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常學
供銷社的輝煌歷史,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一個縮影。沙河市供銷社成立于建國初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供銷系統是利稅大戶,當時供銷社直營店、代銷店遍布城鄉,點多面廣,全市門店經營最高峰時職工達1500多人,為繁榮農村經濟,搞活商品流通,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等各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沙河市供銷社正確分析新時期供銷社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增強發展的機遇意識;正確認識供銷社的特色優勢,增強發展的大局意識,逐步形成了加快改革、跨越發展的共識。目前,沙河市供銷社在全市13個鄉鎮辦中共建立11個鄉鎮農合聯分會,發展和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80個,吸收會員80000余人,實現經濟效益1.6億萬元。
改革之初,日趨成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得到農民的廣泛認同,呈現蓬勃興起之勢。借勢而為,沙河市供銷社將12個基層社按鄉鎮轄區整合為4個中心社,同時以農合聯建設為主體,整合農合聯分會、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傾力打造農合聯分會+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三位一體”的基層網絡組織。以市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為依托,建立互聯網站,對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專業社設立子網站,組建電子商務公司并運作實施。通過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樹立典型,經驗推廣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項工作步入省、市先進行列。
2009年,沙河市供銷社以白塔供銷社為試點,注冊成立了沙河市豐收小雜糧專業合作社、沙河強大玉米專業合作社。幾年來,兩個合作社通過開展技術服務和農資咨詢、積極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開展聯營合營等措施,引導農民變分散式生產和經營為規模經營,前三個季度聯購聯銷農產品750萬元;供應各種優質化肥3500多噸,為專業社社員組織開展農民培訓技術,先后受訓1500人次,發放科技資料100份,接受咨詢2000人次,測土施肥80次,按照社員預定,組織優質薯秧30000斤,花生種1萬余斤,由供銷社直接供應到社員手中;利用新型基層社的服務平臺,以廣東、廣西、湖南、山西等地建立了40多個農產品直銷點,提供信息1000多條,并為薯菜專業社、培棟花生專業社提供了辦公用房。其農產品購銷額年1.8億元,并注冊了“強達”牌玉米商標使用權,白塔供銷社連續多年被省市縣級供銷社評為“先進基層社”,2011年被省社授予“新型繼承社示范社”。如今服務范圍已輻射三縣一市,帶動了周邊40多個村、80000多農戶,建成農業生產基地4個,總面積4萬畝。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好評。
以農合聯為龍頭,以強大玉米專業合作社、豐收小雜糧專業合作社、蟬房干鮮品專業合作社和村級綜合服務站、基層網絡為基礎,圍繞當地區城優勢資源和主導產業,沙河市供銷社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抓好高村供銷社、蟬房供銷社有限公司農產品龍頭企業建設,進一步提高經營服務能力,拓展經營規模,加快“農超對接”直購直銷經營網絡建設,培育組建一批家庭農場和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大力開發農產品的深加工項目,通過升級改造,技術引進,品牌經營等現代化的生產經營方式,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已發展農副產品龍頭企業9家,發展農產品市場4個,村級收購網點60個,年農副產品購進額9500多萬元。
近幾年,沙河市供銷社通過改革,為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效斐然,被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授予“基層供銷社組織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安全統籌先進單位”“新型基層社組織建設示范單位”,被邢合市供銷社評為“先進單位”。據統計,今年元月至八月份,沙河市供銷社商品購進總額累計完成70909萬元,商品銷售總額累計完成72452萬元,比去年同期均增長1.25倍。實現利稅1200萬元,完成項目投資1100萬元。不管市場形勢怎么變化,沙河市供銷系統都堅持做到了“扁擔精神”沒有丟,“為農服務”宗旨沒有變,“艱苦奮斗、勤儉辦社、心系群眾、減誠實守信”,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供銷合作社人前進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