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影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目前全球青少年肥胖、久坐少動、體質下降等問題日趨嚴重。學生的體質健康也一直是我國高度重視的問題。為此,2007年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特別強調要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促進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對測試后數據進行分析轉化為指導性建議,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活動以及自我診斷、自我監測的目的,體質測試報告系統就變得極其重要。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系統與其他國家相比,起步較早學科發展相對完善,科研水平也較高。因此,有必要對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報告系統進行深入研究,清晰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報告系統的發展歷史,從美國歷史上研發并使用過的多個測試軟件,分析其對我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報告系統的啟示,以為我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報告的實踐提供參考借鑒。本研究通過梳理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報告系統的歷史發展,分析其我國青少年體質測試,研究發現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報告的研究在4個方面需要提高:1)反饋渠道及指導內容多元化;2)增加體力活動測定的過程測定;3)建立體質測試的追蹤機制;4)正常參照標準的應用。
查閱庫中國知網和EBSCO數據庫,以國內核心期刊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以及國外核心期刊Quest(探索)、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身體活動與健康學報)作為篩選標準獲取文獻。
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始于1860年。美國健康、體育、娛樂與舞蹈聯合會(AAHPER)于1885年成立,自從成立以來就特別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1958年,AAHPER發布了青少年體質測試(Youth Fitness Test,YFT)全國標準手冊,FITNESSGRAM作為體質報告開始應用。1973年德克薩斯州研究提出了體質—運動能力測試,第一次將體質測試項目與運動能力測試項目分開,是青少年體質測試進化的重要標志。根據在試行過程中反饋的問題,FYT經歷了2次的修改,并于1976年發布了新的YFT指導手冊,將體質測試的重心從技能測試轉向身體功能與健康的測試。隨后,AAHPER在1980年發布了健康相關體質測試(HRPFT)手冊,在1987年推出總統挑戰計劃(PCPFS),并繼續頒發總統獎。以Cooper有氧研究中心(CIAR)為首的健康相關體質專家組呼吁AAHPER執行HRPFT而非PCPFS體質測試。原因主要是PCPFS在4個方面存在著重要缺陷:1)PCPFS體質測試中缺少身體成分的測量;2)PCPFS一直在使用常模參照標準,這種比較標準作為總統獎的設置是不科學的;3)折返跑的測試辦法問題;4)上臂和肩帶力量/耐力項目的使用。1987年,以Cooper研究所的專家們為首成立了青少年體質專家顧問委員會,決定支持FITNESSGRAM成為獨立的健康相關體質測試和教育系統,FITNESSGRAM主要是評估學生們的體質健康,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韌性、身體組成等,還增加了一個ACITVITYGRAM報告軟件系統作為一種評估工具,包括了3個問題的7d體力活動回顧,介紹了身體活動水平的綜合性問題,和一個新的活動日志(ACITVITYLOG)記錄個體行為活動,用來幫助追蹤他們的身體活動水平,同時也對匯總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目前,FITNESSGRAM在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定中已經廣泛應用,通過FITNESSGRAM測試,學校體育可以用來評價教學效果、學生和家長可以了解個人體質狀況、同時也可以通過報告評定給出科學建議促進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
FITNESSGRAM最初是利用計算機打印學生體質報告的軟件。V1.0為學生和家長均提供了打印報告;V3.0使用了正常參照標準,改變了之前一直使用的常模參照標準;V5.0增加了對學生的長期追蹤報告手寫版本;V6.0增加了ACTIVITYGRAM報告軟件系統,幫助教師跟蹤學生體質和體力活動的情況,并生成個性化的評估報告反饋給學生及其家長。V8.0版本的設計是為加強在學校和學區的計算機網絡的使用分攤,,有利于大規模的跟蹤和監控項目數據的使用。(表1)

FITNESSGRAM測試軟件與報告的發展
4.1.1 青少年體質測試向體力活動促進轉變
體質測定是一種結果測定,體力活動測定是過程或行為測定。目前很多研究將體質測試向體力活動促進轉變,在學校體育中也從體質測試轉向體力活動測定的趨勢。從公共健康的角度,目前已經建立了中等或較大強度體力活動的正常參照標準。《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對兒童青少年每天進行的身體活動量和屏幕時間限制做了最低要求,即:每日至少累積達到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最少三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每日屏幕時間限制在2小時以內,鼓勵兒童青少年更多動起來。而且對不同身體活動強度的表現以及常見身體活動與相應的代謝當量給出了建議。
