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洋
在寧晉縣北高李村,一記5年的善行功德錄,記錄了近200件好人好事。
“咱們今天討論一下,牛紅榮兩口子救孩子的事,大家看能不能記入咱村的善行功德錄。”近日,寧晉縣北高李村村民孫雙印在道德評議會上說。隨后,十幾位村民陸續發表意見:“同意,這體現出了咱們村的正能量!”就這樣,這項議題全票通過。
北高李村是一個3000多人的村莊。這個村曾是個亂村,但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一記5年的善行功德錄,記錄著近200件好人好事,悄然改變著村莊風尚。
善行功德錄:好方法出好效果
“這件事不算啥,都是一個村子的,誰碰到也不會不管的。”近日,在北高李村村民牛紅榮家,當記者問起她有關救孩子的問題時,她連連擺手。
2017年11月30日,牛紅榮的兒子李博涵和同學一同去上學,走到半路,發現同學沒有跟上,便回頭尋找小伙伴。“走到橋下的時候,我聽到同學的呼喊聲。”小博涵說道,看到小伙伴躺在橋下,流著鼻血。
“俺孩子急急忙忙跑回家,告訴俺他同學掉到橋下了。”牛紅榮回憶說,她趕忙放下手頭的活兒,叫上丈夫一起趕到現場,一邊通知孩子家人,一邊把孩子送往縣醫院。
牛紅榮救孩子的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傳開了。2017年12月26日,經過村道德評議會商議,牛紅榮夫婦救孩子的事情被記入了善行功德錄。
“2012年新一屆村領導班子上任,圍繞著如何改變村風村貌,俺們四處拜訪‘取經。”北高李村黨支部書記李進莊介紹,經過長期觀察,善行功德錄這個理念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像牛紅榮夫婦救孩子這樣的善事還有很多,他們都被記入了善行功德錄。”
在北高李村村委會,李進莊小心翼翼地從文件柜中取出了5本厚厚的冊子。封面上寫著“北高李功德錄”,按照古籍的范式制作,豎行排版,全部用軟筆正楷工工整整地書寫。
拾手機歸還失主、好兒媳勝過親閨女、和和睦睦一家人……翻開功德錄,件件好事都在講述著村風的轉變。
在典型的帶動下,北高李村好人好事越來越多,以前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問題也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也隨之一新。
規范流程:有規矩才成方圓
負責記錄善行功德錄的孫雙印是位退休的老校長,曹仁凱是村里的老支書,都在村里有很高威望。“牛紅榮兩口子的善行在村里影響很大。”孫雙印說,要想記入善行功德錄需要通過村民推薦、小組調查、集體審核等流程,才能正式記入并予以褒獎。
“村子里發生的善行義舉都必須經文明道德評議領導小組討論通過,才能記入善行功德錄。”孫雙印介紹,領導小組由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老黨員、老代表、紅白理事會負責人等30余人組成。
“道德評議會不定時召開,對好人好事的表決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孫雙印說,為擴大好人好事的影響,下一步還將在村活動中心建立“善行功德榜”,廣泛傳播村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
為充分調動村民做好事的積極性,北高李村還對寫入善行功德錄的好人好事進行嘉獎。“雖然東西不是很貴重,但大家還是很珍惜這份榮譽。”孫雙印說。
村風和諧,得益于村兩委的不懈探索。北高李村每年都召開春節團拜會,邀請在外工作的鄉親回家團聚,同時每年還要在村委會前的廣場上召開兩次村民大會,村里的許多大事、難事通過這樣的方式都得到了解決。
如今,在善行功德錄的基礎上,北高李村又在村里豎立了三塊功德碑。第一座功德碑名曰飲水思源,紀念走出去的企業家李斌水為村子出資修井的事。第二座功德碑豎立在村委會門口右側,記錄了數百名捐資建立集市者的善行義舉。捐資助教是北高李村第三座功德碑的碑名,豎立在新建學校的大門口右側,旨在表彰青年企業家李立衛捐資助教的善行義舉。
三塊功德碑,為所有北高李村村民樹立了模范和榜樣。善行功德錄和功德碑已經不是簡單的記錄,它深深地寫進了北高李村村民的心里。“現在大家都知道,幫助別人也快樂自己。”村民李春巧感慨地說。
此外,北高李村還開展了“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婦”“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等活動,至今已評選出道德模范、五好家庭200余戶。如今,村里的老百姓都感嘆,最近這幾年村里的風氣越來越正,村里的好人好事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