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孕育了現代民商法,還為其發展提供了合適的基礎,并促進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有了現代民商法的存在,它為社會經濟有序合理地進行提供了保障,不僅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由此引發的關注日益廣泛,文中通過分析民商法,進一步介紹了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當中的地位與發展歷程。
關鍵詞:民商法;中國古代法;地位;發展歷程
我國不僅有著逐漸成熟的法律法規政策,現在的社會制度也是很完善的。在約束社會中人們之間的行為和活動之際,民商法的發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動和進步。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來,我國在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對民商法的研究進程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深入分析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與發展歷程十分必要。
1 民商法的解讀
當今社會是法制社會,因此需以法律為準繩,依法辦事,只有在法律范圍內的活動和行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尤其是在商業活動中,更不能忽視法律的威懾力。民法和商法兩者相結合,并不斷的融合,形成了民商法,主要是為了使經濟活動更加規范,最大程度的保護交易雙方的利益。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對現代民商法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出現了兩種不一樣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它很完美,不存在缺陷,與之相反的是認為其沒有較大的用處,過于注重保護個人主義,這是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兩看法也就體現出了民商法的先進性與局限性。
2 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和發展歷程
2.1秦及先秦時期民商法:萌芽階段
我國的先秦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逐步形成,在財產流轉和商品交換當中逐步產生了民商法,且某些民商法被銘刻于銅器上,叫做“金文民商法”,這個階段中民商法受到許多宗法制度的影響。當時的周天子作為周族的大宗,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進行授民授疆土,同時仲裁各個諸侯間的民事糾紛,而且能夠按照宗法的原則來確立父權家長制度和嫡長子繼承制,這部分在先秦就開始形成了的制度對我國后期的社會帶來了非常久遠的影響。我國的公元356年,商鞅在秦國進行了變化,當時在《法經》的前提上對基礎的內容進行了擴充。原本的《法經》中僅僅存在六篇,其中的內容非常有限。因而商鞅要按照當前秦國的實際情況,增加了其中的內容,秦律中開始產生大量的民商事法律的規范。
2.2漢唐時期民商法:初步發展階段
直到我國古代漢朝的成立之后,漢朝對秦朝的相關制度進行了修改,將原有的《法經》六篇,制作成了九篇被人們稱作為《九章律》。其中添加的三篇主要有:《戶律》、《興律》、《廝律》這三點,而三點也是當時古代漢朝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九章律》中的前六篇與秦朝的法律制度相似度較大,其中的后三篇主要包括了民商事件的規定與調整,并將其制定全新的法律制度,該制度在當時被人們稱作為“事律”。“事律”主要包括了對人們戶籍、徭役、稅收等內容進行規定,人們按照該制度進行定向國家繳納對應的賦稅、徭役等等。
2.3宋元時期的民商法: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的封建社會發展歷史當中,宋代處在新舊交織、承前啟后的過渡時期,科技水平提高,文化教育繁榮昌盛,思想觀念逐漸更新,促使宋代法制文明始終處在世界的前列;宋代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急需有關的法律規范來進行調整,促使宋代民商事法律規范的數量大大增多,這些法律規范在《宋刑統》及其他一些單行法律當中有集中的表現。
元代屬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同意中國大地的少數民族的王朝,在它領域內,各個民族社會習慣完全不同,所以,與其他的封建王朝比較,元代比較難制定、實際上也一直未制定出統一的法典。說元代未有統一的法典是指我國封建社會中將刑法作為中心的諸法合一的法典。元代的民商事法律上表現出較為顯著的多元性的特征。建立元朝之后,正因為儒家禮教價值取向的儒士官員大量涌入統治集團當中,統治中心轉移到中國傳統文化最濃的地方,促使中國從漢朝來形成的法律觀開始逐漸深入到元代民法制度當中。元中后期,在我國傳統價值取向的滲透之下,促使元代民法從以前多元鼎立走向中國傳統價值取向為主流兼存眾多民法成份的局面。
2.4明清時期民商法:相對完備階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民商法的地位顯著提升,與之相對應的《大明律》中民商法部分更是增加了諸多條文,調整范圍非常全面。《唐律》在民商法條文只有兩篇,即戶婚與雜律,篇幅也相對較少,只占《唐律》的十分之一。《大明律》一下子就將民事立法提高到一定高度,不僅條目增加,而且調整范圍涉及領域相當大,可以說細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明代初期,社會經濟發展尤為迅速,關于工商、賦稅方面的經濟問題發生率越來越高,與民事權利義務相關的民法已經在經濟范圍中有所蔓延,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到了清朝時期,繼承了明朝的大部分內容,《大清律例》的結構與明律基本沒有區別,包括內容仍包括 7 篇的內容,可以說已經非常全面,共計 30 門,律文高達 436 條。到了清朝中后期,編例已經成為主要的立法形式。
總之,通過文章中對中國古代民商法的研究了解到,不論民商法在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處在次要的地位,國家并未高度重視民商法。文中對民商法在我國古代法中的地位與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的研究,希望我國專業技術人員增強民商法在我國古代法中的地位與發展歷程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段星宇.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和發展歷程[J].法制與社會,2016(36):20-21.
[2]牛鶴.淺論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和發展歷程[J].才智,2015(12):263.
[3]王瑞.民商法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和發展歷程[J].河北法學,2012,30(06):99-105.
作者簡介:
楊宇帆(1989-),男,四川岳池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