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跑步者世界》10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對跑步空前著迷,該現象能改變這個國家 中國最受期待的2018年春季越野跑從高科技爵士健美操開始。清晨5時,起跑線就像夜總會。跑者聚集在傳統中式門后,蹦跳、彎腰、伸展熱身。燈光照亮門上的大字“高黎貢超級山徑賽byUTMB”。我旁邊一名中國跑者滿意地點點頭,“氣氛還不錯。”在激昂的音樂聲中,跑步高手們沖出大門,后面跟著歡呼、拍照的娛樂跑群眾。
此類越野跑代表了始于2011年的中國的跑步熱潮。早期,許多比賽組織缺乏規劃、狀況頻發。有些由于天氣不好,志愿者不見人影,援助、急救保障也沒有。此后賽事水平大幅提高。主要是因為有了經驗,還有社交媒體上廣大民眾的監督。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目前有至少2億跑者。2017年有800多場公路跑步賽,至少450場越野跑,預計今年總數會升至1500多場。今年4月份,中國各地有40多場馬拉松在同一周末舉行。
2006年筆者最初生活在北京時,難以想象中國會掀起跑步熱。當時在街上跑步會招來好奇目光。歷史上,跑步是農民才做的體力活兒,新興中產想避免。起初,中國人開跑是由于跑步是簡單易行的運動,且更多中產開始探索新休閑方式。但很快,人們感覺到更多社會、社群方面的東西,是屬于更大群體的那種被認同和支持。一名賽事組織者說,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體育運動的重心不再是全球夸耀,而是變得更加內省、注重個人。許多中國人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為身心健康跑步。
如今跑步愈加成為無所不在的中產的業余愛好,個人體育觀念已在精英跑者和業余跑者的生活中扎根,將以前那種國家主導的體育模式漸拋在后面。
不過,促使中國城市中產走上娛樂跑步的文化和經濟轉變仍未抵達農村。在偏遠地區,跑步比賽仍屬罕見。我遇見的一名跑者在云南農村長大,后來搬到省會城市,她不得不向老家的媽媽解釋自己為什么要跑步。
《超級馬拉松訓練完全手冊》一書兩年前出了中文版,作者克麗絲·梅爾回憶2015年回答中國眾多跑手提問的情形說,“中國人對信息如饑似渴。每次活動都跟幾百人交流,這是前所未有的熱潮。”自那以后,中國在3年時間里取得美國10年的進步。中國跑者對訓練和裝備的興趣日漸濃厚,競爭日趨激烈。▲
(作者維爾·福特,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