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伊新 辜福賢 甘啟詳 許杰
(1.廣元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廣元 628000;2.廣元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 四川 廣元 628000)
原發性輸尿管癌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尿路上皮惡性腫瘤,其中輸尿管移行細胞癌占原發性輸尿管惡性腫瘤的95%。其他依次為鱗狀上皮癌、腺癌及未分化癌等,肉瘤少見[1-2]。1841 年法國病理學家 Rayer 首先描述第1例原發性輸尿管癌,直至 1902 年本病才第一次在術前明確診斷[3-4]。近 30年來,輸尿管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增幅大于同期膀胱癌和腎盂癌。該腫瘤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個體差異大,漏診、誤診率高,腫瘤具有同時多發和異時性復發的特點,易發生局部浸潤及遠處轉移,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5-6]。因此,治療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需要在臨床引起高考關注。本文就35例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進行腎臟保留手術治療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并根據術后近遠期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期間來我院診治的35例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齡43~81歲,平均(65.50±5.50)歲。所有患者均為輸尿管單純腫瘤,左側15例,右側20例。腫瘤在輸尿管下段21例,中上段14例。腫瘤直徑<0.8cm 16例,0.8~1.8cm 19例。肉眼血尿18例,患側腰部不適9例,無明顯癥狀8例。術前均行超聲檢查,合并腎積水17例,輸尿管擴張12例,有輸尿管內明顯占位6例。35例患者術前均行膀胱鏡檢查;螺旋CT掃描檢查23例,明確輸尿管占位20例;MRI檢查12例,明確輸尿管占位10例。
1.2 治療方法 35例患者均行腎臟保留手術:8例患者行輸尿管部分切除、輸尿管端端吻合,20例患者行輸尿管下端及膀胱袖口狀切除、輸尿管膀胱再植術,7例患者行輸尿管鏡下切除術。全部患者術中均留置輸尿管支架管,1個月后拔出。本組開放手術均行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證實輸尿管斷端切緣陰性,術后全部患者行膀胱預防性灌注化療藥物。運用腎臟保留手術方式治療的適應證為[7-8]:①低級別、低分期腫瘤患者。②高級別腫瘤但需保留腎功能患者。③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④腫瘤晚期無法徹底治愈者。

2.1 患者病理特征分析 35例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年齡<65歲者30例,≥65歲者15例;經鈥激光切除術、電灼術以及影像學分析等臨床分析方法證實,病理分級G18例,G2 15例,G2-G36例,G36例;臨床分期Ta 期2例,T1 期9例,T2期17例,T3期7例;35例患者在年齡、病理分級以及臨床分期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表135例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分析
Table1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35casesofureteral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

病理特征n比率2P年齡(歲)<653085.715.912<0.05≥65514.29病理分級G1822.864.893<0.05G21542.86G2-G3617.14G3617.14臨床分期Ta25.715.012<0.05T1925.72T21748.57T3720.0
2.2 35例患者腎臟保留手術治療后6個月~2年的近期療效 35例患者在術后6個月~2年內均進行了隨訪,其中16例患者經膀胱鏡復查發現膀胱癌,均行膀胱癌電切術后,14例存活,另外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4例患者發生同側腎盂癌,行腎盂癌根治術后,均存活;5例患者經臨床確認并發輸尿管狹窄,經過定期更換D-J管,均存活;10例患者輸尿管癌局部復發,經行輸尿管癌根治術,8例患者存活,2例死于局部復發。術后6月~2年的存活31例,生存率為88.57%,見表2 。
表235例腎臟保留術后6個月~2年療效
Table2Theshort-termcurativeeffectanalysisof35patientsafter6monthsand2yearsafterkidneyreservationsurgery

