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單介紹高職財經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拓展研究,針對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等進行分析并提出實際可行的教學策略方案,重點培養學生如何學以致用。
關鍵詞:高職 財經 專業會計 課程教學 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加強,會計知識作為經濟管理基礎,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也是眾人為之奮斗的目標,會計學作為經濟建設發展的基礎知識,是每個人執行建設發展都必須能夠理解的一門商業語言。在現實生活中,企業經管人作為企業核心人員,或許他并需要親自去完成會計師的工作,但是經管人必要懂得會計學這門語言,這是每個經管人的基礎知識。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分為投資建設和建設收益,這兩部分都和會計學密不可分,都需要會計學的支撐才能完成,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從而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故此會計學是當代從事經濟方面事業必須需要學習的課程。
在我國高校也設立了會計學,但是在會計學的學習中是都明確的側重點之分的,比如本文著重講解的財經類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就與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有著很大差距。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向上大多數不會選擇會計師行業,而是從事經濟管理人居多,但是都是經濟方面的事業,故而在校期間的會計學課程也必須完成。之前也提到會計學是經濟學的基礎,那么根據就業方向來講,經濟管理人員只需要懂得會計學知識,能夠看得懂、理解得了會計其中的含義即可,對于會計學的專業性算法、運用等,可以暫停在懂但不會的層面上。因此教師在給此專業學生進行課程安排時就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正確側重點,以此達到培養實用性人才的目的。
一、高職財經類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目標
根據上面論述提到的,高校學生學習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就業提供良好的基礎知識,但是在校期間時間并不是無限,故此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就需要明確該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以此作為基礎來選擇知識內容進行輔導。財經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大多數是經濟、金融方面,這些行業都有一個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必須能夠懂得會計學知識”,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就必須學習相關的會計學知識。但是會計學知識并不需要非常精通,不用做到能達到專業會計師的程度,但是對會計學基礎知識要有足夠理解,便于以后再就業中使用。
二、高職財經類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具體策略
為了實現高職財經類專業會計學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宗旨,可以在平時教學中的課程安排方面采取以下對策:
(一)在教學中將經營理念與會計理念相融
在實際生活中,企業公司在進行公司發展方向進行決策時,都需要大量的會計數據作為參考依據,這也直接說明的會計的重要,同時也間接表露了經濟行業從事人員必須要能夠讀的懂并且能夠深度理解會計學知識和數據,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完成相應工作。因此,教師在課程安排時,就可以結合當代經濟、金融行業就業要求來進行。保證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如魚得水。
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會計學知識教導,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樹立成本意識、觀念,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明確工作方向,并結合會計學知識為公司降低成本、創造利益。
(二)以“必需”和“夠用”為原則對教學目標進行取舍
根據目前我國經濟行業的就業要求來說,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大多不會選擇會計師,因此在教師進行課程安排,就應當明確方向,進行會計學教學并不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專業的會計師人才,而是更多的以“看得懂”為目的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必須會”和“夠用”這兩個原則問題,才能“恰到好處”的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課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側重點,將會計學的專業算法以及會計核算等財經類專業學生用處不大的課程進行放松,著重加強學生對會計學知識理解能力和對會計數據的分析能力,以此平衡利用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時間,也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避免傳統老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專業素質,成為實質意識的社會人才。
(三)注重使用案例教學法
學習過程無疑是痛苦的,特別是單調枯燥無味的會計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知識學起來如同嚼蠟,澀口難咽。很多學生在進行理論知識學習時,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課本理論知識,因此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厭煩的現象出現。因此建議教師在進行枯燥的理論知識教學時適當采用案例教學法,結合實際生活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側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引導。例如 :在課堂上采用就近發生的熱門經濟話題,隨著網絡發展和普及,大部分學生定然是對此話題多多少少有些耳聞,教師一旦在課堂提起自然是興趣大增,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與學生就此話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時刻引導學生正確的討論方向,適時將理論知識補充進去,讓學生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就吸收了應該學習的理論知識。
但是教師在選擇案例教學法案例時,需要對案例進行反復推敲,確保所使用案例能夠在課堂起到實質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對案例設計的會計學知識進行推敲,保證與課程安排緊密結合不會出現脫軌現象。由于會計學相比其他學科局限性較大,所以案例選取應當慎之又慎。在案例選取適當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學習、以及理論知識外,還需要結合案例引導學生相關的專業素質拓展,例如分析該案例成功或者失敗原因,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踴躍發言。社會的腳步是不會止步不前的,經濟發展也同樣如此,任何案例只會發生一次,如同雪花一般,不可能出現第二種一模一樣的案例,因此案例教學法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結合會計學知識對會計數據的合理分析做出正確的決斷。因為不同的企業會面對不同的會計數據就會有不同的決策方向,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
(四)適當拓展會計知識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單純的課本理論基礎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對未來的工作需求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適當引入部分當前最新的行業資訊作為學生的會計知識補充。例如:采用新型的會計報表供給學生理解,培養學生的會計知識運用能力。現實生活中的財務報告不同書本那樣,并非一眼就能完全讀懂其中含義,需要學生進行會計知識的深度理解,才能理會其中的含義。
在實際工作中學生面對龐大的會計信息時,必然暈頭轉向,此時教師應當提前打好預防針,在課堂就引入此類實際工作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對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大量的會計信息中提出能夠影響企業決策的有用信息,以此來實現會計學課程的最終目的。
除去專業知識輔導外,高校還應當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國對學生個人素質培養也是越來越重視,因此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和人格建立也是高校應當積極完善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教導學生過硬的專業素質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應有的“軟技能”進行引導,如:社會公德心、雷鋒精神、談吐舉止等等。學生在學習生涯中,一般是不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對于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但社會是殘酷的,因此學生就必須在學校就養成良好的個人素質,這樣就算步入社會也能及時快速適應。
三、結語
高職財經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應當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對側重點進行取舍,提高教學質量,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做榜樣,不僅教導學生專業知識,也要引導學生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實用性發展和素質培養,掌握應有的技能,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克濤.財經類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4,(24):165-165.
[2]付光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理念與創新[J].商業會計,2017,(07):122-123.
[3]章勇,余詠秋.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行業特色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7,(24):110-114.
[4]李玉紅.會計學專業職業教育方法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07):102-103.
[5]王娜.淺析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J].價值工程,2016,(30):158-159.
[6]張家豪.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03):145-146.
(作者簡介:王宏,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技師學院),研究方向:財經教學、財經人才培養、經濟理論問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