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3.6%。路透社在當天的報道中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兩項數據與其此前的預期基本一致。
路透社認為,9月份與預期相符的數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高通脹的擔憂。通脹數據短期回升并不能改變長期趨勢性回落之勢,因此無需過于擔心滯脹風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16日分析稱,9月CPI同比漲幅擴大,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其中鮮菜、鮮果價格同比漲幅較大。另外,居住類和燃油類價格漲幅擴大,對CPI漲幅擴大也起到了推升作用;PPI連續3個月回落,則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工業產品價格同比漲幅收窄所致。
路透社根據多位分析師的觀點認為,鑒于豬價和油價的不確定走勢,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速可能仍會繼續上行,個別月份或會達到3%;而PPI漲幅受基數抬高影響,預計將延續回落之勢。基于分析,路透社認為整體來看通脹仍屬溫和可控,無礙貨幣政策寬松走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穩定,目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緊。易綱預計,今年能夠實現6.5%的目標,也可能略高。價格水平處于良性區間,目前CPI為2%,PPI為4%,預計全年CPI略高于2%,PPI在3%-4%之間。對外傳遞出經濟增長和通脹可控的信心。▲
(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