近期療效n比率治療措施存活率(×10-2)發生膀胱癌1645.71膀胱癌電切術14(40.00)同側腎盂癌411.43腎盂癌根治術4(11.43)并發輸尿管狹窄514.29定期更換D-J管5(14.29)輸尿管癌局部復發1028.57輸尿管癌根治術8(22.86)合計35100.031(88.57)
2.3 35例患者腎臟保留手術治療后存活5年以上的遠期療效 術后5年隨訪調查結果顯示:存活22例,其中G1 8例,G2 14例,Ta 2例,T1 8例,T2 12例,均為低分級、低分期患者;死亡13例,大部分為高分級和高分期患者,見表3 。

Table3Longtermresultsof35casesofrenalreservedsurgeryformorethan5years

遠期療效n比率(×10-2)2P存活G188(100.0)5.012<0.05G21514(93.3)Ta22(100.0)5.812<0.05T198(88.9)T21712(70.6)合計5122(62.9)死亡G251(6.7)4.989<0.05G2-G366(100.0)G366(100.0)T199(11.1)4.919<0.05T21717(29.4)T377(100.0)合計6013(37.1)
原發性輸尿管癌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尿路上皮惡性腫瘤,約占泌尿系腫瘤的 1%[7-8]。發病率低的原因是輸尿管僅作為尿液經過的通道,其上皮接觸致癌物質的時間遠少于作為儲尿功能的膀胱,故其癌變發生率低。原發性輸尿管移行細胞癌占原發性輸尿管惡性腫瘤的95%以上,其他依次為鱗狀上皮癌、腺癌及未分化癌等,肉瘤少見。該腫瘤具有多器官發病的特點,表現為輸尿管癌、腎盂癌和膀胱癌的兩者或三者同時或先后發病。關于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兩種學說為大家所公認[9-10]:其一為多灶性起源學說,即致癌因素持續作用于上皮細胞,導致細胞癌變。二是種植轉移學說[10-11],即單克隆起源的腫瘤細胞,通過管腔內脫落種植,或上皮內遷移,導致同時性或異時性的多病灶。主要的臨床表現即所謂三聯征:血尿、腰痛、腹部包塊。其次為腹痛、膿尿、膀胱刺激癥狀、發熱、貧血、體重減輕,腫瘤局部擴散浸潤可見到同側精索靜脈曲張、后腹膜刺激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治療原發性輸尿管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12-13]。
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一直是治療輸尿管癌的金標準,治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防止輸尿管癌殘端復發[7]。對于采取腎臟保留手術治療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的研究,國內作者較少。本研究顯示,35例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患者年齡<65歲的有30例,≥65歲的為15例,經鈥激光切除術以及影像學分析等臨床分析方法證實,病理分級G1 8例,G2 15例,G2-G3 6例,G3 6例,臨床分期Ta 期2例,T1 期9例,T2期17例,T3期7例,與文獻報道[16-18]的發病年齡、病理分級以及臨床分期的比例一致。行腎臟保留手術治療后,經6個月-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35例患者存活30例,生存率為88.57%,2例死于局部復發,2例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但有16例患者經膀胱鏡復查發現膀胱癌,4例患者發生同側腎盂癌,10例患者輸尿管癌局部復發,對于存活超過5年的22例患者統計發現,其中G1 8例,G2 14例,Ta2例,T18例,T212例,均為低分級、低分期患者,這與文獻報道[19-22]關于“保留腎臟術式治療原發性輸尿管癌患者,對低分級、低分期的腫瘤保留腎臟術式預后良好”的研究結論一致。有文獻報道[23-24],采取腎臟保留手術治療原發性輸尿管癌,具有復發的危險,需要密切觀察,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因此,對于術后患者需要密切觀察病情的進展,及時發現病情出現的不良癥狀,采取相應的措施,擯除危險因素,提高患者存活時間。
輸尿管移行上皮細胞癌是臨床上少見的腫瘤,對患者行腎臟保留手術,低分級、低分期的患者預后良好。由于腎臟保留手術具有復發的危險,需要密切觀察,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延長患者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