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李紅
摘要: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并且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中提高和發展教師在的教學技能,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時代特征的人才,不僅關系到教師和學生的切身利益,更對提升教育質量,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活動教學是關于教學與發展問題研究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為指導,提出新的研究起點和新的發展要求的教學目的的系統。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我們勇于創新、永不停滯,創造新的符合新時代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顧本文從活動教學的角度,淺析活動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的應用。
關鍵詞:活動教學 哲學與人生 課程
十九大以來,為了迎接決勝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識之士都已清醒地認識到: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因為學校是培育青少年一代的主要陣地,少年強則國強,但獲取知識已不是學校教育主要和唯一的目的,整個教育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青少年獲得最優發展,教育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我們黨也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如何使教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復興的永恒動力,承擔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新時代青年已成為當代教育工作者的亟待解決課題。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德育教育也處于重要的轉型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同樣嚴峻。所以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須要端正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充分發揮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活動教學課程最早是以杜威活動經驗課程的形式出現的。杜威提出活動課設計的基本原則:1.課程以解決問題為基本過程。采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搜集材料,提出解決方案,共同實施解決問題為教學過程,不同于學科課程單方面依靠教師呈現和分析知識,即填鴨式的做法,強調學生從“做”中學,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2.課程以學生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起點。
在中職《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中,必須針對當代中職生的特點,結合當前的時代環境,了解中職生的需要和實際問題,分析和解決中職生人生發展的切要問題為主題和落腳點。
《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是中職生在校學習的最后一門德育課程,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哲學,是一個人理性精神的綜合體現,是對人的較高要求,所以我們不能以高中生的學業水平為起點,而應該立足中職生的特點和實際。因此,在確立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貼近中職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理解,會行動。學習哲學知識本身不是目的,學會用哲學來指導人生發展才是我們的目的和歸宿。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涵蓋中職生應達標的哲學理論素養,再通過巧妙設計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體悟哲學智慧,指導人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因此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利用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的實踐訓練活動,把某些知識技能轉化成自己平時的修養,并讓其終生為自己所用。當然任何活動的實施,也離不開哲學理論的支撐,所以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指導,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活動,達到我們預期的表現。
活動教學實例——國家意識教育
如:在認知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我們設計一些活動建議:
1.觀看電影《戰狼2》、《拉貝日記》等愛國主題電影。
2.制作一期“我與集體”的手抄報,存放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
3.合唱比賽:“團結就是力量”。
組織學生研討會: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靠的是什么?你的班級曾面臨過哪些困難,你打算以后怎樣克服?從而使學生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熱愛集體、關系集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悟到一滴水怎樣才不干涸。
如,在認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我們設計一些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座談會,結合《說句心里話》歌詞,談談中職學生應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
2.組織學生小組表演小品:盲人摸象
3.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植樹節。
4.組織師生研討會:校風與班風的關系。組織學生討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犯了什么錯誤。從而使學生在同整體的聯系中認識個體、局部的價值和意義。熱愛祖國,時刻關心國家的發展,有社會責任感,增強大局意識。
如在認知公與私的關系,我們設計一些活動建議:
1.觀看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
2.搜集儒家經典《論語》里面關于義利的金句,進行背誦比賽。
3.組織學生研討會,結合自己的專業,談談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哪些義利沖突,我們應該怎么辦?
4.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談談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哪些道德問題,探討如何處理義利的關系,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設計一份關于義利觀選擇的調查問卷,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記錄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里。從而使學生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作為價值選擇的出發點。認識到人生發展不只顧個人利益,堅持義利統一的原則,見利思義,以義制欲,以義導利,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活動教學實例——人生價值教育
如在認知:明確人生目標,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設計活動建議:
1.組織學生演講比賽,題目為“目標”,談一談確立人生目標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2.進行座談會,談一談你曾經的目標都實現了嗎?你打算今后如何確立人生目標。
3.結合孔子、陳景潤、魯迅等名人早年確定的人生目標,結合自己的專業談一談你的人生目標能不能實現。
4.組織學生進行馬拉松步行比賽,體悟目標是人生發展的動力。
5.整理展示自己人生目標的成長記錄袋,跟父母、老師、同學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從而使學生:1.主動根據自身的主客觀條件,規劃實事求是的人生目標。2.堅守正確的人生目標,持之以恒,堅持不懈。3.以人生目標為向導,通過自己踏實的努力讓計劃付諸實踐。4.能夠把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如在認知:社會理想的特點和作用,個人理想的特點和作用,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關系。我們給出活動建議:
1.組織關于“理想”的詩歌朗誦比賽。
2.學校組織“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以“我的夢”為題,進行征文比賽。
3.收集你所學專業相關的名人、崗位明星、榜樣人物的事跡,談一談我們如何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實現個人理想。
4.從你的成長記錄袋中,找到你曾經設計的職業生涯規劃書,進行查缺補漏。
5.觀看電視節目“感動中國”。
從而使學生:1.立足現實,踏實肯干,積極確立人生理想。2.為實現理想,能從點滴小事做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3.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之中。
如在認知:了解意志對人的身心發展起的作用。我們設計一些活動建議:
1.搜集一兩個意志堅強的事例,結合自身談一談堅強的意志對個人發展的作用。
2.開展“困難面前我能行”主題活動:搜集并整理自己或同伴戰勝困難的小故事。
3.以“責任心”為題,組織研討會談一談中職學生需要哪些責任心。
4.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組織學生交流,遭遇困難挫折時,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從而使學生正確面對困難,遇到困難時,積極想辦法解決。有應對挑戰的信心和勇氣。加強自身修養,承擔起社會責任。從點滴小事做起,提高勇于擔當的意識。關心國家發展,以實際行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敢于承擔不好的后果。
如在認知:了解人的本質是社會的人,人生發展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我們設計一些活動建議:
1.開展“你幫我,我幫他”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2.跟父母長輩分享自己在學校里幫助其他同學的事例。
3.@你朋友圈里的好友,讓他們找出你最近的不足,并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4.組織學生研討會,說說身邊存在的一些損人利己的現象,以及我們應該怎么做?從而使學生喜歡校園生活,與同學、老師相處融洽,能夠愉快學習和生活,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助人為樂。
(作者簡介:[1]邱敏,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講師;[2]李紅,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大學本科,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