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祥 呂厚波 周文會 羅宗云
摘要 天然橡膠是我國確定的工業四大原料之一的戰略物資。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天然橡膠產業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依據生態系統平衡理論和近自然林理論,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模式被提出。天然橡膠林下種植白芨正是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模式的探索。橡膠+白芨種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符合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膠園的新形勢。本文總結了白芨種植標準,分析了橡膠與白芨的相互作用以及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的效益及意義,以期為該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天然橡膠;白芨;林下種植
中圖分類號 S794.1;S567.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138-02
Abstract Natural rubber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raw materials in China.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price of natural rubber has continued to slump.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wa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cological rubber plant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balance and the near-natural forest theory.The cultivation of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under natural rubber forest wa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ecological rubber garden model.The rubber+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planting mode has improved the land utilization rate and has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 ecological rubber plantation situa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riteria for planting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the interaction,benefit and significance of rubber and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Key words natural rubber;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planted under the forest
天然橡膠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原材料[1-2]。到2014年底,我國植膠面積已超過113.3萬hm2,年產干膠逾80萬t,是天然橡膠第四產膠國[3]。但是自2003年起,橡膠種植區出現了盲目擴大橡膠樹種植的傾向,不遵循自然規律,超規劃范圍、超植膠海拔上限、超坡度植膠,甚至毀林植膠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4-5]。2012年以后,受全球經濟低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下跌,膠工、膠農棄膠改行,膠園推遲割膠、提前停產、棄管、棄割問題日益嚴重,部分膠園改種其他作物,橡膠產業發展陷入低谷。
社會各界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積極開展林下種養技術試驗,并針對當前橡膠種植帶來的問題爭論,提出了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6]。橡膠間作香蕉、澳洲堅果、豆科作物以及林下養殖等已有大量研究報道[7],但橡膠與白芨間作的研究仍鮮有報道。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又稱白及、紫蘭等,為蘭科白芨屬多年生草本,花葉俱佳,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中草藥[8-9]。白芨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對結核桿菌、腫瘤細胞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其假鱗莖是具有止血、抗桿菌、抗真菌、治療咳嗽的名貴藥材。另外,隨著花卉產業和天然藥物產業的快速發展,白芨因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而受到重視,逐漸成為地生蘭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類群之一[9]。
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江城有限公司通過在開割橡膠林保護帶種植白芨,對橡膠與白芨的間作展開初步探索。橡膠+白芨種植模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又提高了膠園整體效益,為建立適合云南植膠區的生態膠園間作模式提供了參考。
1 白芨種植標準
1.1 白芨種植區域
云南天然橡膠集團江城有限公司簡稱云膠江城公司,公司基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曲水鄉整康壩,地理位置為東經101°58′~102°20′、北緯22°24′~22°41′。氣候屬低偉度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8 ℃,全年無霜,年平均降雨量為2 260 mm,年平均降雨天數為178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871 h,相對濕度為85%,年均蒸發量為1 359.5 mm。白芨種植在公司基地橡膠樹長勢良好、3年內無化學防治、坡度10°、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砂質壤土的橡膠林間保護帶中。
1.2 整地
選擇距離橡膠種植帶1.5 m的保護帶區域,種前除草深耕,起1.5~2.0 m寬的畦,開8 m×40 cm×40 cm的排水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5.5 t/hm2,翻入土中作基肥。
1.3 種植
種植的白芨為市場組培馴化苗,植株生長一致、強壯,無嚴重傷根和折斷,植株主干完整,無病蟲害。7月選擇雨后挖穴種植,株行距為30 cm×30 cm,將帶嫩芽的假鱗莖芽嘴向外放于穴底,覆土定植。種植中應避免基肥與白芨根系直接接觸,以防引起燒根。定植后再覆1層綠肥,防止水土流失和雨水經過樹葉聚集下落濺起的泥土影響白芨生長。
1.4 田間管理
在苗高15~20 cm后結合中耕施肥除草1~3次,并施農家肥;以后每年除草6次(每2個月進行1次),并施肥,同時調查橡膠、白芨的病蟲害發生狀況,發現病蟲害及時采取修枝、生物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措施,以免病情蔓延。
2 橡膠與白芨的相互作用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濕潤的氣候環境,不耐寒。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平均氣溫在14 ℃以上時生長旺盛,低于10 ℃時生長不良;0 ℃以下及遇到低溫霜凍時,白芨假鱗莖凍傷或凍死。在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左右、相對濕度75%~85%的地區生長發育良好[10],宜種植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砂壤土中[11]。
我國橡膠適宜種植在熱帶季風氣候區,生長區要求年降雨量為1 500~2 000 mm、最低溫度不低于5 ℃、連續陰雨天氣低溫不低于10 ℃[12]。
橡膠林保護帶光線較弱、潮濕,土壤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為白芨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白芨為淺耕性作物,將其種植在橡膠林地保護帶對橡膠根系的生長影響不大。對于針葉林林下種植白芨已有報道[13-14],但對于橡膠林下種植白芨時,橡膠樹與白芨的相互作用是否有利于雙方創造經濟效益則仍需進一步研究。
3 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的效益
