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嶺 韓鳳陽
摘要 本文介紹了春玉米高產栽培配套新技術,主要包括選用優質良種、適時播種、定苗培土、合理施肥、水分管理、化控、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春玉米;高產栽培;配套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28-01
春季種植玉米主要有2種類型,一種是普通玉米,即收獲糧食;另一種是鮮食玉米,即在未成熟之前收獲,直接蒸煮后食用,此類型大多為糯玉米。春玉米生長期溫、濕度等氣候條件適宜、病蟲等危害較輕,且玉米為高光效C4植物,一般均可獲得較高的產量。但春玉米播種時間跨度長,天氣變化大,播種條件差異大,常會引起出苗不整齊、地下害蟲危害重或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發生重等,從而影響春玉米產量的提高,也使春玉米栽培技術變得比較復雜。根據實踐和調查,現將春玉米高產栽培配套新技術總結如下。
1 選用優質良種
1.1 普通春玉米
春玉米面積大的地區可采取“一主兩輔”布局,如在當地(江蘇省沭陽縣),可以蘇玉44為當家品種,以江玉877、蘇玉30為搭配品種。
1.2 鮮食玉米
可選蘇玉糯5號、蘇玉糯11號、蘇科糯3號、蘇科糯5號、晶甜3號等品種。
2 適時播種
常規露地栽培條件下,春玉米播期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最遲不超過4月中旬;春玉米播種時溫度開始回升,但氣候條件變化大,播種時要選擇有連續3~5 d晴天、5~10 cm土溫需穩定通過10 ℃時進行;氣溫過低影響種子發芽和出苗,并容易形成弱苗或僵苗。同時,在播種時土壤相對含水量要適中。若土壤過濕易爛種爛芽,不利于出苗;若播后降雨量過大,土壤易板結而影響出苗。因此,應配套好田間溝系,利于抗旱或排澇降漬,并及時查看出苗情況,若缺苗時應盡早補種[1]。
普通春玉米建議采取機械直播,可種肥同播,省工節本。土質疏松、雜草少的田塊可免耕直播,土壤板結、雜草多的田塊應旋耕后播種。鮮食春玉米可人工播種,也可以用營養缽(盤)育苗移栽,以節省種子成本和提高整齊度。一般直播情況下,普通春玉米用種量30.0~37.5 kg/hm2,春糯玉米用種量22.5~30.0 kg/hm2,甜玉米用種量15.0~18.0 kg/hm2。采取大、小行種植,一般大行距1 m,小行距60 cm,以提高通風透光條件和充分發揮邊行優勢。因春玉米在苗期溫度較低,發芽出苗速度較慢,播深應控制在2~3 cm之間;不能播種過深,否則會延長出苗時間和引起爛種不出苗或出苗不整齊。
3 定苗培土
對非單粒精量播種和育苗移栽春玉米田塊,應根據群體適宜密度間苗、定苗。一般在三葉期間苗,四至五葉期定苗,可實行雙株留苗,定苗時應去除過小苗、過大苗和病弱苗,以確保苗勻苗齊。在定苗時,若土壤板結,應進行適當中耕松土。因春玉米根系發達、易長出許多氣生根且植株高大,易產生“頭重腳輕”而倒伏,因此在中耕松土的同時,應壅土培根,以進一步促進生根、長根和根深葉茂[2]。
4 合理施肥
若想獲得高產,必須施足基肥。視土壤肥力狀況,普通春玉米一般基肥施45%三元復合肥600~75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鋅等微肥15.0~22.5 kg/hm2,鮮食春玉米基肥施45%三元復肥375~5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硫酸鋅等微肥15.0~22.5 kg/hm2。機條播時可種子與肥料一起施用,點播或育苗移栽時應采取在行間深施肥料,保持種子(或種苗)與肥料間隔10 cm左右,以防肥料燒種、燒苗。有條件的地區可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以提高肥效和改良土壤。春玉米生育期較短,苗期溫度較低,生長較緩慢,因而前期應施足基肥以促快長[3]。
