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越 高銘竹 潘 純
(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科技型企業也隨之發展,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發展科技型企業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為防止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貢獻力量。然而,融資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阻礙了眾多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2017年,蘇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GDP常年位居江蘇第一,在全國范圍內,也一直是前十。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8%。由是如此,蘇州科技型企業仍然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科技型企業最基本的要素即技術,這需要有豐厚的資金支持,而蘇州地區的科技型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往往存在資金短缺問題,資金的短缺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通過對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探討,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當前政府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以及借鑒以往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對策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從而給蘇州地區的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世界各國對科技型企業的范圍界定各不相同。西方國家主要接受的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界定理論。國外對科技型企業的定義較為模糊,多數是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放入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范疇中進行定義,且其定義在橫向及縱向上也有許多分支,并不便于我們對科技型企業進行精準的界定。
國內學者對科技型企業的定義研究較多,一般認為科技型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陳曉紅(2007)認為,科技型企業指廣泛使用高科技進行財富創造的企業。胡家永(2012)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是具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特征的經濟實體。龍麗娜(2013)認為科創型企業代表著產業未來的發展道路,依靠高新技術產業,跟著市場走,從事技術創新、轉讓以及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科技產品的研發、宣傳、投入生產進行銷售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白耀東(2013)根據企業的要素結構和主營方向將科技型企業分為依賴技術和智力要素發展的科技型企業以及從事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推廣、銷售的科技型企業兩大類別。
本文認為科技型企業的定義為:在生產經營中廣泛使用科學技術來制造產品創造利潤的中小型企業。
國內學者在對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上有所差別,案例分析和實證分析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而這兩種主要方法與其他方法的結合又使各研究人員的思路有所不同。
白凱(2013)闡述了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基礎,分析了蘇州高新區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與顯現的特征,通過對A公司成功融資進行案例分析,提出一些蘇州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建議。白耀東(2013)以CB高科技公司為例,結合科技型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分析了CB高科技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現實情況,根據其融資需求提出了對CB高科技公司融資的建議。除了運用具體案例來對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進行研究外,有些學者還加入了對比分析。趙崇密(2010)從融資制度的角度,將我國的融資制度與以日本為代表的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制度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融資進行對比,分析各自的利弊。在此基礎上,結合啟強化學公司融資的經歷,根據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現實情況提出自己的建議。龍麗娜(2011)選擇在創業板上市的排名前100家公司為研究對象,對所整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中發現企業現存的融資問題,并且將我國的創業板市場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創業板市場進行對比,提出有利于我國科技型企業成長的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建議。
國內對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較多,各位學者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林毅夫、李永軍(2001)等認為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融資理論和實踐,提出解決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放開民間金融活動和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幸瓊(2007)認為,解決融資難問題的關鍵在政府,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會碰到不同的融資難題,政府應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供全面的資金支持。當然政府也要鼓勵民間資本介入,解決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董素紅(2007)提出企業內部的收益融資、外部的股權和債權融資是企業可選擇的三種融資方式。但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這時企業應該優先考慮采取內部收益融資,其次選擇債權融資或者股權融資。鄭同意、常彩霞(2008)指出我國融資模式和渠道不夠多元化,導致了企業融資效率低下。她提出企業應以直接融資為主,即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或者債券、在各大交易所上市公開募股等方式進行融資,并引入和發展風投機構。張愛珠(2010)指出企業可以利用商標和專利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融資,讓擁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中小科技企業獲得貸款支持。陳紅川(2013)提出外包公司先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獲得貸款,科技型小微企業可以向外包公司進行貸款,即采取“貸款外包”的服務模式進行融資。這樣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了貸款的風險,需要融資的科技型企業也能獲得資金。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的研究從宏觀層面分析主要有風險投資,銀行貸款,政府扶持等方式。銀行貸款對中小企業來講是一種成本比較低的方式,可以解決中小企業容融資難的問題,所以大多數企業會選擇銀行貸款,而風險投資也是許多學者比較傾向的方式。從微觀層面分析企業傾向于內源性融資,但這也需要看企業的生命周期,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可以選擇以內源性融資為主。本文研究蘇州地區科技型企業融資的策略,根據當地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特點,運用實證分析方法,從微觀層面上進行研究,使融資策略更加符合這一地區企業的實際需求。
本文以蘇州地區已經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將研究對象分為新三板上市企業、中小板上市企業和創業板上市企業三類。經過篩選,剔除一些不符合條件或者數據缺失的企業,確定66家企業。本文所用數據為2014-2016近三年企業的財務數據,并對其進行平均處理。
本文在對過去相關文獻的研究分析后,發現影響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的支持力度、企業的規模大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創新能力。研究清楚影響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原因后,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衡量這四個變量的指標歸納如下表:

