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你還在下班途中,就可以通過手機開啟家里的空調、熱水器,并設定適合的溫度??斓郊視r,一鍵“回家模式”,燈光、窗簾、窗戶、影音設備同時啟動,歡迎你回來。這只是智能家居眾多應用場景中的一部分。在中外眾多家電巨頭的設想中,智能家電、智能廚房、智能影音、智能安防等,無處不在的智能化家居場景將完全顛覆現代人的生活體驗。不久前,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推出互聯網空調,與其空氣凈化器、加濕器、智能馬桶蓋等組成了生長著“互聯網基因”的智能家居產業鏈。此外,阿里、京東、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全力開拓智能家居市場。傳統家電巨頭與互聯網公司為何都瞄準這塊蛋糕?它,真的那么誘人,還是想象中的一塊餅?
5800億市場規模的誘惑
智能家居的熱潮始于2014年谷歌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企業Nest。硅谷龍頭的高估值收購點燃了全球智能家居市場發展的引信,之后,熱度逐漸席卷至中國。艾瑞咨詢家電行業分析師賴貞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所謂智能家居即以住宅為載體,融合自動控制、計算機、物聯網等多種技術,將家電控制、環境監控、信息管理、影音娛樂等功能結合,通過對家居設備的集中管理,為用戶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適性、安全性、節能性的家庭生活環境。他強調,智能家居不單指某一獨立產品,而是指一個廣泛的系統性產品概念。根據艾瑞咨詢的估算,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3254.7億元人民幣,未來3年內市場將保持21.4%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 億元。其他市場預測機構如GFK 也給出了智能家居極度樂觀的市場前景。
松下是全球智能家居的引領者之一,松下電器機電(中國) 有限公司總裁殷志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智能家居前幾年熱過一陣, 在稍微冷卻一段時間后,現在正式進入產品應用化階段,如今中國所有家電企業都在發力?!?/p>
智米科技CEO 蘇峻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電王國,但低端重復制造讓他并不甘心。最近推出的能用“小愛同學”進行語音控制的互聯網空調,是智米科技在智能家居市場一次新的嘗試。據蘇峻透露,這款智能空調在推出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銷量可觀。
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準
盛宴之前,企業的沖動難以遏制。市場還遠未到爆發,千軍萬馬已經殺到。根據《2018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智能家居擁有一個冗長而繁雜的產業生態鏈條:上游為元器件供應商,以英特爾、ARM、ST為代表;其后是通訊模塊和智能控制器企業,包括telit、華為等;之后是智能家居廠商,傳統的家電企業海爾、美的、松下、三星以及互聯網巨頭阿里、小米都在其中。在這個生態群體中,還必須依賴系統提供商如谷歌的安卓,云服務提供商如阿里,移動運營商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提供基礎的技術支撐。賴貞說,如此龐雜的產業力量,將進行通力合作,最終實現智能家居的最終形態即全屋產品的智能化。
但目前市場上并未出現全屋產品,卻陷入產品與技術上的分割狀態,各自為政現象比較明顯。曾為海爾智能家居產品總監的王運濤目前為上市公司鼎信通訊智能家居業務的負責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整個產業目前處于一種競合狀態,已有不同廠家成立了智能家居聯盟,在某些技術和產品上互聯互通?!耙驗?,沒有一家企業能包打這個極其龐大的產業鏈條,必須聯手。不同的企業推出的系統標準不同,不同品牌的設備就不能接入同一系統,所以企業間要合作制定互聯互通的統一標準。但現在這種理想狀態還未能實現,市場處于混戰階段?!?/p>
目前,智能家居系統統一的無線通訊技術標準是設備聯通的前提,盡管不同通訊協議在技術上的互聯互通并非難題,但智能家居市場目前生態割裂的現狀,依然導致跨生態聯盟間的設備無法實現聯動。賴貞指出,在當前尚未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下,用戶的產品消費選擇被限定在同一生態聯盟內顯然是不現實的,行業有待標準的統一。
蘇峻認為,這個行業正方興未艾,所有的廠商都認為自己有機會,都愿意推廣自己的系統,而不愿意失去所謂的產業主導能力。未來隨著競爭的加劇,行業內可能會形成一兩個普遍適用的標準?!霸绞莻鹘y的企業越是難以擁有共享格局的觀念,”蘇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小米智能終端全球保有量達1.2億臺,為智能家居企業之最。小米的基因是互聯網,目前采用的是開放系統,任何品牌在技術上都可實現接入小米系統。
但也許正是因為源于企業性質不同帶來的差異,小米與擁有3億臺家電終端銷量的美的曾經的試水合作,最終停留在各自的構想當中?;ヂ摼W嫁接到擁有強大制造力的企業身上,改變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版圖的一刻還沒有到來。
在曲折中迎接光明
雖然強強聯合的局面目前尚不清晰,但多軍混戰、同質化競爭卻特點明顯,幾乎所有與此相關的企業都已經殺入,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全球這一最具潛力的市場的覺醒。賴貞認為,智能家居經歷過2015年的集中性爆發后,整個行業陷入兩年的“沉默”期,直到2018年智能音箱風口的出現,又重新引爆市場。但到今年上半年,智能家居的發展仍沒達到預期中的火爆。他認為,行業發展的障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分別來自產品、用戶和技術。產品上人機交互體驗比較差,企業未能真正挖掘出用戶的剛需應用場景,全屋智能家居系統也未形成,產品之間無法完全互聯互通?!皹I內停留在‘為了智能而智能的階段,進步微小,這樣的出發點,最終會導致用戶并不愿意為非需求功能提升而產生的產品溢價埋單,最終導致市場的不良閉環?!?/p>
殷志明認為,每當新技術乍現,都是概念先行,企業一窩蜂而上,然后經歷從概念落實到產品的摸索過程。在這個摸索過程中,熱潮會逐漸冷卻,企業開始思考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會被消費者認可?!氨热缰悄芤粝?,之前刮過一股風,但消費者應用時發現并未達到預期,市場慢慢冷卻,經過幾次迭代,才慢慢走入消費者心中。我想,智能家居的發展曲線可能就是這樣一個規律?!?/p>
王運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智能家居發展進程中,所有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是第一個階段,現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完成,市場遠未到爆發狀態。蘇峻表示,智能家居市場非常龐大,2017年市場的基本盤已達到3000多億,整個行業正在起飛?!爸袊苡卸嗌傩袠I能做到一千億甚至幾千億?智能家居行業一定是經濟發展結構中一個重要的增量,會像汽車、通訊一樣,空間很大?!薄?/p>
環球時報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