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田正東 姜原
摘要:黨中央、國務院為了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戰略部署。為維護我國河湖健康生命、解決復雜水問題奠定的良好的基礎,是完善我國水治理體系、確保國家水資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化長江段河長制,如何在河長“治”中滲透河長“制”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體制與制度有效銜接、明確監管責任、依法治理等手段措施,以期能夠為長江段河長制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江段;河長制;策略
隨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對《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審核通過,標志著我國對河長制長達十年的探索,已經從應急策略上升到了國家意志層面。《意見》指出要貫徹落實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維護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權責明確、協調有序的河湖管理機制,為維護河湖生命,實現河湖水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要想促進長江段河長制的全面開展,就需要將現行的水治理體制與河長制管理制度有效結合起來,積極促成政府、社會與民眾三位于一體協同治理的良好格局。
一、現行水治理體制個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
隨著河長制的實施標志著國家對水治理、水管理的重視程度提升,體現出了地方政府對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平衡維護四項工作的決心和政治力度,使得水治理成為了政府部門當前面臨的工作重點。但是,黨政負責人又同時兼具著部門的部分職責,就勢必會導致與現行的水治理體系造成一定的沖擊。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優化,現行水治理體系已經趨于完善,當然也存在著問題需要解決。推行河長制就必須要將現行的水治理體制與管理制度有效銜接起來,避免兩種制度之間的沖突形成新的矛盾[1]。所以,長江段在推行河長制的同時,應基于當前部門分工負責、流域劃分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等體制與制度,著力對四項政治任務以及河長制管理制度進行建設和完善,從而將維護河湖生命、實現河湖功能的可持續利用的目標落到實處。
二、靠實鄉鎮、部門和基層水管單位的河湖監管責任
積極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網格化河湖管理機制,長江段所屬的各鄉鎮、職能部門以及基層水管單位要根據自身應承擔的職責,加強對河湖的巡查和管理工作,促進監察常態化、實現監管網格化[2]。同時,長江段各區水務、環保部門要大力聯動配合起來,在執法監管上采取齊抓共管的方式,對監管和巡查信息進行共享,及時溝通,對河道巡查中存在的違規違法問題要嚴肅處理,以此來實現對河湖“點”的監管。同時,長江段范疇內的基層水管單位與下屬水管站要對區域內的全河道的上、中、下游實施全程監管,以此來實現對河湖“線”的監管;各鄉鎮、村級要明確河道治理的責任區域,落實監管制度,認真履行所承擔的責任和監管義務,以此來實現對河湖“面”的監管。建立“點—線—面”聯動監管機制,加強鄉鎮、村級參與其中,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水務部門治理的局面,形成長江段河湖管理的合力,為保障長江段河湖功能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
三、創新治理方式依法治理河湖
在以往傳統的長江段河道治理中,為治而治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于長江段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支流以及河湖的統籌管理缺乏科學深入的思考,缺乏科學化、綜合性、全面性治理河道流域的理念。導致治理工作往往流于表面,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河道問題,使得治理工作效率低下,存在較強的反彈力。因此,就必須要創新治理模式,根據當前長江段流域的實際情況,采取綜合治理模式,實現長江段上下游、左右岸、分支支流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出這些河道領域的功效。此外,河長制的實施涉及領域比較廣泛,需要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合力,共同為河長制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并按照依法治水的相關政策,不斷完善河道流域的防治和保護策略,從根源上改善長江段流域水環境和水質量。此外,地方政府還應當根據轄區內具體的河道治理方案,對河長工作任務、目標、責任進行細化,并與河長簽訂責任書,將河道治理的責任落實到人頭,并采取逐層考核機制,形成壓力層層傳導、責任級級落實的局面,并將河長制的落實與實施作為考核、獎懲、升任的重要指標和依據。同時,還應當積極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到河長制的實施中,聚集群眾的智慧,凝聚更多的力量,充分發揮新媒體功效,加大對河長制的宣傳力度,營造全民參與的社會氛圍。
四、結語
打造青山綠水、金山銀山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要體現。這項工作任重道遠,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長江段河長制工作的開展局勢大好,并在穩定推進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相信通過區域內上下同心持之以恒,一定能夠全面建成“黨政主治,各級部門聯治,政府、社會、公眾同治、依法嚴治”的河湖管理機制,實現長江段河流通暢、水質清澈、兩岸綠色發展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建華.強化擔當精準推進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J].河北水利,2017(10):18-19.
[2]劉曉濤.上海推行河長制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水利,201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