系以及生產生活的系統工程,運用先進思維以及科學辦法對水資源實行管理,從根本上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配置以及統一調度,實現水務工作一體化。實現水資源管理要從以往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方向發展,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方面發展,加強管理力度、引入市場機制,保證水資源科學利用。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從水權流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不斷建立完善水資源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并且通過價格調控,完善水資源價格體系。同時,政府要出臺相關惠民政策,積極完善生態補償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區,注重加強對附近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做好環境保護,加大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補償資金的來源渠道。要做好現代農業發展中水資源要素管理,顯著改善和緩解淡水資源支持數量不足現象,在實現對現有農村灌溉性淡水資源要素高效充分運用背景之下,保障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實現良好有序發展。
(三)建立農業節水補償和激勵機制
針對農業節約用水以及灌溉工程建設和維護具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需要其投入的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給予補償和獎勵,補償標準高于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的投資成本。政府通過財政和金融政策,對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設施和設備進行補貼,從資金和實物等方面對節水農戶予以獎勵補償。在水權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農業節約的水量可以轉移給本行業甚至其他行業的用水主體,也可以轉移到其他用水地區,滿足其用水需求。構建農業內部以及農業與工業、城鎮社區之間的水市場,確保節水農戶可以獲得補償。
(四)堅持共同發展的原則
利用和開發農業水資源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在開發中注重環境保護,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相關部門要從以往只注重工程效益和施工管理的思維,向綜合考慮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及施工管理思維轉變,尋求生態效益和工程效益的合理搭配。處理好自然與施工的兩者關系,保證生態系統不因為水利工程而受到影響。在開展農業種植的過程中,也要科學處理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實現兩者相得益彰、互利互惠、合作共存、共同發展。要在具體組織開展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用過程中,全面充分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致力于在不斷改善提升我國農業發展領域基礎性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應用技術水平,借由引入運用類型多樣的現代化水利工程建設應用技術設施,以及優化改善現代農業水利工程設施結構設計方案的基本實踐手段,切實提升水利工程灌溉設施建設運用活動,與現代農業發展領域灌溉活動需求之間的充分契合。要在農業水利工程應用設施建設和運用過程中,積極引入配置功能良好且運行穩定的淡水資源清潔處理技術手段,確保在開展農業生產灌溉性淡水資源要素管理以及循環運用過程中,切實做好基礎性生態環境保護干預工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基礎性水利灌溉應用設施的建設優化創造和提供穩定且堅實的支持保證條件。
三、結語
總而言之,綠色生態環境保護逐漸受到社會和公眾的高度重視,本文主要針對農業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分析和闡述,從堅持共同發展原則、鼓勵用水戶參與到管理中以及加強水資源管理力度三方面提出相關措施,希望給予我國相關部門以參考和借鑒。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同時,對農業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動態調控及改變,實現農業水資源利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切實維護好綠色生態環境的同時,亦可使我國的農業發展更為高效、更可持續性,使我們的地球生態更環保、更健康。
參考文獻:
[1]江翰.擁抱大地—高效生態農業探索之路[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張宏志,金飛.美國農業水資源利用與保護[J].世界農業,2014 (12):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