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勇剛
一、耀州區基本情況
(一)城區自然環境
耀州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全區地貌分為北部山地峽谷區、中部丘陵溝壑區、南部臺原川道區3個類型,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濕潤、易旱區氣候,年平均降雨量550mm。耀州城區位于地勢平坦的臺原川道區,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環山,處于半包圍狀。根據耀州區空氣自動站監測,耀州區城區主導風向夏季多南偏東風,冬季多北偏西風。
(二)產業發展現狀
耀州區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是陜西省的重要能源建材基地之一。境內煤炭探明儲量8468萬噸,年生產煤炭800萬噸,石灰石儲量約18億立方米,年生產水泥1200萬噸。主導產業為煤炭和建材,其中水泥建材企業10余家,煤炭開采企業8家,加油加氣站31家,汽修4S店4家,餐飲門店300余家,城區大型餐飲酒店7家,水泥建材企業主要分布在城區10公里范圍內。
(三)城區周邊污染源分布情況
耀州區城區所處地勢低于周圍,東邊緊鄰惠塬建材工業區,包含冀東水泥、滿意水泥、藥王山水泥等大型建材企業,南邊2公里處為富平縣轄區陜焦化公司生產地,西邊為銅川市新區,北邊距董家河循環經濟園區5公里,美鑫錦陽電廠、銅川鋁業、美鑫碳素廠、銘帝鋁業以及多家陶瓷企業遍布其中,城區周邊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
(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耀州區城區屬老城,城區道路狹窄,加之汽車保有量逐年遞增,210國道和包茂高速穿城而過,車輛低速怠速行駛排放的尾氣量持續增大;城區居民散戶較多,天然氣通達率較低,冬季采暖期和日常生活仍有散燒煙煤現象。
二、空氣質量現狀
根據耀州區城區空氣自動站監測數據,2018年1-7月耀州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2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4天;輕度污染天數6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中度污染天數1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重度污染天數3天,比去年同期減少5天,嚴重污染天數0天,比去年同期減少3天,空氣質量持續好轉。
1-7月城區SO2、NO2、CO、O3、PM2.5、降塵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0%、2.7%、12.5%、5.2%、7.1%、22.8%,PM10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上升19.3%。首要污染因子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其次為臭氧8小時(O3-8h)和細顆粒物(PM2.5),分別占58.8%、22.7%、13.3%,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仍為顆粒物。
三、污染成因分析
(一)自然環境因素:耀州區城區所處地理位置,不利于空氣的對流和擴散運動,有利于污染物的累積。冬季多干旱和靜風天氣,逆溫層較厚,加之今年上半年城區降水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4.8%,關中地區城市大范圍沙塵浮沉天氣的頻次和累計影響強度明顯高于2017年同期,影響了耀州區PM10濃度的降低和空氣質量的改善。
(二)人為活動影響:禁煤區未建成,部分居民樓及居民散戶天燃氣均未通達,城區冬季采暖期煙煤散燒問題依然突出;主城區道路狹窄,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車輛多低速、怠速行駛,汽車尾氣量增大,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空氣污染的貢獻增加;城區周邊大量污染源的存在:富平陜西焦化廠、滿意水泥、美鑫公司、秦嶺水泥等大型排放源遍布城區周圍,即使能達標排放,但是排放總量很大,對耀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較大;上半年城區舊城改造建設項目拆除舊建筑物和土方施工增多,直接影響顆粒物濃度升高;空氣臭氧污染是來自于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發生光化學反應。空氣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則主要來源于燃煤、機動車尾氣、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污染物,造成夏季高溫天氣臭氧監測值超標。
四、防治對策建議
(一)加強環保宣傳,培養公眾環境意識,強化全民節能減排觀念,倡導綠色環保理念。運用各種媒介加大霧霾、臭氧污染的宣傳溝通工作,避免群眾恐慌和一味埋怨。教育機構應該加強培養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利用各種學科渠道介紹霧霾、臭氧污染的成因及應對辦法。出行盡量選擇低碳方式,減少機動車使用頻率;不吃或少吃露天燒烤等,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嚴控機動車尾氣排放,強化對高排放車輛的監管,比如對重型柴油車排放進行嚴格管控,對“黃標車”堅決予以淘汰。
(三)實施揚塵綜合治理,推動綠色施工。首先,在所有的建設工地安裝噴淋降塵設施;其次,嚴格渣土運輸車輛的管理,對渣土運輸車輛存在不全密閉、超載裝運、帶泥上路、渣土遺撒等行為,追查建設單位、運輸單位的環境責任。
(四)整治高污染企業,加大主要污染行業的減排力度。第一,加強對城區周邊污染源企業的監管,確保持續穩定達標排放,財政鼓勵支持企業對現有污染防治設施進行提標改造,以降低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減少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第二,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第三,加強對企業污染防治設施(包括油氣回收裝置、油煙凈化設施)、在線監控設施的日常監督管理,確保所有環保設施持續有效運行、污染物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第四,在汽車修理、家具、印刷等行業進行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
(五)改善城區基礎設施,大力倡導使用清潔能源。打通藥王大道與正陽路之間東西街交通瓶頸,緩解城區道路交通不暢,車輛低速、怠速行駛,汽車尾氣排放增大的問題;加快天燃氣通達率,對城區范圍內具備條件的居民小區、商鋪和居民散戶,盡快實施天燃氣入戶工程,減少煙煤散燒使用量。
(六)實施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分類治理。比如規定各行各業禁止露天噴涂行為;對印刷包裝、汽車修理等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夏季高溫天采取限制生產負荷、錯時生產(夜間時段生產)等措施。
(七)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目前,眾多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守法吃虧而違法有利的現象,這就充分說明了當前違法成本偏低、法律處罰違法行為不嚴厲的缺陷。最新的《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出臺了以下措施:一是取消了先前處罰有上限的規定,改為按倍數記罰,這樣就避免了違法企業獲取暴利的僥幸心理;二是計罰方式改為按日計罰,加大了對企業的處罰力度。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在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提高企業違法成本的同時,對于偷排等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法律責任,并公開曝光,將環境違法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在全社會形成環境違法嚴查重罰、違法必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