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元臻張 旺
(1.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 太原 030001;2.煙臺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5月19日,中美雙方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一度劍拔弩張的貿易戰暫時偃旗息鼓。不過,對于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而言,貿易領域真的從此再無戰事了嗎?在貿易戰初期,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主要品種分布在高性能醫療機械、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產品、高鐵裝備領域,加上前段時間美國對鋼材及鋁加收關稅,總共涉及到12個加收關稅品種。針對美國的做法,中國進行了強力反擊,3月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的出口,4月4日,商務部對美國大豆、玉米、小麥、牛肉、汽車、飛機和部分化工品等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從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計劃對總值約600億美元規模的自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到5月19日雙方達成聯合聲明,這場貿易大戰持續將近2個月時間,為更好了解這一事件對山西省涉外企業的影響,筆者深入幾家大型企業開展了相關調研。
貿易保護主義伴隨著資本主義興起而出現,早期表現為重商主義,主張積累貨幣達到本國財富增加的目的,在對外貿易中多賣少買或不買來保持對外貿易最終的順差,并對本國能夠生產的進口產品實施高關稅政策,對本國企業實行保護。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提出超保護貿易理論,將對外貿易和就業理論聯系起來,反對自由貿易,主張通過采取貿易順差來擴大就業。薩繆爾森認為“有時已過生產率的提高只能對自己有利,卻永損他國的利益”,提出在技術進步下,自由貿易并不總是最優選擇。可見,貿易保護思想在西方國家有著一定歷史和現實基礎。
大蕭條時期爆發了第一次全球范圍的大規模貿易戰,美國國會于1930年5月19日通過霍萊——斯姆特法令,對890種商品提高進口稅率,各種進口商品的稅率平均提高約40%。這一法令的實施,遭到33個國家的抗議,引發了30年代的關稅戰。據統計,1929-1934年間,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了大約66%,美國本身也遭遇重創,進口額從1929年的44億美元驟降至1933年的15億美元,降幅高達66%,而出口額則從54億美元驟降至21億美元,降幅高達61%,而GDP總額同期更是下降了50%。本來目的是保護本國勞動者的利益,減小外國商品對本國相關產業的沖擊,縮小本國外貿逆差,但最終結果卻加劇了大蕭條,并最終讓這場以關稅為武器的戰爭滑向了不可收拾的世界大戰階段。①

?
從對外貿易角度來看,一方面美國是山西最大的出口市場。2017年,山西省出口2總值104.4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產品23.48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3.1%,遠遠高于第二大市場荷蘭近50個百分點。相反,山西自美國進口只有1.24億美元,僅占全省進口規模的1.7%。另一方面,出口美國的產品集中度較高。2017年,出口到美國的主要產品為電子類、車輛及其零件類、機電類、鋼鐵類商品,出口金額分別為19.7億美元、7025萬美元、6931萬美元、5017萬美元。由此可見,電子類商品是山西省對美第一大出口商品,占比高達84%,且電子類商品中99%來源于某臺資企業,呈現一企獨大,一品獨大的格局。
此次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啟動的“301”調查重點在中國企業是否“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合作技術轉讓,以及美國企業是否被迫與中方合作伙伴分享先進技術”等議題,屬于特殊301條款。
對山西省涉外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一是大多數企業貿易量中與美國的貿易占比較小,美國與中國貿易的摩擦對自身經營并不會構成很大威脅,且轄內企業出口的商品在價格、質量等方面與在美生產相比占有相對優勢,美國企業由進口轉為自產和內購的成本較高,短期內難以實現。二是認為中長期發展不容樂觀。美國是山西省對外貿易的主要市場之一,美國加征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多家企業表示對于今后貿易走勢有所擔憂,認為中美一旦開啟貿易戰勢必波及范圍增大,或許會波及到其他行業,尤其是考慮到美國國內政治態度,即便未在加征稅收的商品名單內的商品,美國企業也可能減少與中國的訂單交易。同時,在特朗普的“貿易保護”和“制造業回歸”政策框架中,鋼鐵業是其施政核心。我省部分鋼鐵企業擔心,此次大規模征稅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更加值得擔憂,未來美國將可能針對鋼鐵業更大范圍的產品征收高關稅。三是轄內某大型科技集團并未對美國加稅政策表現出過分的緊張,而是在等待具體征稅名單的公布和總部的通知,若是產品在征稅范圍內,企業表示有信心利用跨國企業的優勢進行應對。
一是資源整合,多渠道占領美國市場。轄內一家跨國企業表示,若美國此次對其產品征稅,公司將考慮通過開展轉口貿易以規避關稅措施,降低企業成本。或者通過變更到貨地的方式,如將發往美國的產品直接發往日本、韓國、臺灣,通過其全球范圍的內部供應鏈調整規避關稅問題。
二是拓展合作地區,開拓新興出口市場。抓住“一帶一路”契機,積極開發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等地區的客戶,降低單一市場帶來的沖擊程度。如部分企業計劃增加對意大利、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區的出口。
三是尋求政府支持,擬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有些企業表示,如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更優惠的政策,在銀行等部門的支持下,企業將到“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設廠,利用當地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進行產品加工,降低整體出口成本,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
進一步推動企業“走出去”,發改委、商務部、外匯局等部門應加強企業境外投資服務,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同時,通過政府間合作和交流,幫助本國企業科學合理地規避貿易壁壘和投資風險。銀行應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支持企業海外投資布局的資金需求,多方聯動,實現企業“走出去”的全球戰略。
鼓勵和支持企業開拓全球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充分發揮國家“一帶一路”等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措施,積極開拓亞洲、歐洲、非洲等全球客戶。
美元回歸加息通道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難免會加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以及匯率走向的不確定性。外匯管理部門應多向銀行、企業等涉匯主體進行政策宣講,引導企業合理利用銀行的金融產品規避匯率風險。
依托相關業務系統,密切關注轄內涉美出口企業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做好跨境資金異常流動的監測預警工作。
注釋
①資料來源整理自華爾街日報“大蕭條時貿易戰的啟示”www.wallstreetcn.com/articles/275344。
②本文所涉山西省出口數據,由“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與分析系統”數據加工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