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軍
摘要 為篩選出適宜石家莊市生態條件下抗旱節水及豐產性表現優良的小麥品種,進行了冬小麥高產節水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表明,石家莊地區冬小麥在節水栽培條件下,石麥15、農大399、石新828水分利用效率及豐產性表現突出,為首選品種,實現了節水與高產的有機結合;石農086、邯麥14、嬰泊700水分利用效率及豐產性表現次之。
關鍵詞 冬小麥;高產;節水;品種;水分利用率;產量;河北石家莊
中圖分類號 S512.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40-02
“冬小麥節水品種篩選及節水技術研究”是石家莊市科學技術與產權局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課題編號161490172A。該項目由河北嘉豐種業有限公司、高邑縣原種場共同承擔,實施年度為2015—2017年,通過3個不同年度種植試驗,篩選出了適宜該地區節水種植的小麥品種6個,即石麥15、農大399、石新828、嬰泊700、邯麥14、石農086(筆者為該項目主要完成人)。在高水肥地力條件下,以當地高產節水栽培模式為基礎,對應用面積較大的15個小麥主栽品種開展高產節水種植試驗研究。本試驗以澆1次水處理作為水分利用率衡量指標,澆2次水處理作為豐產性衡量指標,篩選出適宜石家莊市生態條件下抗旱節水及豐產性表現優良的品種,以期為高產節水小麥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高邑原種場,其排灌條件較好,土地平整,土質壤質,肥力中上等,播前測試0~20 cm土層養分為有機質含量20.3 g/kg、堿解氮126.0 mg/kg、有效磷21.1 mg/kg、速效鉀120.2 mg/kg。前茬為玉米,試驗地多年玉米—小麥秸稈還田。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15個,分別為輪選103、嬰泊700、邯麥14、藁優2018、農大399、觀35、冀麥585、石家莊8號、石麥15、石農086、石新828、衡S29、中麥155、河農6049、衡4399。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2個灌水處理,分別為節水抗旱性篩選(灌1次水——拔節水)、節水豐產性篩選(灌2次水——拔節水+孕穗水);每個灌水處理下又設15個品種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衡4399作對照(CK)。3次重復,小區面積12.5 m2,播量7.5 kg/hm2,足墑播種;第1次水灌水量900 m3/hm2,第2次水灌水量750 m3/hm2。
1.4 試驗實施
2015年各處理第1次灌水時間3月26日、第2次灌水時間4月28日;2016年各處理第1次灌水時間4月2日、第2次灌水時間5月1日;2017年各處理第1次灌水時間3月28日、第2次灌水時間5月1日。各處理底肥施尿素300 kg/hm2和磷酸二銨300 kg/hm2,一次性施入,第1次澆水時追施氮肥112.5 kg/hm2。其他按常規管理[4-6]。
2 結果與分析
灌1次水平均水分利用率14.9 kg/(hm2·mm),灌2次水平均水分利用率13.8 kg/(hm2·mm),灌1次水較灌2次水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97%,水分利用率均達到顯著水平。灌1次水水分利用率較對照品種衡4399(CK)高的有10個品種,表現突出的是石麥15、邯麥14、石農086、農大399、石新828、嬰泊700,水分利用率隨著灌水次數的增加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與灌水次數成負相關(表1)。
參試小麥品種產量隨著灌水次數增加而增加,灌2次水較灌1次水平均增產4.86%,但各品種之間的增產幅度差異性較大,參試的15個品種有8個品種灌2次水較灌1次水增產幅度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增產幅度在5.02%~7.41%之間。灌2次水產量較對照衡4399(CK)增產的有12個品種,其中增產達到顯著水平的有9個品種,即河農6049、中麥155、嬰泊700、農大399、石麥15、石新828、輪選103、石農086、邯麥14、觀35。
參試的15個品種,石麥15節水豐產性表現最突出,農大399、石新828節水豐產性表現突出,嬰泊700、中麥155、石農086次之。
以灌1次水處理作為節水抗旱性衡量指標,灌2次水處理作為節水豐產性衡量指標,通過對比分析可知,冬小麥在當地高水肥節水栽培條件下(灌1~2次水),石麥15節水抗旱性及節水豐產性均表現最為突出,農大399、石新828這2個品種的節水豐產性及節水抗旱性表現突出,石農086、邯麥14這2個品種節水抗旱性表現突出、節水豐產性次之,嬰泊700節水豐產性表現較為突出但節水抗旱性稍次之。以上6個品種品種在生產中實現了節水與高產的有機結合。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石家莊地區冬小麥在節水栽培條件下,石麥15、農大399、石新828水分利用效率及豐產性表現突出,為首選品種,實現了節水與高產的有機結合,石農086、邯麥14、嬰泊700水分利用效率及豐產性表現次之。
冬小麥在節水栽培中,不同品種灌2次水較灌1次水產量增產率存在較大差異,節水栽培以灌2次水為宜。
本試驗是在當地灌1~2次水作為節水栽培模式的基礎上,對參試品種加以研究得出的結論,未設干旱處理、常規處理、足水處理,且試驗年份均為豐水年。冬小麥水分利用率及豐產性受品種種性、土壤質地、降水、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本試驗篩選結果只適宜石家莊地區高水肥冬小麥灌1~2次水節水栽培模式。
4 參考文獻
[1] 王俠.2016—2017年度阜南地區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2):28.
[2] 朱紅彩,范永勝,黃金華,等.2016—2017年度新鄉市小麥新品種節水示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4):36-37.
[3] 張迎卓,李靖,王德強,等.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4):11-12.
[4] 陳丹,孫東成,馮明霞,等.2016—2017年度華陰農場優質小麥品種對比試驗[J].陜西農業科學,2018,64(2):12-13.
[5] 黃慧明,吳進祥,何良輝,等.東臺市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8(2):52-54.
[6] 劉青松,肖宇,徐玉鵬,等.河北省10個小麥品種抗旱性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8,24(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