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如霞






由于幼兒年紀小,心智還不成熟,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簡單的計算,還要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如:智商、情商、財商等,為他們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幼兒的智能既不來自主體,也不來自客體,而是來源于主體和客體的動作。”他的這一觀點恰好強調了動作的重要性。幼兒時期的某些感官特別敏感,如果在當時能夠通過動手的方式得到適當的刺激,那么對于日后的發展是特別有幫助的。比如,幼兒在5~6歲時,對音樂特別敏感,如果在這個階段讓他們去學習一門樂器,相比于長大后再去學習是更有效果的。幼兒的智能開發得越早,對他們的幫助也就越大。舉個例子,國際上很多有名的鋼琴大師都是在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鋼琴,并且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因此,大腦中對應音樂的那塊區域開發得特別早。如果錯失了這個最佳黃金期的話,后面想要達到這么大的成就就相當難了。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但幼兒做事情往往是三分鐘熱度,缺乏耐心,教師應該讓幼兒自由選擇他們喜歡的手工活動,而不可以采取強制的手段控制幼兒的意志。如果方法不當,容易給幼兒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陰影,這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十分不利。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詳細地給幼兒講解應該如何制作環保小制作以及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耐心地一步步引導他們,只有這樣,幼兒才不會產生抵觸心理。教師還可以自己動手示范給幼兒看,或者借來高年級哥哥姐姐的小制作作品供幼兒欣賞。在教師的講解下,幼兒會對小制作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躍躍欲試。藝術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去外面的世界,走入田野,走進深林,走向湖邊,帶幼兒去不同的環境中體驗,讓幼兒的認知不斷提高,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也為他們自己動手做小制作提供幫助。在開展活動的同時,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和幼兒一起成長。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樂,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的方式給幼兒展示PPT、有趣的圖片或者影視資料,讓他們更加形象地了解到運用廢棄材料是如何完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的。幼兒看到這一神奇的過程,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想知道制作過程及背后的原理,這時教師便可以以實踐的方式由淺入深地為幼兒進行講解。
在實際的教學展示過程中,教師的展示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有機會參與其中,動手參與環保小制作。其中,教師必須保證幼兒能夠有足夠的材料去完成自己的想法。可以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廣泛地收集各種廢棄物,如:易拉罐、塑料瓶、廢棄的掛歷、小樹葉和小貝殼等。當然,教師也要保證給幼兒提供的工具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對于一些危險的器具,教師應該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以及教會幼兒如何正確地使用這些工具。比如,在制作自己喜歡的花朵時,可以先帶幼兒去參觀,然后將一些美麗的花朵帶到課堂中,同時提供膠水、小剪刀、彩色畫筆等工具。在幼兒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隨處走動進行觀察,啟發幼兒進行思考。在展示作品的環節中,幼兒呈現出各種不同的作品,有的幼兒制作的花朵像蘑菇,有的幼兒制作的花朵像小雞,有的幼兒制作的花朵像棉花糖……這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無論幼兒制作得怎么樣,都要鼓勵他們。幼兒的想法比較獨特,每個幼兒都有其獨特性和閃光點,都值得表揚,而表揚會使他們表現得更好。
為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集思廣益,思考出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來引導幼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一系列的學習,讓幼兒享受到環保小制作的樂趣,發現動手活動的樂趣,從而喜歡上動手制作。教師可以在幼兒日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為幼兒創造學習的機會,比如,晨間鍛煉環節讓幼兒進行體能鍛煉;“誰是歌王”的環節讓幼兒勇于上臺展示自我;“我愛跳跳跳”環節讓幼兒舞動起來,增強與其他幼兒和諧互動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方式給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例如,在“科技制作周”活動中,幼兒心靈手巧,制作出很多精美的掛飾、吊墜、小擺件來裝扮他們的教室,給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植物盆栽大變身”的活動中,幼兒選擇了自己喜愛的盆栽,并通過所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來給盆栽“大變身”,最后將制作好的作品公開擺放出來,并進行“最喜愛的盆栽”不記名投票,獲勝的幼兒不僅可以得到獎勵,還可以將盆栽拿去競賣,將所得的款項捐獻給社會福利院。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在社會實踐中培養了自己的愛心,懂得了幫助他人會收獲快樂的道理。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能力上存在著差別,小班幼兒手指手腕上的肌肉還很稚嫩,不能進行一些較為精密的手工活動。所以,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開展不同類型的環保小制作活動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對提高他們未來的競爭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幼兒可以做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小制作,如:畫一幅簡筆畫、剪一些簡單的窗花圖案、用積木搭出各種造型、折一些紙船和紙飛機等小玩意。
在幼兒學習階段,應該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家長不應存在將幼兒放在幼兒園就可以不管不顧的心態。父母永遠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配合教師的工作,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制作活動中去,并給予幼兒更多的關注。教師在平時可以多舉辦一些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引導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簡單的操作,讓家長與幼兒在活動中增強對彼此的了解。例如,在幼兒園舉辦的“父母孩子向前沖”活動中,小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舉家出動,積極幫助他用硬紙板制作了一個飛機模型。小歡的爸爸告訴我們,飛機一直都是小歡特別喜歡的玩具,這次飛機模型上的彩色紋理都是小歡親手涂上去的,顏色非常好看,而且他們全家也十分享受和小歡一起制作飛機模型的過程,他們一家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親密了。智慧之花是開在手指尖上的,對于幼兒來說,唯有加強動手能力才能讓他們得到全身心的發展。只有在實踐過程中,幼兒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鍛煉和提升。
總之,環保小制作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活動。對幼兒的教育要全方面,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上,而要加強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為幼兒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