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志江 楊希文 韓志強 馬進華 李小宇 趙小林 鄧玉芳 汪蘭英 常琳燕 馬玉華 馬尕克
摘要 本文在介紹臨夏州高寒陰濕區油菜生產機械化收獲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對該地區油菜生產全程人工作業與機械化作業進行了成本比較及效益分析。結果表明,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較人工作業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節約成本約5 747.7元/hm2,凈收益增加6 927.7元/hm2。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其推廣成效、示范和帶動作用較為顯著。
關鍵詞 油菜;機械化生產;效益分析;高寒陰濕區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16-01
油菜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和重要經濟作物,油菜產業的發展對保障食用植物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油菜也是一種勞動力投入較多、比較效益偏低的作物,傳統油菜從種植至收獲基本上采用人工作業方式,尤其是收獲環節,勞動強度大、農事緊張、茬口矛盾突出[1-3]。由于收獲不及時,油菜籽常有發芽、霉變現象發生,影響了油菜籽的產量和品質,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效益。為此,國家油菜產業體系提出了油菜產業發展的“三高、五化”目標,明確將發展油菜機械化生產作為產業研發的主要內容之一。
臨夏高寒陰濕區的和政、臨夏、康樂、積石山4個縣48個鄉(鎮)是甘肅省雙低雜交春油菜的主產區,春油菜是該區的主要經濟作物、油料作物和優勢作物,目前種植面積達2萬hm2,最高產量達5 833.5 kg/hm2,最低產量僅為750 kg/hm2,平均產量3 000 kg/hm2。但是,上述地區油菜生產仍采用人工為主的作業方式,整個生產過程作業工序繁多、勞動強度大、損耗多、生產成本高、比較利益低,制約了油菜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出效益的提高。油菜機械化播種、收割能有效降低工時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油菜生產綜合效益,可有力地促進油菜標準化生產[4-6]。
在采用機械化作業的同時,集成應用現有油菜生產新技術,實現油菜生產種植的高效、優質、高產;提高油菜生產機械化程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為了更好地推廣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開展了油菜機械化作業與人工作業的對比試驗,定量分析油菜機械化的優勢,試驗內容包括播種對比試驗、噴藥對比試驗、收獲對比試驗、收獲損失率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機械:牽引式2BJD系列6行播種機、人力3行播種機、18AC汽油噴霧機、JF-16L手動噴霧器、雷沃4LZ-2A油菜聯合收割機。
供試油菜品種為青雜5號,種植密度為36萬株/hm2。
1.2 試驗設計
1.2.1 播種成本對比試驗。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機械播種和人工播種。機械播種采用牽引式2BJD系列6行播種機,人工播種采用人拉3行播種機。機械播種與人工播種要求各進行3次重復作業(即每個重復的作業面積為666.7 m2),共有6個作業區域(機械播種2 000 m2、人工播種2 000 m2),記錄各自所用時間。
1.2.2 噴藥成本對比試驗。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機械噴藥和人工噴藥。機械噴藥采用18AC汽油噴霧機,人工噴藥采用JF-16L手動噴霧器。每個處理3次重復作業(即每個重復的作業面積為666.7 m2),共有6個作業區域(機械噴藥2 000 m2、人工噴藥2 000 m2),記錄各自所用時間。
1.2.3 收獲成本及收獲損失率對比試驗。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機械收獲和人工收獲。機械收獲采用雷沃4LZ-2A油菜聯合收割機,人工采用鐮刀收獲后晾曬脫粒。各進行3次重復作業(即每個重復的作業面積為666.7 m2),共有6個作業區域(機械收割2 000 m2、人工收割2 000 m2),記錄各自所用時間,收獲后計產。
理論產量計算方法:待黃熟期收取2 m2油菜的全部角果,3次重復,取后裝入尼龍網袋晾干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播種成本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機械播種平均效率為每人1.07 hm2/d,人工成本為93.75元/hm2,機械耗油費112.50元/hm2,機械播種成本為206.25元/hm2;人工播種平均作業效率為每人866.67 m2/d,人工成本為1 135.05元/hm2。因此,機械播種較人工播種可節約成本約為928.80元/hm2。
2.2 噴藥成本對比
從表2可以看出,機械噴藥平均效率為每人6.40 hm2/d,人工成本為15.60元/hm2,機械耗油費12.00元/hm2,機械噴藥成本為27.60元/hm2;人工噴藥平均作業效率為每人0.67 hm2/d,人工成本為150.00元/hm2。因此,機械噴藥較人工噴藥可節約成本約為122.40元/hm2。
2.3 收獲成本對比
從表3可以看出,機械收獲平均效率為每人3.30 hm2/d,人工成本為30.00元/hm2,機械用油費375.00元/hm2,機械收獲成本為405.00元/hm2;人工收獲平均作業效率為186.67 m2/d,人工成本為5 101.50元/hm2。因此,機械收獲較人工收獲可節約成本約為4 696.50元/hm2。
2.4 收獲損失率及效益分析
考種結果表明,平均理論產量為4 141.5 kg/hm2。從表4可以看出,機械收獲平均產量為3 721.0 kg/hm2,損失率為10.15%;人工收獲平均產量為3 485.0 kg/hm2,損失率為15.85%。相比人工收獲,機械收獲可減少損耗236.0 kg/hm2,產值增加1 180.00元/hm2;去除成本后,機械收獲凈收益增加6 927.70元/hm2。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較人工作業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節約成本約5 747.70元/hm2,凈收益增加6 927.70元/hm2。
隨著從農村勞動力比例的下降,現有少量的勞動力必須要考慮如何完成原有的生產面積,為此也必須走機械化生產的道路,這是機械化發展的內在原動力。采用機械化生產代替原來的人力或畜力生產是臨夏高寒陰濕區油菜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4 參考文獻
[1] 谷曉博,李援農,黃鵬,等.種植方式和施氮量對冬油菜產量與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8,34(10):113-123.
[2] 王少華,劉濤,周雄,等.低地力下施氮量對直播和移栽油菜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7):41-43.
[3] 曾秀存,陳其鮮,許耀照,等.地膜覆蓋種植方式的土壤水效應及對春油菜生長的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2):1-8.
[4] 李斌,肖楠,張振乾,等.不同栽培方式對高油酸油菜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7(4):32-35.
[5] 李云娟,張宗急,鐘麗,等.不同栽培方式對菜油兩用菜薹中雙10號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6(1):99.
[6] 浦惠明,龍衛華,劉雪基,等.油菜不同種植方式成本及效益比較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55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