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秀芹 閆文學 閆衡
摘要 圍繞提高水稻生產種植效益,在引進精量穴直播技術的基礎上,開展試驗研究,完善配套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的綜合生產能力。本文闡述了勉縣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引進的背景,介紹了主要研究內容,分析了示范產生的效應,以期為該技術的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引進背景;研究內容;示范效應;陜西勉縣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59-02
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技術是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機按規定株行距在大田直接成行成穴播種,按相應管理要求進行田間管理的水稻播種栽培技術。為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益,2014年堅持農機與農藝結合、高產與高效結合、實用與先導結合、示范與推廣結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教授的指導下,勉縣首次引進精量穴直播技術,同時,對引進技術在生產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試驗研究,不斷完善配套技術。逐步形成了當前勉縣水稻種植的又一栽培方式,受到群眾的歡迎。
1 技術引進背景
1.1 土地資源
勉縣地處東經106.21°~106.57°、北緯32.53°~33.38°,位于陜西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向東延伸,全縣土地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平壩,土地資源利用現狀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可供水稻生產的平壩土地僅占12%。
1.2 氣候資源
由于北部秦嶺的天然屏障作用,勉縣氣候總趨勢是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海拔800 m以下有北亞熱帶氣候特征。年均氣溫14.3 ℃,年均日照時數1 610.6 h,年均降雨量841.3 mm。春季升溫快,波動大,穩定遲,易導致低溫爛秧;秋季降溫快,低溫來的早,導致結實率降低,病蟲害加重,成熟期推遲,導致減產。
據氣象資料統計:勉縣通過春季界限>10 ℃最早出現在3月7日,最遲出現在4月15日,變幅長達39 d;春季每升高1 ℃需7.9 d,但自穩定通過10 ℃界限溫度后到連續3 d穩定通過喜溫作物的最低限溫12 ℃時,每升高1 ℃需9 d,按90%保證率推算,勉縣喜溫植物的始播日期為4月15日。秋季受連陰雨影響,平均降低1 ℃只需5.7 d,連續3 d低于22 ℃界值按80%保證率推算在8月17日。根據氣溫變動趨勢,按80%保證率推算,勉縣水稻機直播水稻播種至齊穗僅117 d。因此,勉縣水稻精量直播以中早熟品種為主。
1.3 生產現狀
勉縣在我國水稻種植地域分布上是同一緯度中秈稻遲熟雜交稻種植的最北沿,是全國秈稻的最佳適生區,也是陜西省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僅1萬hm2左右,稻油(麥)輪作兩熟;通過兩段育秧增加積溫彌補優質高產良種需求;人工勞作,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投工多,種植成本高,效益低,與外出務工相比收益水平低,嚴重打擊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在現代農業規模不斷擴大、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的大背景下,規模化、集約化水稻生產對輕簡化栽培技術極為必要與迫切。
2 技術引進
2014年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漢中農機管理站聯合成立課題組,并引進核心技術和配套機械進行試驗示范。
2.1 農用激光平地機
幅寬2.5 m,由激光發射器、激光接收器、控制器和液壓系統及平地鏟組成。66.15 kW以上的拖拉機驅動,1 d可完成3.33 hm2左右的平整作業。
2.2 水稻精量穴直播機
固定行距(25 cm)播種幅寬2.5 cm,穴距可調,有10、12、14、16、18、22 cm共6檔。1臺直播機1 d可播種5.33 hm2。
2.3 封閉除草技術
播后2~4 d用30%掃弗特乳油1 500~1 875 mL/hm2兌水噴霧田面化學除草。
2.4 驅鳥防蟲保全苗技術
用55%丁硫克百威拌種有驅鳥防蟲保全苗的作用。
3 主要研究內容
圍繞引進技術,結合當地農機現狀和引進技術在生產中的具體表現,為促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自2014年,連續4年對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開展了品種比較、施肥、插植密度、化除等系列試驗研究,解決了示范中的技術問題。
3.1 立足防秋封保安全,篩選出了適宜品種