建設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的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發展林下種植產業,既增加了收入,又減少了撫管投入,同時又為膠園提供了水肥條件,有利于橡膠樹生長。
3.1 社會效益
橡膠+白芨種植模式充分開發利用了荒山土地,同時又對我國戰略必備物資進行了積累。該模式的實施,為轄區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奠定了基礎,帶動了當地農民積極發展生態膠園建設,對發展邊疆經濟、促進山區脫貧致富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3.2 生態效益
利用荒山荒坡和灌叢草地長期種植經濟作物,相當于人工造林,起到了綠化荒山草坡、提高森林覆蓋率的作用。橡膠種植采用等高環山開墾種植技術,并采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極大地減少了水土流失。但是,橡膠種植會帶來區域小氣候改變、水源涵養功能減弱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大量實踐證明,發展橡膠林下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和減少生態損失的有效途徑[15]。
3.3 經濟效益
橡膠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純收入以及促進就業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橡膠價格的持續走低,膠農的收入持續下滑。白芨作為傳統的中藥材,藥用價值大,市場價格高。據貴州日報報道,2005年種植68.7 hm2白芨,平均產量2 647.5 kg/hm2,年收入達84.72萬元。近年來白芨價格不斷上升,目前鮮品價格在120元/kg左右,干品價格為500元/kg左右。目前,白芨種植成本為37.5萬/hm2元左右,包括種苗、農藥、化肥、灌溉和人工成本,種植2~3年后,預估干品產量為2 400 kg/hm2左右,預估凈收益達22.5萬元/hm2,經濟效益良好。橡膠+白芨種植模式在充分保證橡膠收益的情況下,增加了白芨收益,經濟效益豐厚,確保了橡膠園承包戶的經濟收入,實現了以短養長的目的[16]。
4 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的意義
4.1 對天然橡膠產業發展的意義
橡膠種植在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生態損失。在云南省部分植膠區,存在土壤侵蝕加劇、水源涵養功能減弱、區域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生態問題。針對以上環境問題,提出了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的概念。所謂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是通過協調橡膠生產活動與膠園及其所處區域環境的相互關系,發揮多種生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取橡膠產量的橡膠園[6]。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的目標為在獲取橡膠產量的同時,確保橡膠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諧;其手段為增加橡膠園的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格局多樣性。
橡膠+白芨種植模式,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力構建以膠為主的多物種、多層次和良性生物環境的復合生態系統,以進一步豐富膠園生物多樣性,提升膠園生態功能。
當前天然橡膠價格一直低位徘徊,嚴重影響了膠農的生產積極性。若價格持續低迷,棄管、棄割、膠園改種其他作物等現象將日益嚴重。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經濟效益顯著,對促進天然橡膠產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模式是對當前不利生產形勢的主動嘗試,符合建設生態膠園的整體要求,是促進天然橡膠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探索。
4.2 對白芨產業發展的意義
白芨是傳統中藥材,藥用價值高,其多糖膠可應用于日化產品中替代化學增稠劑,并具有減少刺激性、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等功能。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白芨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對白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野生白芨產地僅剩云、貴、川、湘等少數地域的偏遠山野,當前野生白芨資源基本枯竭。因此,白芨馴化苗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公司種植基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年無霜,適宜白芨生長。橡膠林下郁閉度滿足白芨生長需要,因而無需單獨使用遮陽網,可節約生產成本。種植基地選擇10°左右的坡地,有利于排水。橡膠林下種植,可以縮短白芨生長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白芨生長。因此,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為白芨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參考。
采用橡膠+白芨種植模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可在橡膠價格低迷時為膠農提供額外的經濟來源,防止橡膠產業勞動力流失,提高膠農收入,促進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二是單一種植橡膠時,原有的原始森林、原始環境易遭到人為破壞,可通過種植白芨進一步改善環境,涵養水源,防止水土大量流失。
綜上所述,橡膠+白芨種植模式是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生態損失的有效途徑。但橡膠林下種植白芨模式依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在橡膠林下種植白芨對于白芨生長和品質的影響、橡膠和白芨病蟲害防控等問題仍需進一步探索,因而橡膠+白芨種植模式的推廣應用仍需大量試驗與探索。
5 參考文獻
[1] 吳勝英,劉國道.天然橡膠栽培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J].北京農業,2008(3):12-15.
[2] 林位夫,周鐘毓.我國天然橡膠生產的回顧和展望[J].熱帶農業科學,1999(4):63-68.
[3] 寵利萍.從零到第四產膠國[EB/OL].[2018-03-08].www.ccin.com.cn/ccin/news/2015109102/322576.shtml.
[4] 蘭國玉,吳志祥,謝貴水,等.論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之理論基礎[J].中國熱帶農業,2014(5):15-17.
[5] 杜華波,李芬.普洱市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探討[J].中國熱帶農業,2016(3):26-27.
[6] 吳志祥,蘭國玉,謝貴水,等.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標準研究[J].中國熱帶農業,2014(5):18-20.
[7] 汪銘,李維銳,李傳輝,等.云南農墾生態膠園建設實踐與思考[J].熱帶農業科技,2014,37(4):41-46.
[8] 石晶.白芨屬植物資源與利用[D].海口:海南大學,2010.
[9] 黃作喜,肖小君,張楊,等.白芨假鱗莖的采收與貯藏保鮮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0):276-277.
[10] 曹琦,王學平.藥用白芨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保護[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8):175-176.
[11] 劉文彬.白芨仿野生種植[J].云南農業,2016(6):27-29.
[12] 張惜珠,黃慧德.橡膠樹栽培與割膠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13] 連細春.杉木林冠下白芨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4(11):9.
[14] 張紹云.普洱市林下中藥材白芨種植優勢與發展措施[C]//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論文選編.昆明: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2015:3.
[15] 刁俊科,李菊,劉新有.云南橡膠種植的經濟社會貢獻與生態損失估算[J].生態經濟,2016,32(4):203-207.
[16] 葉德林,李開云,董壽東,等.勐臘農場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初報[J].熱帶農業科技,2016,3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