表1 指標歸納
蘇州地區科技型企業基本為中小型企業,而我國對股權性融資方面條件較為嚴苛,科技型企業一般選擇債券型融資。因此,企業的負債水平基本體現了企業的融資水平。本文選取了流動負債和資產負債率兩個指標表示企業的融資能力。流動負債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占有一定比例,可以用來表示企業的融資能力。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的總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的資產所占比重的大小,本文選用這個指標表示企業融資水平的高低。
1.企業的規模大小。企業的規模越大,社會對其的認可度越高,企業的經營管理可能更成熟,相關機制完善,企業容易獲得融資。本文選取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資產總額)、無形資產比重(無形資產/資產總額)和企業資產總額表示企業的規模大小。
假設1:企業的規模越大,銀行等金融機構認為其信用程度越高,企業獲得融資的難度越小。
2.企業的發展能力。本文選取企業利潤總額和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來表示企業的發展能力。企業的利潤水平越高,表示企業可能獲得更多的內部融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樂于為發展能力強的企業提供融資。
假設2:企業的較強的發展能力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融資。
3.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企業的創新能力尤其重要。擁有的創新能力越強,企業未來的發展越光明,企業獲得的融資可能越多。
假設3: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獲得融資的可能性越大。
綜上所述,本文所用的相關指標如下表所示:

表2 相關指標
本文利用SPSS16.0處理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比重等數據,研究其對企業融資水平的影響。由于所涉及的變量較多,首先運用主成分分析,找出六個指標中最主要的因素。

表3 總方差解釋變異量

表4 因子載荷矩陣
筆者從總方差分解和主成分載荷矩陣可以得出三個主成分: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資產總額。之后再對原始數據進行描述分析,結合描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進行排名。從所得數據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創業版、新三版還是中小版上市的企業,六個指標中最主要的依舊是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資產總額。所以重點研究為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以及資產總額與企業融資水平的聯系。企業融資水平通過流動負債和資產負債率兩個指標來體現。因此我們采用偏相關分析來研究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以及資產總額與企業融資水平之間的相關性。偏相關分析是指在控制其他變量的線性影響的條件下,分析兩個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性。一般使用P值進行分析,P值是針對假設兩變量無線性相關關系的原假設而言的。

表5 偏相關分析結果
從表中可知,新三版上市企業融資水平與其資產總額的關系最為密切,呈極強的正相關關系,其無形資產比重以及固定資產比重與其融資水平間沒有明顯的關聯。中小版上市企業融資水平與其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以及資產總額之間都沒有明顯的關聯。創業版上市企業融資水平與其資產總額的關系最為密切,呈正相關關系,其固定資產比重與融資水平間有著較小的正相關聯系,其無形資產比重與其融資水平間沒有明顯的關聯。
通過主成分分析與偏相關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企業的資產總額與融資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其中,與企業的資產總額關系最為密切,企業的規模越大,企業越容易獲得融資,這與假設1相符。在所選取的企業樣本中,中小版上市企業融資水平與其固定資產比重、無形資產比重以及資產總額之間都沒有明顯的關聯,說明中小板上市企業融資相對容易,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企業的規模大小影響著企業的融資水平。企業規模越大,相對容易獲得融資;但要想把企業資產總額擴大,就需要融資擴大規模,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這也是目前科技型企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假設2與假設3并沒有得到證明,通過主成分分析,發現企業的發展能力與創新能力對企業的融資水平沒有重要影響。本文所選取的是蘇州地區的企業數據,樣本存在數量不夠充足、數據不夠全面等原因,研究結果可能不準確,之后可對科技型企業融資水平與企業發展創新能力之間關系做進一步研究。
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對企業在像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融資時會十分有利。經過上文研究發現,企業的規模越大,越容易獲得融資。根據我國相關規定,企業申請在創業版和新三板上市的門檻較低,企業規模自然也較小,存在的融資難問題自然更突出。如果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稅收優惠、基礎設施支持、獎勵為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等,企業的發展道路自然順暢不少。
銀行一般根據企業的信譽程度來判斷是否提供貸款、貸款額度多少,通常情況下,貸款企業的規模越大,資產越多,信用越高,銀行越愿意提供貸款。可是,科技型企業基本為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即便企業有光明的發展前途,銀行仍然愿意將貸款提供給實際上并不急需資金的大型企業。自國家放松私募基金管制以來,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迅速擴大,一路飆升至兩三萬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相應擴大。私募基金大都以投資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為主,引入私募股權投資,是科技型企業值得考慮的融資方法。私募股權投資是一個長期的投資過程,在其退出之前,企業基本不用擔心融資的問題。
外部的相關制度政策再完善,如果企業內部制度跟不上,管理混亂,企業即使獲得融資,但效益提不上去、利潤下滑、企業沒有進一步發展,投資者不能實現預期收益,資金會被隨時撤出。如此一來,企業獲得的資金不穩定,未來發展自然談不上。企業要堅持創新,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打造有特色的企業發展道路,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發展好了,自然容易獲得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