由于直播水稻減少了傳統的溫室育秧增加積溫的環節,水稻直播,既要防止前期春寒低溫爛秧,還要保證中后期安全齊穗、灌漿結實[1]。據勉縣氣候資料分析,日平均氣溫通過12 ℃的時間為4月16日。勉縣實施了直播品種(組合)的比較試驗,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引進黃花占、五山絲苗、黃廣油占、黃銀占等優質新品種37個,從中篩選出適宜機直播的優質、高產、抗病、抗倒的黃化占等品種6個,作為機直播的主推品種。
3.2 立足精量施肥、減量提效,實施了施肥量及施肥方式試驗
針對直播水稻減少育秧環節,肥料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設置目標產量9 000 kg/hm2,實施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施肥量及施肥方式試驗,確定養分配比為N∶P2O5∶K2O=14∶5∶8,采用磷肥作底肥,鉀肥底肥∶追肥=6∶4,氮肥底肥∶苗肥∶追肥=5∶2∶3的肥料運籌比例[2]。從氮肥不同時期追肥試驗效果看,建議以川優6203為代表的中晚熟品種(組合),應采用施1次分蘗肥方式施肥;以黃化占為代表的早中熟品種,應采用施2次分蘗肥方式施肥。
3.3 立足治早治了,實施了直播稻封閉除草效果試驗
引進新型除草劑3個,設置不同時期、不同濃度化學封閉除草試驗,篩選出30%丙草胺乳油作為首選藥劑,用量1 500~1 800 mL/hm2,兌水600 kg/hm2于播后2~3 d噴霧化學除草效果最好[3]。
3.4 立足提高播種質量,實行精量穴播
空茬田播種規格25 cm×16 cm,穴播2~3粒,播種48萬~72萬粒/hm2;油菜茬播種規格25 cm×12 cm,穴播3~4粒,播種97.5萬~132萬粒/hm2,確保一播全苗[4]。
4 示范效應
2014年引進精量穴直播技術示范0.38 hm2,平均產量7 680 kg/hm2。2015年通過試驗,組裝配套形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面積8.07 hm2,平均產量12 300 kg/hm2,創勉縣百畝連片水稻平均單產最高水平。2016年示范面積38.67 hm2,平均產量10 845 kg/hm2。2017年全縣示范面積258 hm2,平均產量10 665 kg/hm2,取得了較好的綜合示范效應。
4.1 節省生產用工
運用水稻機械化精量直播技術,是水稻種植方式的重大轉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1臺直播機1 h播種0.27~0.47 hm2,只用工2.25個/hm2,較兩段育秧節約用工75個/hm2左右,較機插秧節約用工30~45個/hm2。
4.2 節本增產增效
通過成本核算,水稻精量穴直播平均減少勞動用工67.5個/hm2,費用為5 400元/hm2(每個工80元),增加產量1 230 kg/hm2(價格3元/kg),節支增收9 090元/hm2。
4.3 提高標準化生產
利用機械精量穴直播,播種均勻,成行成穴,保證了基本苗,促進了低節位分蘗,有利于大穗高產,同時以機械作業為載體,使配方施肥、適期曬田、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標準化生產操作易行。
4.4 促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
通過小田并大田、激光平整等土壤綜合治理,提高了耕地質量水平,為機械專業提供了可能。
4.5 保障生產安全
機直播水稻不經過拔秧、插秧過程,無傷根傷苗“換衣”現象,秧苗生長穩健,個體、群體發育協調,分蘗早,低位分蘗多,成熟期較兩段育秧人工插秧提前3~4 d,較機械插秧提前7~10 d。同時,可提早成熟,為后茬作物布局贏得了時間。
4.6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采用水稻機械化穴直播使水稻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是確保水稻生產種植面積穩定和提高稻作效益的重要手段。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動力供給不足,老齡化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水稻種植季節性的勞動力保障和產量的穩定,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精量穴直播技術,有利于減輕目前農村勞動力短缺壓力和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5 參考文獻
[1] 薛應征,胡秀明,孫建權,等.沿黃稻區直播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3(7):9-10.
[2] 陳遠芳.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8.
[3] 卞同洋,陳益樓,蔡立萬.江蘇沿海農區直播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7(10):34-37.
[4] 盧百關,方兆偉,秦德榮,等.江淮稻區水稻直播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06(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