FITNESSGRAM獎勵機制中已經開始包括體力活動行為,增加了一種評估工具稱為ACITVITYGRAM,介紹了身體活動水平的綜合性問題,和一個新的活動日志(ACITVITYLOG)記錄個體行為活動,用來幫助追蹤他們的身體活動水平,測量和報告青少年的體力活動行為。FITNESSGRAM軟件2007版的特征之一就是包含了2種體力活動測評方法。一個是包含3個問題的7d體力活動回顧,另外一個是獨立設計的ACTIVITYGRAM[1]。1、過去7d中你有幾天參加體力活動達到30~60 min及以上、中等強度(走、慢速騎車、戶外活動)或較大強度(慢跑、活躍的游戲活動、激烈的運動如打籃球、網球、踢足球等)(選項:0,1,2,3,4,5,6,7 d)。2、過去7 d中你有幾天參加肌肉力量練習,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舉重等(選項:0,1,2,3,4,5,6,7 d)。3、過去7 d中你有幾天參加拉伸或放松肌肉的練習,如腰部拉伸、屈膝、下肢拉伸等(選項:0,1,2,3,4,5,6,7 d)。
FITNESSGRAM在美國學校體育教育和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定方面起到了獨一無二的作用,為學校提供了有效的監督管理方式,通過對測試結果的分析,對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水平進行評估并向學生和家長提供科學的反饋指導,并對測試者進行長期追蹤、準確的記錄每次的測試結果,最終完成全面的統計數據。FITNESSGRAM是目前青少年體質測試與評價、體力活動促進、向學生、家長與教師反饋信息,促進終生體力活動行為與健康相關體質的一個最好的系統。
4.1.2 常模參照標準向正常參照標準的轉變
體質測定就需要有評定的標準。有3種方法用來解釋體質測試數據:1)常模參照標準(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是一種相對評價;2)成績提高程度(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也是相對評價;3)正常參照標準(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評價,是一種“絕對”評價。常模參照標準是一種比較標準。通常按照一定的要求等進行分組,各組按照百分位法制訂等級評價標準,評價的結果是個體與一類人群的相對水平。常模參照標準的優點是: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同齡人中處于怎樣的水平。缺點是標準的制訂是基于人群的現時水平,而不是應當達到什么水平。青少年體質測定中長期以來采用常模參照標準,常模參照標準的特點是判斷的水平與標準人群的總體水平有關,但人群已經發生了變化,常模參照標準的比較標準卻是恒定的。
FITNESSGRA測試指標的評價采用了正常參照標準,參照標準往往是與健康相關的健康參照標準。比如一名中學生800米跑用了4 min,那么他的體質狀況是什么樣的呢?因為800米跑可以反應學生的心肺耐力水平,那么這樣水平的心肺耐力代表了什么樣的心臟風險呢?盡管準確地回答這一問題非常困難,但是從成年人有氧耐力研究使用正常參照標準評價,根據研究證據可知:有氧耐力水平越高,心臟風險越低。這種方法是基于實驗數據、常模數據,并依據專家經驗判斷,為不同測試項目選擇水平評價切點,切點以上代表著良好健康狀態,切點以下不予任何負反饋評價,建議增加身體活動。目的在于激勵青少年積極參加身體鍛煉。
4.1.3 青少年體質評價與獎勵
在青少年體質測試中,總是會涉及評價與獎勵。評價基于兩種標準,一種是常模參照標準,另一種是與健康相關的正常參照標準。獎勵可以基于任何一種評價結果。早期AAHPERD使用比較標準。1965年YFT是首次包含了獎勵的全國性測試,采用的就是常模參照標準,設置的獎項包括:金獎(所有項目在80百分位數以上)、優勝獎(50百分位數以上)、證書、進步獎。在AAHPERD的比較標準評價中,各指標評分在第75百分位數以上,身體成分在第50百分位數者,獲得“全國體質冠軍獎”,在各指標在50~74百分位數,體成分在25~49百分位數者的獲得“全美獎”,所有參與者獲得“進步獎”。
1988年,AAHPERDPB項目設立了“健身活動獎、健身目標獎和健康體質獎”。評價標準采用的是正常參照標準,那些五項指標都達到健康相關體質的人可以獲得健康體質獎。20世紀結束時,美國存在兩套主要的體質測試系統:一是總統挑戰計劃,有比較標準和正常參照標準,還設有獎勵;二是FITNESSGRAM,采用正常參照標準,并且不設獎勵,而是給學生和家長提供正常參照標準的評價報告。
目前,根據我國當前人群的實際情況和測試指標的科學性,我國體質測試項目從身體形態(包括身高、體重、BMI)、身體機能(包括肺活量、800米跑、1000米跑等)和身體素質(包括50米跑、坐位體前屈等)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我國已經建立了評價體質的標準,對了解和促進我國國民體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依然存在明顯問題,主觀上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問題、測試者的專業性與操作性問題、測試儀器的準確性問題等等。客觀上從評價制訂的標準看,體質測試標準的制定屬于“相對標準”,與測試人群的總體體質水平有關,而沒有與“健康指標”聯系起來,因此在健身指導中的科學性也往往受到質疑,體質測評目的與指導都應該與保持健康和降低疾病風險聯系起來。
因此,對青少年體質測定標準提出以下建議:1、建立多元反饋機制,向學生、家長與教師提供反饋信息。通過體質健康測試,教師可以追蹤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體力活動情況,學生和家長可以了解個人體質狀況、同時也可以通過報告評定給出科學建議促進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通過體質測試提供給學生、家長、教師的反饋信息,讓學生、家長及教師了解孩子的體質健康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形成良好的運動環境。2、增加體力活動測試,美國青少年體質測試近年來更多的關注健康相關體質測試,從單純的體質測試轉變到體力活動促進、生活方式教育等綜合干預方式。我國的體質測試系統還處在體質測試本身,應該借鑒美國體質測試系統轉向體力活動評估與體力活動促進相結合的健康促進綜合干預體系。3、建立體質測試追蹤機制,為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檔案,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實施數據縱向跟蹤管理。為學生構建體質數據庫,對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進行連貫的系統化管理。4、使用正常參照標準,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仍然屬于常模參照標準,因此與人群本身的總體體質水平有關,而未與健康指標聯系起來。因此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制定應當從常模參照標準轉向正常參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