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和各種生活、學習等困擾,不少大學生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建構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文中,我先就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進行說明,以此為基礎,從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需求、心理健康知識的特殊性等方面來談一談建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以及其價值所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 心理問題 必要性 價值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02-02
隨著當前國內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尤其是在當前的高等教育活動開展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課堂教學成為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養,積極地面對生存環境、應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那么,究竟為什么要開設這一課程呢?其原因、必要性以及價值何在呢?這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所在。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
當下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其在家庭的寵愛下,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在參與校園生活的時候常常會與他人發生沖突。在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們首先會想到別人是如何做的,別人的行為對自己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從沒有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是否造成了傷害,以及造成了怎樣的傷害。這類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在當前的大學校園里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其個性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如果不對其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加以解決,則會愈演愈烈。
2.性格內向且多疑
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生活之后,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他們往往無所適從,尤其是與中學生活有著明顯差異的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面對這些關系他們舉步維艱。一方面,學生渴望得到同學和教師的關注,獲得細致的關系與呵護,另一方面,由于大學校園里生活的學生來自祖國各地,他們的性格、生活經歷等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就使得他們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有著明顯的不同。諸此種種導致其正常的人際交往存在諸多的困難。根據對部分大學生的進行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能與其他學生進行和諧的相處,但是由于自己的個性或交往存在諸多的問題,不敢主動地與他人交流,甚至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畏懼、自卑等心理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最常出現的心理困擾當屬人際緊張或不協調。
3.社會適應性差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由于當前部分大學生屬于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在家庭的庇護下,對生活、生存缺乏必要的應對策略。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首先出現在腦海里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我知道,可是我該怎么辦?”在這樣缺乏生活、生存策略的影響下,他們無法積極地面對所遇到的各種挑戰或壓力,在遇到困難或壓力的時候也無法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身心,常常處于一種較為緊張的應激狀態,心理障礙問題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
4.自我意識不健全
根據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困擾問題大都與其自我意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部分學生無法對自我有一個客觀而正確的認識,對自我評價不是過高就是過低,無法準確地對自我施加一個明確的定位,無法對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整理等。在此需要指出一點,學生所出現的這種自我意識不健全問題會在其適應校園生活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中造成種種障礙,嚴重的則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
通過以上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這一課程教學是切實可行的,具有現實的依據。那么,針對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建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有何必要性與價值呢?
二、建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
1.探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與“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高等院校率先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且獲得了飛快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然成為了我國心理學體系中極具中國特色的研究領域。在高等院校的發展和學生素質的發展實際下,黨和國家也對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其從理論和實踐這兩個層面對其進行了積極的指導。于1995年頒布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直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成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明確地指出了要在課程教學、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等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2001年教育部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除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質、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等之外,還要對其心理素質給予充分的重視,這首次指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要以課程教學和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場所,將心理健康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全面地對學生施以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2005年,教育部不僅指出了要將課堂教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還指出要立足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需求設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并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管理等層面對其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借此提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大學校園,走進了中小學。教育部明確指出要在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學生在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下獲得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
從以上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歷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已然成為了對學生施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場所,且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一直延伸到大學,課程教學在這三個階段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歷程中,在時間和實踐的充實下,其教學也在不斷地被細化,由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由此,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與“學”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探究出極具科學性的教學模式。
2.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和“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中我們常常會提到這樣一個字眼:心理素質。所謂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間其實是本與標的關系。也就是說,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內在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發展的外在標志。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這既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呼喚,也是當前社會發展、教育發展的價值所在。但是,在此需要注意一點,我們是無法借助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直接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施加影響的。因為心理素質的發展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的,并借助外在所獲得的刺激轉化為穩定的、基本的且與自身的精神、實踐活動等有著密切聯系的心理品質。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單純地想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不可能的,需要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轉化加以實現。
從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與此同時,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發展也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由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與“學”是不可或缺的,符合其發展需求。
三、建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價值
1.回答了“如何健全、提升和優化學生心理素質”這一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目標和最終的目的是優化、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目標和目的的實現存在著諸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借助多樣化的方式、途徑以及教學手段等對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方式將其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借此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施加積極的影響。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所以,在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時候,要對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深入的探析,探索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學和學習規律,并在規律的把握下掌握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基本的心理規律,借此立足學生的心理規律和學習規律來探索有價值的教學方式,從而在教和學這兩個角度回答清楚如何健全、提升和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問題。在該問題解決的基礎上,豐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和教育體系,借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層次的理論問題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具有內隱性,在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構過程中要將理論知識作為重點,借助理論引導學生實踐,在實踐中解決極具現實價值的問題。
3.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通過以上對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與“學”是研究心理健康的核心所在。而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活動落實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將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貫徹其中,并利用其基礎的理論知識來對課堂教學加以審視,在審視下發現其不足,借此在查漏補缺中提升其“教”與“學”的質量。在“教”與“學”的質量提升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才是最終目的所在。由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落實的過程中,需要以理論為基礎,借助理論來引導學生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有關價值之外,建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還有利于一線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這里所提及的一線教師不單單是指教育心理學教師、心理健康教師,還指其他的任課教師。在有效的心理學引導下,其不僅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個人行為等給予審視,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審視,在審視中借助心理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雷鳴,李超,陳華.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與價值[J].教育與職業,2016(09):70-73.
[2]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