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蕭 強 李珍 ●王逸 王會聰 柳玉鵬
“中國9月份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歷史高點,顯示中國正扛過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波貿易加稅措施”,美國CNN網站12日發出如此評論。當天,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飆升至創紀錄的34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6%。多家美國媒體11日報道稱,白宮正推動在下月的G20會議上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以緩解目前的貿易緊張態勢。在此背景下,經歷連續兩天大跌的美國股市12日開盤迎來反彈。
“期待已久的中國出口減速仍未發生”,《華爾街日報》12日略顯哀怨地稱,在美國加稅措施已生效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出口仍然出人意料地強勁增長。今年7月6日,美國政府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8月23日,美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9月24日,美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8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310.5億美元,這在當時已創下歷史新高,9月的341.3億美元再度創下新高。
為什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屢創新高?美國媒體的分析大同小異。《華盛頓郵報》12日分析稱,中國出口繼續走強,部分原因是美國進口商在關稅落地前競相交付訂單,同時也受益于美國國內強勁的需求和較為走弱的人民幣。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2日在發布會上表示,中美雙邊貿易互補性較強,市場選擇已讓兩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制造能力,美國市場對中國制造的產品也有比較強的依賴性,這就是目前中美貿易的基本情況。
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不但沒能降低他所稱的美中貿易逆差,反而影響了美國股市。CNN11日稱,標普500指數連續第6個交易日下跌,這是其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持續最久的連續下跌;道瓊斯指數10日和11日下跌超1300點。“美國股市這次下跌令外界看傻了眼”,BBC12日評論說,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戰等因素都影響了外界對美國公司業務的預期。12日開盤后,美股三大指數均出現上漲。法新社稱,這似乎印證了美國財長姆努欽所稱美股前兩日暴跌只是“在高位正確回調”的說法,但也有分析師認為,上兩個交易日引起的恐慌仍然存在。
“美中領導人計劃舉行會談以結束貿易戰緊張態勢”,《華盛頓郵報》11日援引3名匿名人士的說法稱,兩國領導人同意在下月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上舉行會談,以解決兩國間日益加劇的貿易沖突。如果能實現,這將是雙方自8月以來首次直接對話,代表著美國政府中“溫和派”取得暫時勝利。報道稱,中國官員希望能夠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通過吸引特朗普本人,繞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等強硬派。《華爾街日報》11日評論稱,美中領導人峰會計劃表明,雙方均希望防止不斷加深的貿易爭端極大地破壞美中關系乃至震動全球市場。但如果美國像特朗普曾威脅的那樣繼續對中國商品征收更多關稅,可能破壞這次G20峰會的會晤計劃。
針對美媒的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日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中美雙方就各層級對話與交往保持著溝通。
“美國財政部人員稱,沒有找到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證據”,美國彭博社等媒體11日的這一報道,被認為是中美貿易關系緩和的另一信號。文章稱,下周,美國財政部將提交有關外國貨幣的詳細報告。如果美國財長姆努欽同意這一觀點,并將這一結論用在外國貨幣報告中,那么美中貿易戰將有望避免進一步升級,并掃除籠罩在新興市場頭上的陰霾。此前,特朗普曾在公開和私下場合向姆努欽施壓,試圖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遭財政部拒絕。▲
環球時報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