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寧 周昌寧
【中圖分類號】Q93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61-01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是高職院校醫衛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由于專業進展快、知識相對抽象難懂,很多學生都談之變色,再加上高職高專學生本身專業知識掌握和理解能力比本科生要弱,這就給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學帶來了難度,同時也給我們一線教學人員帶來挑戰。如何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是我們高職院校一線教學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人入職以來一直從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學工作在教學上我將多種教育教學的方法都綜合穿插在教學過程中。為加深學生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將本人入職以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學的經驗做個階段性總結和分享。
一、對比教學法
我應用對比教學法使學生很快就能區分外毒素、內毒素、類毒素、抗毒素等這些易混淆的概念。外毒素主要是革蘭氏陽性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的毒物排出菌體以外是細菌向外分泌的毒素;內毒素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死亡后菌體崩解是細菌內部結構崩塌后才會形成;類毒素是外毒素經甲醛脫毒處理后類似于外毒素但毒性完全喪失;抗毒素是細菌外毒素免疫動物后的抗體是抵抗外毒素毒性的。此外在補體激活的三條途徑中我通過對比激活物、參與的主要補體成分、及C3、C5轉化酶等讓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就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
二、比喻教學法
我應用了比喻教學法,如在介紹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的時候,ADCC和調理作用是兩個非常難懂的知識點,很多老師甚至避開不講,我通過比喻教學法把他們比作胞吞和胞吐,通過細胞的吃與吐來形容,并把免疫球蛋白的Fab段比作“手”去抓取抗原;把Fc段比作“腳”,腳踏實地才能更好的工作;將調理作用比作胞吞,調理作用實質就是一些具有Fc段受體的吞噬細胞在有抗體作橋梁的基礎上吞噬功能增強的體現,一般而言吞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是一對一的關系:一個吞噬細胞一次通常只能吞噬一個抗原,但每個抗體有兩個“手”(即Fab段)能抓住兩個抗原使吞噬能力效率大大提高;將ADCC作用比作胞吐,NK細胞也是含Fc段受體的細胞,NK細胞含大量穿孔素,在教學上我把他比作“子彈”,一般而言NK細胞每次只能將穿孔素(子彈)吐入一個抗原內部,引起一個抗原的凋亡。在有抗體作為橋梁的基礎上,每個抗體有兩個“手”(即Fab段)能抓住兩個抗原,讓NK細胞的穿孔素能同時進入兩個抗原內部導致兩個抗原的凋亡而被清除出體外。
三、聯想教學法
在教學中還應用到聯想教學法:MHC限制性也是個非常難懂、難理解的內容,在免疫應答過程中T細胞是被抗原有MHC限制性一般MHCI類分子識別CD8+T細胞I類分子受I類基因編碼的只有一條鏈,所以對抗原沒有攝入加工的過程只有免疫應答,因此只能對內源性抗原進行識別加工處理;MHCII類分子識別CD4+T細胞II類分子受II類基因編碼有兩條鏈,一個對抗原進行攝入加工處理,一個進行免疫應答,所以能對外源性抗原進行識別加工處理1×8等于8;2×4等于8結果都為8。
四、案例式教學法
我應用了案例式教學法:在介紹I型超敏反映的時候,我應用了臨床常見的青霉素過敏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的經典案例,將其引入課程中,使學生對I型超敏反映機制與臨床癥狀的關系有更深的了解,如嗜堿粒細胞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機體發生蕁麻疹,因此臨床上可以用組胺受體阻滯劑治療I型超敏反映,緩激肽、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機體血壓下降;所以臨床上用去甲腎上腺素或者糖皮質激素升血壓治療過敏性休克,為今后臨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五、信息化教學
除以上教學方法以外,我還引用了信息化教學。將大量的視頻,Flash動畫引入視頻,比如在介紹細菌的革蘭氏染色時我應用了視頻,使學生對染色操作步驟、原理及結果的分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介紹HIV的時候,通過視頻介紹使學生對AIDS發病機制和防治措施有進一步了解。把愛國主義教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如介紹免疫發展史的時候把中國發明的人痘苗與國外的牛痘苗對比分析,以此說明中國人既能“開拓創新”又能接受外來“先進技術”。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職院校教師更是任重而道遠。在教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樹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爭取各個方面都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
曹海寧,女,漢族,湖南常德人,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檢驗室教師,研究方向:腸道細菌與兒童免疫,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