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 科學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蟲害是確保水稻增產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介紹了壽縣水稻主要病蟲害(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水稻鉆心蟲)的發生特點,并總結了相應的防治方法,以期為種植戶防治病蟲害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方法;安徽壽縣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111-02
壽縣位于安徽省中部,現隸屬于安徽省淮南市。在氣候特點上,屬于亞熱帶北緣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春秋季短、冬夏季長、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在14.8~14.9 ℃之間。
壽縣是農業大縣,耕地面積為12.2萬hm2,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和其他經濟作物為主,種植模式以一稻一麥或一稻一油為主,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1.33萬hm2左右。壽縣水稻病害主要有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稻曲病等,蟲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最近幾年未發生強對流天氣,遷飛性害蟲發生較輕,未出現像2006年、2007年一樣的大發生現象。壽縣在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除了在25個鄉鎮級測報點外,還建立了6個縣級測報基點,了解全縣病蟲發生動態,指導科學防治。
1 水稻紋枯病
1.1 發生特點
水稻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在莖稈基部葉鞘染病,后擴展到穗部和葉片,發病較輕時表現為水浸狀病斑,病情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表現為枯黃,穗部受害時抽穗困難,秕谷較多,外界濕度較大時,有白色粉霉層產生于病斑上。
1.2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防止秧苗后期貪青;二是選擇抗病、抗倒力強、植株蠟質層較厚的品種;三是鏟除稻田周邊的雜草,收獲后及時將病稻草運出田外,并深埋;四是在病叢率達10%時即可施藥防治。
2 水稻稻瘟病
2.1 發生特點
水稻稻瘟病根據危害部位的不同分為穗頸瘟、節瘟、葉瘟、苗瘟和谷粒瘟等。壽縣水稻主要發生葉瘟和穗頸瘟,葉瘟分為2種類型,即慢性型和急性型;穗頸瘟對水稻的產量影響最大,嚴重時可以造成枯白穗,發病晚的造成秕谷和小穗不實。
2.2 防治方法
一是健身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不可偏施氮肥;二是消滅菌源,播種前做好浸種消毒工作,及時處理病稻草;三是選用抗水稻稻瘟病且通過審定的品種;四是藥劑防治,稻田發病時,水稻孕穗期病株率達30%~40%時開展藥劑防治。
3 水稻稻曲病
3.1 發生特點
水稻稻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壽縣發生較為嚴重。稻曲病發生在水稻穗部,表現為在谷粒內形成菌絲,后來膨大成墨綠色粉末。栽培時選用感病品種、栽培過密、過量施用氮肥、長期深灌水等均可加重病害的發生。
3.2 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抗病、耐病水稻品種;二是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倒伏以減輕病害,并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水分管理堅持淺水勤灌;三是藥劑防治,在水稻破口前10 d左右開展化學防治。
4 稻飛虱
4.1 發生特點
稻飛虱是一種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害蟲,此害蟲可以吸食水稻基部的汁液,而且其唾液中含有劇毒物質,可以使水稻植株變黑至病死,導致水稻的產量大大減少甚至顆粒無收[1]。為害水稻的飛虱主要是褐飛虱和白背飛虱,可以隨著風雨遠距離遷飛危害,具有突發性和暴發性,以若蟲、成蟲群集在稻株基部吸食汁液[2]。在壽縣也以五(3)代和六(4)代為主害代。
4.2 防治方法
一是保護天敵,創造有利于天敵繁殖的生態條件,利用農業增產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防治蟲害;二是合理密植、健身栽培,合理灌溉和平衡施肥,避開稻飛虱的趨嫩性;三是化學防治,當水稻植株蟲量達到800~1 000只/百叢時,及時開展噴藥防治。
5 稻縱卷葉螟
5.1 發生特點
水稻螟蟲以幼蟲侵蝕水稻為主,幼蟲可以造成水稻枯鞘,當生長到一定程度,水稻出現枯心苗以及白穗等現象。稻縱卷葉螟在壽縣一般發生3代,即四(2)代、五(3)代和六(4)代,以五(3)代危害為主。成蟲趨綠、趨光和晝伏夜出。成蟲盛發期遇氣溫在22~28℃之間,多雨日、雨量大和高濕是大發生的前兆。
5.2 防治方法
一是選擇高產抗病水稻品種,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防止水稻貪青遲熟;二是對于冬閑田應及早翻犁,利用冬春水或灌水滅蛹防治螟蟲,以減少越冬蟲源基數;三是化學防治,在水稻分蘗期幼蟲量超過50頭/百叢時[3-4]、孕穗期幼蟲量超過30頭/百叢時開展防治,以2齡幼蟲盛發高峰期用藥,保持田間淺水層[5]。
6 水稻鉆心蟲
6.1 發生特點
水稻鉆心蟲主要是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壽縣主要發生的是二化螟,主要發生2代,一代在5月中下旬發生,一代在7月中下旬發生;以幼蟲鉆蛀水稻莖稈組織,在分蘗期造成枯心苗,在抽穗期形成白穗。近幾年,隨著耕作制度和品種的改變,大螟的發生率逐年加大。
6.2 防治方法
一是壓低蟲口基數,消滅越冬蟲源,灌深水殺蛹[6-7];二是化學防治,秧田期要帶藥下田,可以控制本田前期的二化螟。
7 參考文獻
[1] 林洪.淺談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8(2):75.
[2] 趙麗敏.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3(21):70.
[3] 王國書.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探討[J].農技服務,2015(4):129.
[4] 煙雨.水稻蟲害化學防治技術[J].農藥市場信息,2006(17):42.
[5] 浦選昌,張鼎州,余治,等.黔東南州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及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6(12):208-209.
[6] 羅振華.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4):102-103.
[7] 羅振華.水稻中后期主要蟲害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