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琴
【摘要】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課改賦予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自始即不要多講,而致力于導,使學生逐漸自求而得之。十幾年的教學經歷使我深刻感受到: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講臺上的磨礪和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促使我把語文教學的追求鎖定在“著眼目標,求真務實”這八個字上。本文對如何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塑造本真課堂進行了如下的闡述。
【關鍵詞】扎實 朗讀訓練 本真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68-01
2017年11月13日,我校語文組教師前往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進行研討學習。我們參觀了校園,聽取了沈玉芬副校長的報告,觀看了升旗儀式,聽了劉亞東、沈霞兩位老師的優質語文課,對盛澤實驗小學的教科研、學校管理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此次蘇州之行雖然時間安排非常緊湊,但是感觸頗多,尤其是語文教學方面,讓我受益匪淺!劉亞東、沈霞兩位老師的語文課看似波瀾不驚,卻含有大學問。其中的扎實與真實值得我們仔細回味學習。
一、扎實
(一)備課扎實
高效課堂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塑造高效的課堂,我認為扎實備課是前提。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因此,在備課時,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活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增補、拓展、調序等。而兩位老師的備課無疑是扎實的。劉老師執教的二年級課文《我是什么》是分兩個板塊進行教學設計的——識字板塊和閱讀板塊。在識字板塊,劉老師對生字進行了分類教學:三點水旁的字,表示與水有關,再自然引出帶雨字頭的字,并對雨字頭的字進行了拓展學習;結合生活實際來認讀生字;表示程度的副詞,通過比較、說話來理解運用。這樣原本枯燥、繁重的識字學習也變得簡單、條理、靈動起來。而沈霞老師對教材的取舍與增補更是令聽課老師贊嘆不已,她沒有千篇一律地按照外形、叫聲、感受這樣的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在復習了生字詞后觀看灰椋鳥歸林的視頻談感受,再重點學習“叫聲”部分,最后進行片段仿寫。而對于灰椋鳥的叫聲,沈老師也只選取了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幾句話進行閱讀指導 。整堂課聽下來,感覺自己好像也置身于林中與成千上萬只灰椋鳥共舞一般!
(二)教學扎實
從2016年以來,教育界最熱門的詞就是“核心素養”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離不開“雙基”的,也就是必須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入手。而語文“雙基”的習得要落實在“字、詞、句、段、篇”的教學中,貫穿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劉老師和沈老師在這節課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了扎實而有效的訓練。
劉老師的識字教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境。她雖然推行的是板塊教學,先進行識字教學,再進行閱讀訓練,但她并沒有將生字與文本脫離,不僅如此,她還巧妙地將識字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如在教學“奔”字時,劉老師問:“你們在平時生活中,什么時候會奔向誰或奔向什么地方?”孩子們很輕松地就能說出許多句子:“上課了,同學們奔向教室。”“放學時,我向媽媽奔去。”我想孩子們在說這些話時,那些情景也一定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再比如在教學“越”字時,劉老師讓同學們用“越……越……”說話,她先示范說了一個句子,再給他們設置了一些語境:早晨,太陽出來了,露珠會有什么變化呢?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會有什么變化呢?……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訓練,既降低了低年級學生用所學字詞說話的難度,也保證了說話訓練的實用性,不再是為了說話而說話。
二、真實
我聽過許多公開課、示范課、研修課,但這兩節課卻將“真實”二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
她們的課堂是如此的真實,與其說我們聽的是兩節高質量的公開課不如說是最樸實無華的常態課。課堂上沒有精心準備的華麗動人的詞藻,有的只是師生間真誠的交流;沒有事先設計好的花式作秀,有的只是讓你不知不覺間聽完了一節課還意猶未盡。作為跨省交流的示范課,兩位老師給我們呈現的并不是一課完整的語文教學,這讓我敬佩于她們的勇氣的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作課時,課的完整性重要還是真實性更重要?在常態教學中,我們很難保證課文教學的完整性,但在公開課中,我們往往選擇將一課完整的教學呈獻給聽課教師,這樣由于內容多,聽、說、讀、寫的訓練往往也不夠扎實,我們便嘗試著一課一得的教學模式,但往往難如所愿。如何處理公開課教學的完整性與真實性的關系呢?這也值得我們大家去思考。
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寧要真實的缺憾,勿要虛假的完美。”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以生為本,突出學生,淡化自己,過程真一點,方法實一點,把課上得扎實、真實、樸實,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我相信,只要我們念好“實”字真經,定能塑造高效的本真課堂。
參考文獻:
[1]胡孝玉.葉圣陶教子[J].良師 2003年12期
[2]葉瀾等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