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祖芳
摘要 緊扣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等內容,以肥西縣水果產業發展現狀為例,找出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推進安徽省水果產業發展對策,以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提供重要支撐。
關鍵詞 水果產業;現狀;對策;鄉村振興戰略;安徽肥西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265-02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ruit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Taking Feixi County as an Example
DENG Zu-fa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Feix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Feixi Anhui 231200)
Abstrac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reports o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e,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strong brand of agriculture,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industry in Feixi County as an example,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were found out,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uit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steady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fruit industry; status; countermeas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eixi Anhui
安徽省主要園林水果品種有梨、桃、蘋果、葡萄、柿、柑、桔、紅棗、獼猴桃等,近年來,安徽省水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12年以來,水果種植范圍已覆蓋全省17個地市,合肥市水果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水果產業得到極大的發展[1]。肥西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位于江淮之間,東連合肥市郊區,隔巢湖與巢湖市相望,西與六安市接壤,南沿豐樂河與舒城縣、廬江縣為鄰,北抵壽縣、長豐縣。總面積1 695.0 km2,耕地面積5.2 hm2,常住人口76萬人。肥西縣地處南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5.7 ℃,降雨量近1 000 mm,無霜期246 d,氣候適宜,是發展水果產業的優勢產區之一。
2018年工信部發布全國百強縣榜單,肥西縣是合肥市唯一入選的縣區,連續9年入選,并較2017年上升12位,是合肥市所屬縣中經濟總量及發展速度最快的縣。近年來,依托近城近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2017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2 227.07 hm2,總產5.06萬t,其中,葡萄566.67 hm2,桃樹766.67 hm2,草莓213.33 hm2,梨子146.67 hm2,櫻桃166.67 hm2,無花果93.33 hm2,藍莓40.40 hm2,核桃33.33 hm2,獼猴桃66.67 hm2,瓜蔞子133.33 hm2。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排在首位,大力發展水果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1 主要做法與成效
1.1 推進質量興農,強調產業升級,發揮水果產業優勢
推動質量興農要立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變革,做到調結構,由傳統的糧食作物調整至適合現代農業需求的經濟作物[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肥西縣的主導水果有葡萄、桃子、草莓、櫻桃、獼猴桃、無花果等,水果種類豐富,在全縣形成了有規模、可展示的基地。葡萄主要集中在三河、嚴店、高店等鄉鎮,品種以夏黑、巨峰、醉金香、陽光玫瑰、紅提等為主;桃子主要集中在山南、官亭等鄉鎮,品種以早甜4號、極早紅油桃、春雪、突圍、春瑞、黃金蜜3號等為主;草莓主要集中在三河、嚴店、銘傳等鄉鎮,品種以紅顏、豐香等為主;櫻桃主要集中在嚴店、銘傳鄉,品種以薩米脫、俄羅斯18號、美早、紅燈、艷陽等為主;獼猴桃主要集中銘傳鄉,品種以紅陽、黃陽、徐香、皖紅等為主;無花果主要集中在柿樹崗、官亭,品種以波姬紅、瑪斯義陶芬、108 B、青皮、121 E等為主。近年來,水果品種不斷優化,大力推廣水果綠色種植、花果量化管理、輕簡化修剪、設施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以推動水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普及。全縣66.67 hm2以上的基地有9個,其由水果產業生產型向觀光休閑型轉型。
水果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升級,具體有如下做法。一是拓展休閑功能。不斷為水果產業賦予休閑、觀光、體驗、創意、健康養老等功能,開展采摘、果樹認領等活動。肥西縣柿樹崗鄉明達公司、花崗鎮流荇去那兒園區里有瓜果蔬菜體驗農場,現已成為鄰近城鄉居民休閑度假和學生開展戶外活動的重要體驗基地。二是梳理精品線路。以水果產業作為載體,注重休閑、娛樂一條龍服務,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帶動旅游業發展。如肥西嚴店潤雨莊園,游客可實現采、釣、吃、玩一體化游玩。三是打造農業節慶。依托水果產業,全年舉辦荷花、桃花、櫻桃、柿子節等以瓜菜果為主題的農業節慶活動逾10場。肥西縣花崗鎮綠溪州現代農業示范園已成功舉辦 6屆瓜果采摘節;舉辦三河、豐樂、山南萬畝荷花節。肥西縣依托水果產業,逐漸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1.2 推進綠色興農,發展綠色生產模式
提倡綠色生產模式,確保水果質量安全,是推進“綠色興農”的重要途徑[3]。綠色生產模式包括生產過程無污染、選用抗性品種和脫毒苗、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的施用,同時還包含協調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綠色生產方式。
