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亮
摘 要: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邏輯重點和鮮明特色。勞模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以中國勞模精神內涵為理路來梳理分析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契合性,對于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至關重要。
關鍵詞:勞模精神;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29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4-0144-08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此背景下,創新創業順勢而生、應時而為,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強大動力、成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動能,成為新時代潮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1],“鼓勵創業帶動就業”[2],成為黨和國家重大策略目標。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把“弘揚勞模精神”寫進報告,號召全社會弘揚勞模精神。新時代,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把勞模精神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加強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題中應有之義。
一、必要性理路:時代與現實的理性召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3],在2035年實現“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國家2010-2020年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4]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希望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5]新時代,大學生已經成為創新創業新的生力軍,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使之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是對新時代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遵循的新向度。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勞模精神發表過諸多論述,指出“勞動模范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6] “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7]。“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8]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教育大學生向勞動模范學習;大學生也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度,與時代同步,以勞模為榜樣,弘揚傳承勞模精神,激發自身的勞動創造活力和創新創業潛力。
二、可行性理路:對實踐的指導感召作用
用勞模精神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實踐上的可行性。一方面,勞模精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與能力提升具有天然價值。勞動模范所做的巨大貢獻和建塑的勞模精神,是見賢思齊的參照和引領前行的路標。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勞動模范身上所體現出的那種立足本職工作,自覺做到愛崗奉獻、胸懷全局、辛勤勞動、艱苦奮斗、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勇于創新、自強不息,那種把個人、家庭幸福融入人民安康、社會進步的大義之中,把人生理想融進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的勞模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新時代更加需要弘揚勞模精神,使其成為成就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精神動力,成為當下匯聚創新創業發展的動力源泉。鑒于此,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更應該重溫勞模人物事跡、重審勞模精神內涵、重拾勞模精神記憶,把勞模精神固化于內心,用勞模精神感染、鼓舞自我,提升自己創新創業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勞模精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良好發展具有能動作用。偉大的創新創業實踐,需要有能支持和鼓舞的偉大精神。勞模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深遠基礎,又凝結著新時代的活力,反映了勞模群體的風采。勞模精神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發展的時代性、思想的先進性、影響的廣泛性、榜樣的教育性等鮮明特征,勞模精神是一代代勞模的理想信念、作風品質等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結果,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模范的光榮傳統,涵蓋了知識分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的精神、產業工人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作風,農民群眾樂觀向上、任勞任怨的品質和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業的志向。勞模精神作為勞動模范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改造力和影響力,是對當下經濟社會各種負面效應的矯正,是規范大學生創新創業者思想和行為的無形力量,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水平的強大動能。弘揚勞模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強化勞模精神的影響感召和引領作用,讓勞模精神成為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堅定航標。
三、契合性理路:內容內涵的高度一致
勞模精神內涵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需要的諸多能力素質內容具有許多相同的構成要素,因此,不僅可以而且必須探討用弘揚勞模精神來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1.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的品格契合
