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卿
【摘要】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積極迎合這一趨勢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筆者分析了改進化學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并總結了幾種化學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新課程 創新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75-01
化學是高中階段必修的學科,因為化學的原理、化學式以及抽象的概念比較多,所以大部分學生很難快速掌握。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化學教師應該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將所學知識內化。同時也要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將興趣融入到化學教學中,對改進化學課堂教學效果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創新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對傳統教學方式起到了沖擊作用,同時也促使教學開始轉變思想觀念。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高低,在無形中給高中生施加了太多壓力。所以,在創新化學教學方法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到思想觀念的轉變。化學教師應該具有前衛的思想觀念,能夠積極推進現代化教育理念,對學生一視同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筆者認為創新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應該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符合化學學科特點。
實驗操作是化學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化學現象和原理都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操作得來的。所以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體現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化學式以及化學反應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過程中要將化學的學科特點體現出來,兼顧理論與實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2.重視教學方法的啟發性作用。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教師采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該重視教學方法是否具有啟發性,要有助于學生的智力、實踐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化學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
3.教學方法要有針對性,符合教材特點。
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在教材內容上多下功夫,吃透教材內容,提升自己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針對性。
4.教學方法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能力情況。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體現教師服務于學生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化學的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會對教學過程和方法的選擇起到一定影響。
二、高中化學創新性教學方法
1.探究性教學方法
在化學教學中,探究性方法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式。在運用探究性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體現教師引導者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圍繞著學生的問題開展教學過程中。比如,實驗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指導,基本操作由學生自主進行,去分析和探索化學知識。或者教師鼓勵學生多觀察和思考,從生活中發現化學,再用化學去解釋這些現象,總結規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和探究,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2.實踐與理論教學的有效融合
當前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推進,化學教師應該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觀察社會現象,了解它們的特點,并以此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比如,讓生活走進課堂,為學生提供演示的機會,嘗試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相比,這種教學方式優勢更加明顯,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力求用生動的教學方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簡單化的講解出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尤其是講解比較抽象的理論時,教師應該注意講課方式,適當的運用實際例子、直接演示等多樣化的手段。
3.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
在創新化學教學方法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一種方法,它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化、生動化,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一些學校中經費有限,能夠用于實驗設備引進的資金少之又少,導致很多實驗不能讓學生親自操作和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實驗過程,從視頻中學習實驗的原理并觀察實驗的現象,而且可以掌握更多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再或者,比如學習酸雨的形成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前下載相關短片、圖片等,讓學生對酸雨有初步認識,在逐漸用理論引導學生。
結論: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前衛的思想觀念并不斷創新,堅持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優化化學教學過程。在創新教學方法時,化學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能力,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整體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樊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0(12).
[2]張惠萍.關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