傳統果園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態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是化肥及農藥的過量使用,直接導致水果農藥殘留超標、土壤肥力下降、污染水體環境等問題,威脅水果質量安全。二是單純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導致果園產品結構單一,果園產生大量廢棄物,也對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聯系畜禽養殖基地,利用家畜糞便及果園枯枝落葉等有機廢棄物通過沼氣池發酵,獲得了可再次利用的沼液、沼氣和沼肥,合理利用了農業廢棄物的同時,沼液、沼肥施入果園還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果品質量,實現了畜牧—沼液—果品的良性生態循環。因此,推廣水果綠色生產是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1.3 推進品牌強農,促進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嚴格控制質量。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業生產過程追溯體系,嚴格監管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實施農業生產信用檔案制度,切實保障水果品質。二是開展“三品”認證。全縣 “三品”認證水果總數逾20個,注冊商標10個,如清平葡萄、張祠油桃、鳳嶺無花果、李昌云無花果、早加納櫻桃、綠全糖獼猴桃等。鼓勵認證水果貼標銷售,提高水果質量安全水平。三是舉行展銷活動。通過展銷會、博覽會、網絡營銷、專題報道等形式,大力宣傳品牌水果,提升公眾認知度[1-3]。
1.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提供資金支持。將水果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政策體系,設立了市、縣財政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設施大棚建設和“三品一標”認證給予獎補。近5年來,市、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優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投資水果產業發展。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果園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和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基礎。
2 存在的問題
果園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產業規模較小,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果園新品種引進種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市場調研和試驗;果園基礎設施落后,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災害保險體制尚未健全,生產風險較大;水果保鮮、加工等產業鏈條發展不足,觀賞、采摘等休閑功能發揮不全,效益體現不夠明顯[4]。
3 發展對策
3.1 政策推動,產業升級
政府要圍繞果樹產業制定發展規劃,出臺獎補政策,引領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避免大起大落。園區要做好產品結構規劃,找準定位,采取措施,統一標準,提質增效。
3.2 因地制宜,引進品種
以經營能力和市場需求為依據,適當發展設施葡萄、草莓、桃等,其種植風險小,錯峰上市,市場受歡迎程度高。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引進盲目擴大種植規模,生產優勢不明顯的水果要慎重引進,以避免生產風險。
3.3 健康栽培,標準生產
設施栽培水果,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自然風險,可人為調節采摘期和上市時間,提高水果種植質量和效益。對于掛果年限長的水果,如櫻桃、山核桃等,其在種植后3—5年內沒有結果效益。因此,在果樹品種更新中,要注重長短結合,搭配種植,實現以短養長。在土壤改良、整地施肥、防病治蟲、疏花疏果、果實套袋、采摘包裝等方面,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提高水果品質和檔次。加強果園生產基地的農田水利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切實做到旱澇保收。另外,以水果產業為基礎,發展休閑觀光旅游,可小規模引進新、特、奇品種,以吸引游客采摘和觀賞[5-6]。
3.4 品牌引領,打造圣果
加強水果商標注冊、“三品”認證工作,做好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監測,提高水果質量安全水平,發揮品牌效應。在果園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化基地建設、“三品”認證、自然災害保險賠付和在水果儲藏、運輸、加工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保障水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肥西縣水果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省水果產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科學引進、標準生產、品牌打造、政府推動、政策保障,打造綠色發展新模式,對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 參考文獻
[1] 黃曉春,王光宇,石迪生.安徽省主要水果生產現狀及變化趨勢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5):303-305.
[2] 張宇,朱立志.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綠色發展問題的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7.
[3] 姜英林,馮霄漢.農業供給側改革對水果產業發展趨勢的影響及見解[J].中國園藝文摘,2008(4):49-50.
[4] 袁平紅,武云亮.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地方政府行為:以碭山水果產業集群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7):6-7.
[5] 葛德光.安徽:蕭縣多舉措助推水果產業增量提質[J].中國果業信息,2017(9):49.
[6] 陳怡,余先泊.促進都市水果產業發展 建設現代生態宜居城市[J].果農之友,2017(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