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華

內部審計協會(IIA)認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從這個定義來看,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提供確認服務,更重要的是增值服務。所以,無論是從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還是內部審計生存之本來看,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建設都是勢在必行的。
自從20世紀90年代后,西方國家的內部審計發展日趨完善。他們沒有停留在提供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系統性安全審計、應盡責任審計這一系列確認服務上,諸如商議、建議、協調、培訓、程序設計等服務成為更為重要的內容。針對西方國家的內審發展軌跡,高校內審也要考慮自己的發展道路,拓寬業務范圍,提升內審的存在價值。
高校是由國家舉辦、履行高等教育職能的事業單位,其資產均屬國有資產,具有公共物品屬性,因此政府需要通過審計來檢查其公共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教育部令第17號)要求各單位要設立審計機構,并由單位主要領導主管審計工作。通過這一系列的要求,一方面是教育資金的投入日益增多,需要審計進行監督。另一方面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從IIA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審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如何為組織增加價值,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內部審計作為領導的參謀助手、各部門的咨詢對象,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幫助促進管理、防范風險,才能得到領導和各部門的認可,才能樹立審計的公信力,最終實現審計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今,教育系統內部審計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審計機關還是巡視,都充分利用了內審結果。這說明內部審計越來越受重視,我們要抓住時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千方百計提高審計效能,以事實來證明審計是不可或缺的部門,以此鞏固自身在組織中的地位和職業生命力。
以上所述的兩大背景下,增值型內部審計開始興起,并日趨成為關系到內部審計生存大計的問題。因此,要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內部審計實現創新,策劃增值型內部審計建設的新思路新辦法,這才是內部審計目前需要關注的最大問題。
溝通的終極目的就是得到被審計人對審計結果和建議的認同,被得到采納。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第2305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對“人際關系”做了明確的要求,即審計人員要與管理層、審計對象、職能部門以及外部機構和人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信任感,獲得相關機構和人員的理解和配合,保證內部審計意見有效落實,實現內部審計目標。同時,在《全球內部審計勝任能力框架》中,溝通能力就包括在審計人員十大核心勝任能力當中。
缺乏有效的溝通,會影響審計項目進展,甚至會遭到被審計單位的抱怨而影響與被審計單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甚至影響到領導對審計的信任度。審計人員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傾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不要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始終保持中立的態度進行溝通。分析問題時,應學會站在他人角度,為他人著想,要懂得關心別人。任何溝通能力的學習都是無止境的,審計人員要在實踐中前綴百煉,通過溝通促進審計結果的利用,從而為組織增加價值。
由于高校內審業務繁多、審計人員有限,大部分高校采取審計業務委托的方式來實施審計,內審人員主要負責管理和控制。在開展審計業務過程中,內審人員與外審人員有各自的優勢:內審人員作為組織的一部分,非常了解內部的控制環境以及風險點,可以準確的確定審計重點;外審人員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組織中的問題,由于其審計過的單位數量多、類型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審計實施過程中,要結合雙方的優點配合工作,內審人員要成為審計項目的核心,把握審計節奏,對發現的問題不斷與外審人員進行探討和溝通,不能全部依靠外審人員,當“甩手掌柜”。外審人員也要嚴格執行審計程序,積極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通過內外審的通力合作,發現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增加審計的管理價值。
隨著國家和財政部門對各領域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各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各經濟事項的程序及報銷手續不斷完善,從賬面上發現問題越來越難。所以審計人員要潛入到經濟事項的深處,去發現背后的故事。審計人員要充分了解一筆支出的業務流程、制度規定以及要達到的效果等各種信息,挖掘流程及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在別人看來沒有任何問題,審計人員要用獨到的眼光發現漏洞,提出風險預警,從而改善管理,增加管理價值。
增值型內部審計理論建設得再完善,也需要具備一定的保障條件。所以高校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建設需要單位各個方面和內部審計自身達成一致才能順利實現。以下是高校增值型內部審計建設的幾點重要保障:
內部審計與其他審計主體不同,它是組織的一部分,它的審計工作開展是圍繞組織的中心工作進行的。所以,內部審計一切活動的順利進行一定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才能切實發揮它的作用。如何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最有說服力的就是不實施審計與實施審計之間的差距,審計部門要做出成績,向領導警示當下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利弊,向領導提出審計建議,積極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所以,一份一針見血的審計報告、一份可以拓寬思路的管理建議書,都是得到領導支持的法寶。
審計人員是審計隊伍的細胞,是決定審計質量的基本元素,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總是增值型內部審計建設的重中之重。一是,審計人員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提高,來不斷的適應經濟的快速變化,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不僅要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充自身的管理知識,以便在審計工作中解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新局面。二是,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計算機技術也是審計人員要熟知的又一個領域,財務部門都實行了財務數據的電算化,而審計軟件技術的應用程度也要跟的上變化,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審計部門在組織中的地位不動搖。三是,國際內部審計理念逐漸滲入,內審人員要積極了解國際內部審計的新思想和新技術,學習CIA等專業課程,拓展自身的思路與視野。
總之,高校內部審計要僅僅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審計,結合審計的最新理念,以高瞻遠矚的思維進行審計改革與創新,努力提高審計服務能力,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的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