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一杰 徐 陽 徐 潭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21)
隨著國家扶貧政策和“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云南省應抓住機遇,把扶貧和開發同步發展,著力解決貧困問題。昭通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山高谷深,對外交流匱乏。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都極端落后,居民長期處于貧困線以下。如何解決矛盾復雜的貧困問題,更科學、客觀的劃分貧困等級,針對不同的貧困原因有的放矢,是政府部門解決貧困問題的重大舉措。本文通過對昭通市各縣區發展狀況的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措施。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選取10個具有代表性的發展指標,嘗試對昭通市各縣區貧困程度進行劃分,再運用聚類分析將其劃分為貧困地區、特貧地區、深度貧困三個等級。
1.數據來源。為了研究昭通市的經濟發展現狀及貧困問題,本文以《昭通市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數據》為數據來源。
2.評價方法。本文采用經濟發展現狀研究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其計算方法和步驟如下:(1)選取指標體系和研究區域,建立經濟指標的初始數據矩陣,并將其標準化。(2)計算各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3)計算相關系數的特征值。(4)計算各因子的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5)計算各指標權重即貢獻率。(6)計算各因子的綜合得分。
進行主成分分析之后,用回歸法計算出因子得分,在計算綜合得分時,需要選擇合理的權重。用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占2個主成分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然后進行加權求和,得出昭通市各縣區的綜合得分。表達式如下:

其中,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別用F1、F2表示,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就是正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就是負分。我們把綜合得分作為經濟發展現狀及貧困水平的評價標準結果,它反映各縣區經濟水平的主要特征,(見表 1)

表1 云南省各州市的綜合評價
從表3對昭通市各區縣做綜合排名,可以進行三個層次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劃分,如下:
昭通市各縣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性。排名第一位的昭通區和最后一位的大關縣相差2.5。除昭通區和鎮雄縣之外,其他地區的綜合得分都為負值,經濟發展落后,如何從財政角度減緩貧困問題,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把昭通市各縣區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為3個類別,三個類別代表著不同的經濟現狀。(見表4)

表4 昭通市區縣貧困類別分類
從表4可以看出,整個昭通市都處于貧困的狀態,并且縣區之間的貧困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作為國家級貧困市,近些年來昭通區已經慢慢開始脫離貧困,經濟發展也相對比較迅速。而對于像威信縣、綏江縣、大關縣,貧困現狀還特別嚴峻,人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整個昭通市的貧困現狀是現階段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解決好昭通市的貧困問題是亟需解決的重大任務。
稅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稅收優惠政策是政府參與扶貧工作的直接參與工具,具體而言,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針對貧困地區的工業企業及工商戶實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進出口稅等優惠政策,以此鼓勵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對外貿易;(2)對個人而言實行個人所得稅稅前減免優惠,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以此增加消費與投資,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政府財政補貼主要是對貧困地區的工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以保持企業資金的正常流轉,主要包括貸款貼息,價格補貼等;扶貧項目的財政補貼主要包括針對參與項目的主體,參與方及參與企業實施專項補貼,貸款補貼項目獎勵等方面的財政支持;貧困個人提供財政支持最主要的是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主要的補貼政策有:財政專項扶持、轉移支付、貸款補貼和扶貧獎勵等。
雖然直至目前扶貧成功的PPP項目鳳毛麟角,但不可否認該模式是解決地區貧困問題的有效措施。一方面,PPP模式解決了由單獨一方承辦項目時能力和資金不足的問題,并且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為項目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政府的參與更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信貸支持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和個人的參與為項目的實施提供資金和人力的支持;最后,項目的實施為該地區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解決了失業和勞動力外流的問題。通過PPP模式,可以迅速掌握昭通的發展現狀和經濟需求,在短時間內確定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