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爽,胡 穎,劉 強,薛朝霞
(1.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公用事業學院,江蘇 常州 213147;2. 徐州工程學院環境學院,江蘇 徐州 221018; 3. 河海大學 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98;4.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南京 210098)

研究表明,藻類是嗅味等污染物產生的重要來源,而氣浮技術具有除藻效率高的顯著特點,同時M-ATP對有機物及營養物質處理能力強,膜生物反應器具有生化性好和出水效果好的特點[7-11]。針對地表水環境的污染特點,結合以上工藝優點,將氣浮技術、M-ATP以及膜生物反應器進行有機組合,從源頭、過程和末端等環節入手,開發氣浮/M-ATP/膜生物組合工藝[12,13]。采用該一體化工藝凈化微污染地表水,探究該工藝對微污染地表水的處理效能,實現了微污染地表水的全過程凈化處理。
“氣浮/M-ATP/膜”組合試驗裝置主要由進水箱、氣浮處理單元、M-ATP處理單元、膜處理單元和出水箱等部分組成,有效容積約為500 L。如圖1所示,本試驗系統采用加壓溶氣氣浮法,原水經加藥絮凝后,進入混合室,絮凝產生的絮體和氣浮產生的微氣泡在此互相黏聚上升,而后在分離室實現氣水分離,由刮渣裝置除去液面浮渣。氣浮后的水進入M-ATP處理單元,然后進入膜單元進行過濾處理,最終所處理的水體經出水管進入出水箱。

圖1 氣浮/M-ATP/膜組合工藝裝置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lotation/M-ATP/membrane integrated process
天然凹凸棒土取自江蘇盱眙,采用硫酸-超聲法對其進行改性處理,經改性制備的凹凸棒土為60目的顆粒狀,顏色為灰色,M-ATP的主要物理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凹凸棒土改性前后物理性能對比表Tab.1 Contrast table of attapulgite physical propertie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試驗用膜為上海大名教育儀器有限公司提供的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微濾膜,膜孔徑0.2 μm,有效面積為0.05 m2。
原水取自常州市某湖泊水,原水水質見表2。

表2 原水水質Tab.2 Raw water quality
采用“氣浮/M-ATP/膜”組合工藝對原水進行處理,試驗系統的主要工藝參數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工藝參數Tab.3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試驗期間,試驗系統進出水的平均濁度值分別為7.04和0.48 NTU,由此可知組合工藝對濁度的平均去除率為93.2%(見圖2)。對3個處理單元的去除率進行單獨分析,可知:氣浮、M-ATP、膜對濁度的平均去除率依次為27.8%、49.4%、19.9%。試驗剛開始時,系統較不穩定,故而出水的濁度值波動較大,待試驗系統穩定后,出水的平均濁度值低于0.2 NTU,此時組合工藝對濁度的平均去除率高于97.1%。

圖2 組合工藝對濁度祛除效果Fig.2 Turbidity removal by the integrated process
工藝系統穩定后的出水濁度值雖可達到0.2 NTU,但尚未達到一般認同的小于0.1 NTU的效果,可能是由于M-ATP表面雜質剝落以及微濾膜組件存在一定的斷絲量所致[15]。濁度的明顯降低,表明水體的懸浮固體顆粒或膠體物質大幅減少,水體的感官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對于降低水中有毒有害以及有機物質的濃度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色度是一項綜合性指標,因水中含有不同的礦物質、染料、有機物等雜質而呈現不同顏色,憑此可對水質作出初步評價[16]。如圖3所示,試驗系統進出水的平均色度值分別為31.6和6.2,由此可知組合工藝對色度的平均去除率為80.2%。對3個處理單元的去除率進行單獨分析,可知:氣浮、M-ATP、膜對色度的平均去除率依次為42.2%、12.7%、25.3%。試驗剛開始時,出水色度波動較大,待試驗系統穩定后,出水色度基本保持在5.0,去除率高于83.3%。

圖3 組合工藝對色度祛除效果Fig.3 Color removal by the integrated process
如圖4所示,試驗系統進出水的平均CODMn分別為9.43和2.47 mg/L,由此可知組合工藝對CODMn的平均去除率為73.5%。對3個處理單元的去除率進行單獨分析,可知:氣浮、M-ATP、膜對CODMn的平均去除率依次為41.0%、22.3%、10.2%。試驗剛開始時,出水CODMn濃度波動較大,待試驗系統穩定后,出水CODMn濃度低于1.60 mg/L,祛除率高于82.4%。

圖4 組合工藝對CODMn祛除效果Fig.4 CODMn removal by the integrated process
常規處理工藝對微污染地表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效果不甚理想,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常規工藝對微污染水源水中CODMn的平均去除率僅介于20%~40%之間[17,18],而經過氣浮/M-ATP/膜組合工藝處理后,出水CODMn的平均去除率達到73.5%,遠高于常規處理工藝的去除水平。試驗系統運行穩定時,一方面氣浮對CODMn具有較好的祛除效果[19],另一方面M-ATP上會附著一定數量的生物膜,在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下,原水中的有機物會被降解轉化,CODMn也相應降低[20]。

圖變化曲線Fig.5 removal by the integrated process
在為期3個月的運行周期內,真空表讀數變化較小,實驗開始時,TMP約為2.1 kPa,實驗結束時(90 d),TMP約為4.7 kPa,試驗裝置運行良好。

(2)氣浮/M-ATP/膜處理系統具有較好的抗膜污染性,實驗結束時(90 d),實驗裝置的跨膜壓差約為4.7 kPa,試驗裝置運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