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嶺 韓鳳陽
摘要 介紹了露地綠化花木春末夏初科學管理技術,具體包括溝系配套、中耕松土、除草培根、施肥、化學調控、病蟲草害防控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花木安全越夏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花木;露地綠化;管理技術;春末夏初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158-01
江蘇省沭陽縣是傳統花木產業大縣,目前全縣花木面積已達3.5萬hm2,全縣大規格花木、喬木、半喬木、綠籬灌木、藤本植物、樹樁盆景、盆栽鮮花、多肉植物等花木種類應有盡有,達4 000種以上。花木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主導產業,花木平均年純收入在9萬元/hm2以上,高的達到18萬元/hm2以上,當地花農非常重視花木生產和管理。春末夏初時節,為使在田花木安全越夏,應抓好溝系配套、中耕松土培根、配方施足肥料等田間管理措施。現總結露地在田綠化花木春末夏初科學管理技術,以期為露地在田綠化花木越夏管理提供參考。
1 溝系配套
夏季氣候變化復雜,尤其會常遇持續干旱或持續雨澇,嚴重影響花木正常生長發育。因此,應配套建設花圃地內外溝系,采用節水抗旱、抗雨澇等栽培技術。根據標準做好花圃地墑溝、腰溝、田頭溝建設,即墑溝寬、深在66.7 cm以上,腰溝寬、深在100 cm以上,田頭溝寬、深在133.3 cm以上;要疏通、清理,并逐級加寬、加深“三溝”;要保持內外“三溝”溝溝相通,確保旱能及時灌、澇能及時排、漬能及時降;有條件的花木苗圃,應配套建設噴灌、滴灌節水灌溉系統;此外,為防雨澇災害、方便管理,應提倡起壟或做畦種繁花木。
2 中耕松土,除草培根
大多花木喜疏松、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春季雨水較多,花圃土壤易板結,土壤通透性變差,導致花木根系生長發育受抑制,花木黃根多、新生根少,吸水力、吸肥力下降。因此,應對苗圃進行中耕松土,對大喬木或大規格苗木進行深中耕,中耕松土深度在30 cm左右;對半喬木應進行中等深度的中耕松土[1],深度為20 cm左右;對綠籬灌木應進行淺中耕松土,深度為10 cm左右。結合中耕松土進行人工除草,并壅土培根,培根高度視不同花木的高度而定,大喬木、大規格花木應培高,綠籬灌木應培低,一般以蓋住根系并略高為原則。通過以上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環境,提高通透性,利于花木根系生長,促進花木生長,增強花木抗性,培育壯苗,確保苗木安全越夏。
3 科學施肥
根據苗木生長狀況和花圃地土壤肥力狀況追施肥料,長勢旺、土壤肥力狀況好的苗木應少施或不施;長勢差、土壤肥力狀況不好或有明顯缺肥癥狀的苗木應多施或重施。施肥應與中耕松土一起進行,以施有機肥為主,如腐熟的雞糞、人畜糞尿、廄肥、家雜肥、堆漚肥、沼氣渣液等,輔之以復合肥或花木專用肥+尿素等。將腐熟有機肥施在根部,一般用量為11.25~15.00 t/hm2,不僅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還可為花木生長提供較全面的營養;將復合肥、尿素等施在行間,或距離大規格花木根部25 cm以外、距半喬木花木根部15 cm以外、距綠籬灌木等花木根部10 cm以外,以防化學肥料“燒根”。視花木苗情、長勢等,一般施花木專用肥或三元復合肥(15-15-15)375~450 kg/hm2+尿素180~240 kg/hm2,最好在苗圃上撒施復合肥和尿素后再進行中耕松土,也可打洞穴施[2],或在雨天或灌溉時撒施。
4 化學調控
化學調節劑有2類,一類具有生根、促長、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和加快作物生長、促進作物提前上市等作用,這類調節劑主要為強力生根壯苗劑、胺鮮酯、氨基酸、腐植酸、蕓苔素內酯、赤霉素、吲哚乙酸、活力素、磷酸二氫鉀等及其復配劑,應用和噴施以上調節劑,可解決花木根系不發達、根系吸肥吸水能力弱以及整株花木長勢差、黃化、黃苗、僵苗等問題;另一類調節劑具有控旺、防倒、促粗壯、矮壯、墩實、抗倒等特點,主要為多效唑、助壯素、烯效唑、乙烯利等,這些調節劑可促使花木矮壯、葉片肥厚,提高苗木觀賞價值等。所有調節劑均可增強花木抗旱、抗澇漬、抗高溫、抗寒防凍、抗土壤高濃度鹽堿、抗病蟲、抗植傷等能力;噴施調節劑可與防病治蟲一起進行;對于大規格花木或大喬木,可用高程或遠程噴霧器噴霧,而對于半喬木、綠籬灌木等可用普通噴霧器噴霧[3]。
5 病蟲草害綜合防控
春末夏初時節,花木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白絹病、根腐病、莖基腐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可用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代森錳鋅、多菌靈、褔美雙、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氯溴異氰脲酸、乙蒜素、噻呋酰胺等及其復配劑。針對不同病害選用相應的殺菌劑,如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醚菌酯等防治,莖基腐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乙蒜素等防治。為害苗木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美國白蛾、草履蚧和地下害蟲等,可用吡蟲啉、吡蚜酮、烯啶蟲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氧化樂果、毒死蜱、阿維菌素、甲維鹽、茚蟲威、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等及其復配劑進行防治[4]。對不同害蟲應選用相應的殺蟲劑,如蚜蟲應用吡蟲啉、吡蚜酮等防治,紅蜘蛛可用甲氰菊酯、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發生嚴重時,應加大用藥量和噴水量,并隔5~7 d再防治1次。
大多數花木地雜草發生都很嚴重,且此時花木苗圃地雜草已出齊,對未進行人工除草的花圃地應采取化學除草方式;對大規格花木、喬木等的草害可用草甘膦、草胺膦在行間定向噴霧防治;對雜草出苗前的花木苗圃可用果爾兌干細土或沙撒在地面上進行封閉除草。對用于花木苗圃地的莖葉處理除草劑應慎重選擇,首先做好試驗,確定除草劑對花木安全后再大面積推廣應用。
6 參考文獻
[1] 王文仕,劉帥.盆栽花木土壤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09(1):28-29.
[2] 童振杰,鮑國飛,陳莉.花木的春季管理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增刊2):249.
[3] 羅新建,韓建,祝萬新,等.小區綠地管理技術[J].河南林業科技,2003(4):42-43.
[4] 齊西婷.如何使家養花木健壯生長[J].西北園藝,20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