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要】PPP 模式在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投資和融資模式,更是一種互相制約的管理模式,PPP模式的形式下則要求政府以主導工程建設變成了邊緣化的監督管理,對于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官員來說,這樣的角色轉變不能很快的完成,造成工程建設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沖突。PPP模式并非國家公有部門和私有企業之間簡單的法律意義上面的合伙,其簽訂的合同和常規的法律條文關系不大,二是相關機構或部門采取的一種為了適應雙方合作關系的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特種合同,合同中對于分享價值、體現信任、對于政策目標的理解都十分重視和突出。
【關鍵詞】PPP模式;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應用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因此也拉動了相關的投資項目大幅增多。我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以來一直屬于國家工程,其相關的投資項目以及其他施工環節都是由政府主導完成的。這種水利工程建筑的建設模式有了國家的把控使得其質量得到了很大的保證,但是僅僅由政府一方面管理又限制了水利工程的長遠發展,拓寬水利工程投資的渠道是未來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由之路,基于這個現狀,一些部門提出了水利工程建筑方面的PPP模式,以此來緩解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私營經濟的發展道路,接下來我們了解PPP模式的內涵以及其在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
1、PPP模式的內涵
PPP模式及私人企業和政府等公有部門合作進行開發建設的模式,全稱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它是國家或者相關政府部門在資金短缺或者長遠發展考慮形式下的一種融資模式,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參與的主體是國家公有部門和私人企業,這里的私人企業既可以指國內的私人企業,也可以指外資企業。總之,其除了公有資產之外,其他的資金來源沒有太大的限制。
第二是PPP模式并非國家公有部門和私有企業之間簡單的法律意義上面的合伙,其簽訂的合同和常規的法律條文關系不大,二是相關機構或部門采取的一種為了適應雙方合作關系的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特種合同,合同中對于分享價值、體現信任、對于政策目標的理解都十分重視和突出。
第三是責任與義務的統一,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并非采用傳統的由一方面承擔建設過程中的額主要責任或者義務,二是根據資金分配比例或者其他分配方式的比例來分配建設過程中的責任。具體分配過程中也會考慮到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一方要承擔比較大的責任,這樣更容易是建筑工程向著總風險更小的方向發展。
四是要求合作的時間一定要持續且長久,公有部門與私人企業的合作實質就是責任共同承擔、共同融資、風險共同承擔、利益共享,在合作的過程中將各種資源交換共享,最終推動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完工。
2、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優勢和局限性
PPP 模式在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投資和融資模式,更是一種互相制約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優勢是:可以有效的環節各種大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公有部門資金不足的情況,并可以廣泛的吸收社會資金進行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對于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因為PPP模式下由公有部門和私人企業共同管理整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遇到問題時雙方協同解決比單方面解決的結果更有優勢,雙方的技術方案或者先進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都可以有效的縮短工期、節省項目成本;三是提高私人企業參與國家工程建設的積極性,我們都知道以往這類大型工程都是由公有機構主導,普通企業沒有相關的權力,現在這種建設管理模式的開放性可以使大量的私人企業參與到國家工程的建設中來,對于推動私人企業與政府部門合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PPP模式既有優點也有相應的不足,其運用過程中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首先就是關于融資方面的問題,雖然新型的融資方式收到了私有企業的歡迎,但是在融資過程中雙方都會有一個關于融資方案的談判,如果雙方存在比較大的分歧,則需要經過長期的磋商,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增加PP模式前期的成本;二是PPP模式相關的形式和組織都比較復雜,不同的水利工程項目的形式各異,參加項目投資建設的私營企業可能包括非營利性的和盈利性的兩種,很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和很大的分歧,這是PPP模式使用過程中最不好避免的情況。
3、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遇到的障礙
在我國對于PPP模式進行實踐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接下來我們一一了解分析。
首先是沒有與PPP模式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因為PPP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水利設施建設投資方案,還沒有來得及建立相應的完備的法律體系,或者說這種特殊的合作機制很難用法律來約束,這就導致了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一旦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很難具體的追求責任,這也是限制PPP模式發展健全的主要因素。
二是私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因為PPP水利工程基礎建設融資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其融資的過程可能有很多小型私營企業進行融資,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資金管理以及責任義務分配等問題變得相當復雜,耽誤工程前期的策劃階段進度。
三是政府的角色很難轉換,因為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全部都有政府機構主導,而PPP模式的形式下則要求政府以主導工程建設變成了邊緣化的監督管理,對于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官員來說,這樣的角色轉變不能很快的完成,造成工程建設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沖突。
結束語:
綜上所述,PPT的應用在基礎建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必須解決問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因此也拉動了相關的投資項目大幅增多。我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以來一直屬于國家工程,其相關的投資項目以及其他施工環節都是由政府主導完成的。這種水利工程建筑的建設模式有了國家的把控使得其質量得到了很大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董輝.淺析PPP模式在寧陽縣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6,37(5):112-113.
[2]黃鳳崗.論PPP模式在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6(25):231-231.
[3]周鵬偉.論PPP模式在水利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5,31(2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