顧全大局是勞模精神的優秀品格。無論哪個年代的勞模,他們都是顧全大局的楷模,都把自己的奮斗融入到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發展中去,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格局不大、站位不高,沒有站在歷史高度和國家發展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創新創業的偉大意義,認為創新創業單單是別人的事或者只是自己的事。大學生要想在創新創業中有所建樹,就必須樹立大局意識,長遠眼光。大學生如果缺乏大局思維,那就會造成視野不夠寬闊,眼光狹窄,難以在大環境下發現創新創業機會,往往與夢想失之交臂。團結協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充分發揮集體協作作用,把個人愿望和團隊目標結合起來,個人和集體緊緊團結在一起,才能超越個體局限,做事才能事半功倍。被譽為“抓斗大王”的勞模包起帆說,創新不能靠匹夫之勇,我的發明能拿到4塊金牌是團體智慧的結果。團結協作也是創新創業者必備的能力,一個缺乏合作精神的創新創業者,不僅在事業上難有成就,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如果搞個人英雄主義,團隊成員之間溝通、配合不夠,缺乏整體聯動、團結協作不到位,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愛崗敬業是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是對從事一份職業或是工作在一個崗位上的勞動者的一種普遍要求。廣大勞模立足本職、熱愛本職、敬畏本職,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各種勞動,為我們唱響了一首首贊歌。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將身心融入其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事業的幸福感、榮譽感,不斷使自己尊重的事業煥發光彩,使創新創業在時代的東風下,順勢起航。開創事業,就要弘揚勞模精神,就要有大局意識,善于從全局高度出發,用長遠眼光分析形勢,才能夠科學的解決問題;就要有團隊意識,懂得與他人溝通協作,用團隊力量迎接挑戰,才能開拓事業發展新局面;就要有敬業精神,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享受到創新創業的樂趣。
2.知難而進、百折不回、爭創一流的品質契合
知難而進是一種克服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是勞模精神的品質之一,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要要素之一。百廢待興年代的勞模,如愛廠如家的鋼鐵工人孟泰、搶困難送方便的紡織工人趙夢桃等他們無論處于哪個年代,哪個行業,無論是寫入史冊,還是默默成就了一番事業,都在為我們講述著迎難而上的故事。同樣,知難而進也是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應該具備的必要能力,任何事物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創新創業注定不可能順風順水,如若沒有迎難而進的準備,那么事業還沒有開始,可能就被困難嚇倒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9]。這個深刻道理,同樣適用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大學生要不斷培養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百折不撓的心態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如果說要從現實生活中找到這些精神品質,那么體現的淋漓盡致莫過于勞模群體。一次培育成功的背后是千萬次失敗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定性不能取得什么成績卻不服輸的兵乓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自主創業持之以恒的中國企業家魯冠球等,他們的奮斗史是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營養劑,他們身上體現的百折不回信念是勞模精神的可貴品質。勞模是共和國的豐碑,國家的脊梁,都具有比趕超的精氣神,具有爭創一流的目標,一個個都是不能輸、不服輸的典范。孟泰、趙夢桃、申紀蘭、張翼飛、肖智偉、袁隆平、鄧亞萍、竇鐵成,他們一樣也詮釋著樹行業標桿、創業內一流的執著追求。當前,在全社會提倡創新創業的歷史基點下呈現出一些新風新貌,人心思進、人心向上,跨越發展、爭先進位,大學生也應該提升自己奮勇爭先、爭創一流這樣的創新創業能力,否則就容易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被歷史洪流淹沒。開創事業,就要弘揚勞模精神,就要信心滿滿、知難而進、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的砥礪向前,在崎嶇的道路上奮力攀登;就必須要有一流的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勇于爭先,不甘落后,做到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最后才能領略創新創業成功之巔的無限風光。
3.銳意進取、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精神契合
銳意進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是典型的時代精神,是勞模精神的重要內涵,當在全社會大力宏揚,每個人都應率先垂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10]“廣大青年要緊跟時代、肩負使命、銳意進取,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為共同理想和目標而團結奮斗。”[11]大學生要積極響應號召,在創新創業中誠實勞動、勤于上進、展示才華、服務社會。敢為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中國從來不乏前仆后繼、“敢為人先”的有識之士,勞模就是其中之一。回顧過去,每個時代的勞模都是每個時代的先行者,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擔當是勞模精神的充分體現。大寨的“鐵姑娘”郭鳳蓮、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他們敢為人先,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上世紀80年代的魯冠球、柳傳志等人在中國計劃經濟的鐵板上鑿開新的窗口,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自己創辦了企業,成為創新創業的排頭兵。敢為人先創事業,開拓創新促發展。創新是事業發展的靈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體現。創新思維能力是通過一系列創新行為和創新活動而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是一個人產生新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是大學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否具有創造力,被看作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創新是具有可開發性的,對于自己創新能力的開發持懷疑態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激發和提升的。1943年,陶行知先生就在相關論著中對“環境太平凡不能創新、生活太單調不能創新、年紀太小不能創新、我太無能不能創新”等錯誤觀點進行了批判。我國勞動模范群體用事實證明,無論是普通勞動者,還是站在學術前端的科學家,不懈奮斗、頑強拼搏、銳意進取,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要打破常規,繼續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提升創業激情和創新活力,勇立創新創業潮頭。