春玉米拔節壯稈期是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重的時期,此期需要大量的營養,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因此,普施、重施春玉米拔節壯稈肥十分重要。根據調查,凡施用拔節壯稈肥的春玉米不僅結實率高、禿頂小,而且果穗大、百粒重高,一般可增產15%左右,高的達20%以上。根據實踐,普通春玉米或青貯玉米需純N 360~420 kg/hm2,鮮食玉米需純N 210~270 kg/hm2。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于拔節壯稈期,即五至七葉期春玉米或青貯玉米施尿素300~375 kg/hm2、鮮食玉米施尿素150~180 kg/hm2。有條件的應在小行間打洞穴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在降雨或灌溉時將肥料撒在玉米田內。
5 水分管理
春玉米生長期間有時會遇到春雨連綿產生澇漬災害,有時又會遇到長期春旱無雨。因此,應按要求配套好春玉米田內外“三溝”,要開挖好田內墑溝、腰溝和田頭溝,并確保溝溝相通;干旱時應及時灌溉,遇雨多時應及時排澇降漬。
6 化調促長防倒
春玉米播種出苗后常會遇低溫,或遇連綿陰雨,或噴施封閉除草劑時噴藥不當,而會使春玉米出現矮縮不長、根系不發達、黃苗、僵苗、除草劑藥害等現象,可用強力生根壯苗劑、奈乙酸、胺鮮酯、腐殖酸、氨基酸、赤霉素、蕓苔素、吲哚乙酸等及其復配劑進行葉面噴施,以促生根、促快長和促苗情轉化。若黃苗、僵苗和藥害發生嚴重時,可連噴2~3次,隔5~7 d噴1次。應大力推廣玉米化控防倒技術,根據調查,春玉米噴施胺鮮酯+乙烯利或玉米健壯素后,株高可降低18~24 cm、穗位高降低12~16 cm、根系生長量增加12%以上,而且莖稈變粗壯,柔韌性、抗倒性顯著增強,一般增產15%以上,高的可達25%以上。噴施乙烯利+胺鮮酯調節劑可在春玉米6~11張葉片時進行,若長勢過旺時,可噴施2次,也可適當增加用量;玉米健壯素一般在大喇叭期,即可手摸到玉米雄蕊,或抽雄前5~7 d噴施[4]。
7 病蟲草害防治
春玉米常發生的病害主要為紋枯病、莖基腐病等,可用井岡霉素、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嘧菌酯、烯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及其復配劑進行防治。春玉米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和葉片、果穗上的蚜蟲、灰飛虱、玉米螟、粘蟲等地上害蟲,地下害蟲可用毒死蜱、辛硫磷、百樹菊酯等及其復配顆粒劑在播種時進行土壤處理;地上蟲害可用吡蟲啉、噻蟲嗪、甲維鹽、茚蟲威、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等進行防治。
春季雜草種類多,出苗快,生長快,應在春玉米播后苗前,最好是在播種后,趁土壤墑情好時,用乙草胺、二甲戊靈、異丙甲草胺等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在進行土壤封閉時,田間不能有積水,應噴勻噴透。
春玉米雜草種類多、雜草出苗期長、有的雜草出苗慢等,進行土壤封閉很難將雜草全部封住,應在春玉米苗后三至五葉期、雜草基本出齊時用煙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等及其復配劑進行莖葉處理,此時化除應嚴格把握用藥劑量、用藥條件,并采用二次稀釋法,以防發生藥害;在五葉期后進行化除應在行間定向噴霧,不能將藥液噴到玉米植株上,以防止發生除草劑藥害。
8 參考文獻
[1] 劉少青,袁堂玉,夏德君,等.膠東半島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29.
[2] 劉桂青.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8(5):12-13.
[3] 藺小梅.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J].現代農村科技,2018(4):15-16.
[4] 劉曉飛,王衛軍,崔小平,等.蘇北地區甜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