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珠 徐夢穎 李瑞芬 陸苗
摘要 通過對金湖縣2000—2014年氣象資料和水稻稻曲病田間調查資料分析,運用Fortran處理氣象數據,運用相關軟件得出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數與8—9月降水日數的顯著性檢驗趨勢圖,將2個差別較大的數據標準化后放在同一圖中,發現趨勢越類似相關系數越大。特別在2013年尤為顯著,金湖地區8—9月水稻正處在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天,高溫、高濕容易誘發水稻稻曲病。
關鍵詞 水稻稻曲病;發生特點;氣象因子;影響;預防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114-02
水稻是金湖縣主產糧食之一,20世紀70年代后期稻曲病發病開始加重。稻曲病是一種在水稻生長后期發生在穗部的病害,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常被農民誤認為是豐年的征兆,而被稱為“豐收果”。根據調查統計,2000年以來,金湖縣年平均發病面積達17.30萬hm2,發生田塊一般減產25%~30%,嚴重的可達95%,嚴重影響本地區水稻的產量。因此,探究影響水稻稻稻曲病發生的氣象因子,對預防、控制水稻稻曲病的發生、確保水稻高產增產具有重要的意義[1-3]。
1 稻曲病發生特點
1.1 病發比率高
2000—2005年金湖縣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2005—2014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4萬hm2。2013年水稻稻曲病發生面積約為51.4 hm2,占水稻種植面積的95.2%;2008年水稻稻曲病發生面積約為38.0 hm2,占水稻種植面積的70.4%;其他年份發病率均在50%以下。2012年、2014年金湖地區水稻稻曲病發病率低(表1)。
1.2 發病日相對集中
近15年,金湖地區稻曲病發生的初始日一般在8月末,除2002年初始發病日在8月26日、2013年初始發病日在8月23日外,其他年份初始發病日均在8月27—31日之間(表2)。
1.3 等級高,危害大
水稻稻曲病只發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2008年和2013 年水稻稻曲病發病等級都為4級,病情指數均達到70以上,穗、粒病情嚴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年份水稻的產量;2005年、2007年、2011年水稻稻曲病發病等級都為3級,病情指數為46~58;2001年、2004年、2006年、2009年、2010年水稻稻曲病發病等級都為2級,病情指數都維持在23~36之間;2000年、2002年、2003年、2012年、2014年水稻稻曲病發病等級都為1級,病情指數維持在1~20之間,病發較其他年份造成的危害小(表3)。
2 氣象因子對水稻稻曲病的影響
氣象因子是造成稻曲病發病程度的主要氣候特征,本地8月末至9月初水稻正處在抽穗揚花期,2013年8—9月降水日30 d,降水量410.6 mm,日照時數246.3 h,平均氣溫23.4 ℃,相對濕度89%(表4);而2013年稻曲病病穗率95%,病粒率5.5%,病情指數79,等級4級(表3)。正是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高溫、高濕、弱光照造成稻曲病發病嚴重,病情指數較高[4-6]。
圖1、2、3分別將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數與8—9月降水日數差別較大的數據標準化后放在同一圖中,發現病粒率與降水日數顯著性檢驗R=0.575,病穗率與降水日數顯著性檢驗R=0.592,病情指數與降水日數顯著性檢驗R=0.579,均通過0.02的顯著性檢驗。
本地稻曲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8月末至9月初水稻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環境高溫、高濕。發病時,病原菌在水稻抽穗前飛散到莖葉上,附著在上面,尤其是附著在劍葉及葉鞘附近的,在抽穗時孢子隨雨水、露滴一起到達稻穗上面,從穎花侵入。初時在病粒內形成菌絲塊,逐漸增大,使內外穎稍張開,露出淡黃色的塊狀物,即病菌的孢子座。孢子座又逐漸膨大,包裹全穎呈墨綠色,表面平滑,龜裂散布出墨綠色粉末。
3 防治建議
一是選用無病種子,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二是減少田間菌源,及時摘除田間病粒,對發病較重的田塊應在收獲后進行深耕,將病菌埋入深土下,減少病源。三是合理施肥,不可過量或過遲施用氮肥,應搭配施用磷鉀肥,促進水稻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四是適時移栽,使水稻開花期與雨期、高溫天氣錯開,合理密植,增強通風透光能力,降低發病率。五是化學防治,在水稻破口5~7 d為施藥最佳時期,如果這段時間雨水較多需進行第2次防治,在水稻破口50%左右時施藥。可選用25%苯甲丙環唑450~600 g/hm2或16%井蠟芽2 550 g/hm2噴霧防治。
4 參考文獻
[1] 伏榮桃,王劍,盧代華,等.國內外水稻稻曲病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2):189-194.
[2] 張俊喜,成曉松,宋益民,等.中國水稻稻曲病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1):234-240.
[3] 蘇榮瑞,劉凱文,馮明,等.2014年江漢平原水稻稻曲病促病氣象條件指數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9):44-49.
[4] 周奮啟,陳銀鳳,康曉霞,等.水稻孕穗末期氣候因素對稻曲病發生的研究[J].生物災害科學,2015,38(2):129-132.
[5] 費永成,陳林,于成,等.成都平原2008年水稻稻曲病重發生的氣象條件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8):4108-4109.
[6] 夏寶遠,王林.我國水稻稻曲病的研究現狀[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