4.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務實奉獻的作風契合
艱苦奮斗、勤勞創業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黨帶領全體人民為奪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斗爭史以及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是勞模精神內涵的深刻詮釋,每個時期的勞模,都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榜樣。盤點共和國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勞模——鋼鐵勞模孟泰、紡織勞模趙夢桃、掏糞勞模時傳祥等。當下,有些人認為存在生活條件好了,沒有必要再艱苦奮斗了,這樣的思想觀念是不正確的。不同時代的艱苦奮斗內涵也有所不同,新時代艱苦奮斗就體現為奮發有為的創業精神,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秀作風永遠不會過時,也永遠不能過時。部分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山望著那山高,難以安下心來踏實努力,心浮氣躁、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結果大事干不來,小事做不好。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戰勝險阻艱難的不二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12],這句話充分揭示了新時代大學生成功創新創業的基本路徑。奮斗需要大學生不忘初心、艱苦樸素、任勞任怨、敢于吃苦、務實奉獻。新時代,大學生應該把創新創業上升到歷史責任和使命的高度,把創新創業融入到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洪流之中,甘于奉獻。奉獻源于責任,創新創業中的任何工作都是職責范圍之內,如若不能腳踏實地、忘我工作、務實奉獻,那么創新創業實踐就會成為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即。開創事業,就要學習和踐行廣大勞模體現出的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用勞模精神不斷激勵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道路上尋求突破,克服困難,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貢獻出青春力量。
5.寵辱不驚、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契合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淡泊明志”語出諸葛亮《誡子書》,原文“非淡泊無以明志”,是指不追求名利,修養高潔志趣。“寧靜致遠”最早出自于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原文“非寧靜無以致遠”,被諸葛亮引用后廣為流傳,是一種倡導用靜思來反省自己,心無旁騖的專心做一件事情,達到成功的一種思想境界。我國一代代勞模,無一例外都把“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作”作為自己對待與處理問題的一種心境,明確人生的價值。鄧稼先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奮斗數十年,為中國成為核大國功勛卓著,在面對榮譽時他卻說,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包起帆在面對成績的時說,其實大量的工作都是團隊、都是我身邊的同事們在做,我只是出了點子,立了項,關鍵時候出出想法。在充滿各種利益誘惑的創業機遇面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經受著種種的考驗,一些大學生被利益迷惑,職業觀和價值觀不正確,導致創新創業動機不純,夢想著一夜暴富。一些大學生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把實現創新創業成功的目的單純設定為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以為創業就能滿足自己追求瀟灑、貪圖享受的低價趣味。創新創業猶如萬里長征,一個想法、概念、模式或者機會都只是創新創業的起點,在前進的道路上荊棘叢生,布滿艱難險阻,隨時面臨失敗的可能,沒有我國勞模群體“寵辱不驚、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靈境界,不能從容的面對取得的成績和成長道路上的羈絆,耐不住寂寞,經不起誘惑,創新創業實踐肯定不會走遠。創新創業既是時代主題,也是時代命題,當代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要胸懷理想、錘煉品格、心無旁騖、腳踏實地、不計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沉下心來坐住板凳,下笨功夫;還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多讀書、讀好書,自覺改造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勞模身上潛心科研、淡泊名利、開創事業的精氣神,充分展現自己的抱負和激情,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不斷書寫奉獻青春的時代新篇章。
參考文獻
[1][2]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0-03-01(5).
[5] 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 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N].人民日報,2017-08-16(1).
[6][10][11] 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2).
[7]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2).
[8] 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5-04-29(2).
[9]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7-01-01(1).
[12]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一八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8-01-01(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