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利
摘要:由于楊樹有著適應性好、生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在多地的人工林中得到了廣泛的種植。然而隨著楊樹林面積的增大,楊樹食葉害蟲災害發生的頻率也在不斷提高,給當地的林業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對常見的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規律以及危害特性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對楊樹食葉害蟲進行治理提出了幾條措施。
關鍵詞:楊樹;食葉害蟲;生物防治
楊樹食葉害蟲是指啃食楊樹葉肉,對楊樹生生長造成嚴重危害的一類害蟲。武陟縣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適宜,無霜期長,冬春季雨雪偏少,對于部分楊樹食葉害蟲的越冬較為有利。武陟縣的天然植被非常稀少,多數林地為人工培育,其中有用材林的樹種多為楊樹(107楊、中林46楊、毛白楊)、泡桐等,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楊樹食葉害蟲災害,就會給當地的林業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就需要加強對楊樹食葉害蟲的防治工作,為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效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楊樹常見食葉害蟲
(一)楊扇舟蛾
屬鱗翅目舟蛾科,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在華北地區每年會發生3~4代,在我國北方會以蛹的形式在落葉或者樹干裂縫等處結繭越冬。其危害特點為春夏之間幼蟲啃食楊樹葉片,1~2齡幼蟲僅啃食樹葉下表皮,3齡以后即可將全葉食盡。
(二)楊小舟蛾
屬鱗翅目舟蛾科,多分布于我國的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吉林、遼寧等地區,每年發生3~4代,會以蛹的形式在落葉、樹洞以及松土內越冬。9月上、中旬的第4代初孵幼蟲會群集啃食樹葉表皮,僅留下葉表皮和葉脈。
(三)楊毒蛾
屬鱗翅目毒蛾科,多分布于我國的北京、河南、河北、內蒙古、山東、青海等地,在華北地區每年會發生2代,1~2齡幼蟲在落葉、樹皮裂縫內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蟲啃食樹葉,多為夜間活動,且常吐絲拉網隱蔽,是主要的楊樹食葉害蟲之一。
(四)春尺蠖
屬鱗翅目尺蛾科,多分布于我國河南、陜西、青海、內蒙古、寧夏等地,1年發生1代,會以蛹的形式在干基周圍土壤越冬。4月上旬至5月初開始孵化,初孵幼蟲啃食幼芽、花蕾,稍大則啃食樹葉,幼蟲的發育較快,且食量較大。經常形成嚴重災害。
(五)舞毒蛾
屬鱗翅目毒蛾科,多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等地,1年發生1代,會以卵的形式子啊石塊裂縫或者樹干背面越冬。寄主發芽時開始孵化,初孵幼蟲即可啃食樹葉,具有食量大、食性雜的特點,嚴重時會將樹葉全部吃光。
二、楊樹食葉害蟲的生物防治技術措施
目前化學農藥的使用由于會對林區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和污染,因此在病蟲害的防治中使用已經越來越少。同時,生物防治措施以其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生態保護作用,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一)保護和利用天敵
在對楊樹食葉害蟲進行生物防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害蟲的天敵對其生存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就需要做好對害蟲天敵的保護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盡量減少在林地中的化學藥劑使用,防止在治理害蟲時對其天敵也造成一定的傷害。
2.鳥類作為害蟲最主要的天敵,要加強對有益鳥類的保護,如喜鵲、麻雀、杜鵑等,嚴格禁止在林區附近捕殺鳥類。
3.對于害蟲的其他天敵,如寄生蜂、寄生蠅以及捕食性昆蟲等也要進行保護和利用。
4.創造出一些適宜害蟲天敵生存的環境,提高林區內天敵的數量。例如在楊樹林周圍種植適宜赤眼蜂、姬蜂、瓢蟲等食葉害蟲天敵生存的油菜、豆科牧草等植物。
5.人工培育和引進害蟲天敵。例如在害蟲卵孵化的盛期人工釋放松毛蟲赤眼蜂,每公頃設置50個放蜂點,放蜂量每公頃25~150萬頭。
(二)微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微生物對楊樹食葉害蟲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理效果,還能夠減少對害蟲天敵的影響。微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利用微生物在害蟲中形成流行病或者在害蟲的卵、幼蟲中進行寄生來達到撲滅害蟲的目的。例如,在楊尺蠖的防治中,可以利用楊尺蠖核多角體病毒來控制楊尺蠖幼蟲的數量。
具體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對于1~2齡期的害蟲幼蟲,可以通過噴施青蟲菌或者Bt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對于樹高不超過12m的幼齡林,Bt生物農藥的用藥量為200億國際單位/畝,青蟲菌乳劑的用藥量為1億~2億孢子/ml,阿維菌素的用藥量為6000~8000倍。
三、結語
綜上所述,楊樹食葉害蟲災害的發生會給以及楊樹為主的林區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就必須要提高對楊樹食葉害蟲的防治意識,以生物防治措施為主,綜合利用多種防治措施實現對楊樹食葉害蟲的有效治理,從而在減少林業病蟲害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對森林環境造成的污染。
參考文獻:
[1]付燕珊,楊鳳生.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及防治措施[J].現代園藝,2017 (23):166-167.
[2]劉峰,王丹丹.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 (7):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