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甜
摘要: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迅猛發展,使商品包裝設計不斷面臨創新與挑戰。本土商品包裝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媒介,不僅是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還是品牌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紐帶,并且起著傳播品牌文化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消費心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商品包裝對消費者購買力的影響做了具體分析,在當今時代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中保持平衡,以及消費者心理對產品銷售的影響。本文以本土化為切入點,對廣西本土化包裝設計的實施和意義進行了深入論述。為今后廣西本土商品包裝設計提供全新的思路。
關鍵詞:本土化;消費心理;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作為重要的設計門類之一,與社會經濟、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發揮主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無人超市、線上購物等新型銷售方式的出現,銷售員的推銷作用逐漸被削弱,商品與消費者直接進行對話已成為當下新型的銷售模式。對于包裝設計而言,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設計技術手段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
一、包裝對消費心理的影響
當下,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包裝也不再只局限于保護商品和便于運輸的功能。人們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的感受,對商品的需求已不再滿足于實用性,人們購買商品時更多的考慮是情感上的需求,講究一種內心深處的“情懷”。從古代“買櫝還珠”的故事就足以證明包裝設計的美學價值,以及對消費者心理活動的影響。因此,各企業只有在商品進入市場前期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消費者心理分析等準備,才能有效洞察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從而得到市場認可,占領優勢。
系統研究人類對商品包裝情感的反應的先驅者是美國人路易斯·切斯金,他在上世紀30年代提出。他通過實驗將兩個同類產品放入不同設計的包裝中,一個包裝上使用圓形進行裝飾,另一個使用三角形,隨后請人們來進行比較,對自己更為喜歡的商品進行投票。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有80%以上的人更喜歡圓形的包裝設計,因為圓形給人一種親切感,并讓人覺得可靠。路易斯·切斯金將消費者這種心理轉變歸于“情感轉移”,也就是說一件商品包裝的優秀與否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商品本身品質的判斷,消費者會趨向于選擇包裝較為精良的商品,從而使人們忽視其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二、消費者購買心理中的包裝設計策略
消費者的心是營銷的最終考驗,通過對240份消費者調查問卷的分析,得出價值心理、情感心理、求美心理三種策略,為廣西本土包裝設計提供數據支撐和全新的設計思路。
(一)價值心理策略:商品包裝雖然不能作為衡量商品品質的標準,但卻是為商品提供促銷服務的有效手段之一。營銷專家艾爾·強森認為,消費者之所以喜歡某種產品,是因為他相信這種產品會給他帶來比同類產品更大的價值,也就是說具有更大的潛在價值。潛在價值取決于產品的潛在質量??煽诳蓸返某晒?,正是因為它以標榜“正宗”、“原創”、“獨一無二”而使消費者相信它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這就是它的潛在價值。事實上,一種品牌之所以能夠打開銷路,常常不是因為它的真實價值,而是由于它的潛在價值。潛在價值具有獨特性、獨立性、可信性和重要性。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包裝設計的前期準備階段應深入研究廣西本土商品蘊含的潛在價值,轉化為設計亮點或營銷手段,從而獲取消費者關注,誘導消費行為。
(二)情感心理策略:情感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愛慕、悲傷、恐懼、憤怒、厭惡等。設計師可以從“情感心理”入手,根據廣西本土文化,結合商品特點挖掘出能使消費者產生共鳴的情感故事、歷史文化等精神元素融入包裝設計之中,用以表達設計理念,使其更具文化性與民族性。以此觸動消費者的情感,在提升商品競爭力的同時傳播民族文化。
(三)求美心理策略: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一件包裝的成敗,視覺的美觀度占有重要的作用。圖形和色彩、造型、文字是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說明解釋、渲染畫面、烘托氣氛、調動消費者情緒、引人注意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在關注度上,文字部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僅為22%。因此,在包裝設計中,圖形、色彩和造型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設計師在設計地域性特色商品時,可以選取廣西特有的傳統文化象征符號,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時,在設計上力求做到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將民族元素精簡提煉融合現代藝術再創造,使元素符合現代審美,融入商品設計中。
三、結語
實用與美觀的商品包裝設計是當下設計師共同的目標。“以人為本”是包裝設計的宗旨。設計師除了要對本土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還需系統研究消費心理。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必須深入市場,洞察消費者心理,在透徹分析消費者心理上去進行產品包裝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摸索消費者心理活動的規律,從而提升商品包裝設計效果,為企業和商家在激烈的同質化商品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參考文獻:
[1]Michael R.Solomon,盧泰宏,楊曉燕.消費者行為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王炳南.包裝設計[M].文化發展出版社,2016.
[3]朱和平.世界經典包裝設計[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4]饒平山.包裝設計中的消費心理研究[J].包裝工程2005,26 (2):183-184.
[5]葛饒民.商品包裝與消費心理[J].包裝工程,2003,24 (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