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
摘要: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之一是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有廣泛的運用,他要求企業能夠保持應有的謹慎,對于企業確認的收入成本的計量有謹慎性的要求,其核心是要求不得高估資產和收益,低估負債和費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謹慎性原則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其次,提出了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相應的措施,希望為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會計實務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2-0276-01
一、謹慎性原則的概念和作用
謹慎性原則,又稱為穩健性原則,它是企業會計核算的一項重要原則之一,它要求企業在實際會計核算中,不能過高的抬高資產和收益,同時壓低負債和費用,他的目的是希望企業能夠真實的反映,會計業務處理,避免企業在實際運用中操縱利潤,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
二、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1.在資產方面中的應用
謹慎性原則中規定,企業不得高估資產和收益,因此謹慎性原則在企業資產方面的應用是方方面面的。如企業在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開發成本,是否應當計入當期費用,而企業的無形資產攤銷于企業合同期限,法律期限,以及經營年限都有關系,如何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就涉及到謹慎性原則。還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是選擇直線法還是加速折舊法,都涉及到企業未來是否能夠合理的計提減值準備。另外,企業存貨的計價方法是否應當選擇后進先出法?還是個別計價法?還是移動加權平均法,都需要用謹慎性原則進行判斷。
2.在收入方面的應用
謹慎性原則規定,不得高估收入,一般來說,勞務公司在確定勞務的時候,是按著勞務的完成程度來確認,如果完成程度,無法準確的確認,則需要按照實際消耗成本的比例相應的確認收入,同時,最終發生的成本可能會高于收回的收益,則謹慎性原則要求按照收回的收益確認收入,而不能按成本進行確認。
3.在債務重組方面的應用
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不得低估費用和負債,新的會計制度中規定,債務人如果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現金或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的,企業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或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和稅費的和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在債務重組中,對于債權人來說,應當按照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作為最終的入賬價值,而不能將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
三、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1.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存在主觀性的問題
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通常會通過增加收入來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一般企業財務人員會受到上級領導的指示,領導要求企業實現一定數量的利潤,最終將這些數字分解到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根據這些數字,通過處理會計賬務的收入數據來實現,一方面增加收入,對于企業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在當期進行確認,最終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如某企業在2016年到2017年間,未按照規定及時的結轉確認收入或足額申報營業稅金,在實際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沒有經過稅務機關的核查,通過少計提費用,虛增利潤,最終企業出現了利潤極大的波動,雖然企業在當期需要多交納一定所得稅,但最終提供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不高
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受到學歷職稱和工作經驗等的影響,在實際會計處理中,企業人員根據個人的職業判斷以及領導的綜合影響,來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對于不確定的會計信息處理,僅僅依靠個人的職業判斷進行一定的處理,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結果。財務人員,如果缺乏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識,也會降低企業會計處理的真實性。
3.謹慎性原則會造成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企業為了盡可能的應用,謹慎性原則,對某些信息可能會避免披露,無企業計提的壞賬準備金,是否應當將其全部披露。企業對,固定資產選用折舊方法是選用加速折舊還是雙倍余額遞減,沒有進行充分的披露。企業有時候會面臨潛在的存貨損失,在物價上漲的時候,企業可能會低估企業的銷售成本。以上信息都可能導致最終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四、完善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措施
根據以上描述呢,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受到多種多樣因素的影響,它是會計工作過程中進行的職業判斷,因此需要完善謹慎性原則為企業更好的進行服務。
1.增強謹慎性原則的可操作性
如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來說,會涉及到四種方法,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其中加速折舊會導致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折舊變多,從而讓企業財務人員認為可以少交所得稅。實際上,企業在不同時期選用任何一個折舊方法,最終的繳納所得稅額是一致的。因此選用哪一種折舊方法區,向稅務機關報批,企業在利用加速折舊進行納稅籌劃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謹慎性原則慎重考慮。避免隨意利用謹慎性原則。
2.加強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
任何一個企業最終都離不開企業會計人員的處理,因此會計人員的選擇會決定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好與壞。會計人員在選用謹慎性原則時,應當充分考慮多種因素。一方面應當對會計人員進行適當的培訓和教育,提升會計人員對市場和會計處理的綜合判斷。另一方面,積極向事務所以及高校取經,讓企業在進行會計選擇和判斷時,能夠綜合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市場的變化,從而避免盲目利用進城原則進行處理。人員素質的提高,最終會增強企業經濟的預測能力,以及客戶的分析能力,間接的提高企業的效益。
3.充分的利用會計信息披露與謹慎性原則相結合
接在應收賬款進行披露時可以將提取必要的壞賬準備金,以及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作為壞賬準備進行披露。固定資產折舊是選用加速折舊法還是其他方法?應當結合多種因素進行全面的披露,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方法。企業面臨的潛在存貨損失,應當結合市場的變化進行合理的調整,避免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進行會計賬務處理的調整。
五、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謹慎原則是避免企業利用,會計處理來隨意調整利潤,政府和市場希望企業能夠真實的反映會計信息,避免因為虛假信息來影響政府投資者以及所有者的決策,從而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提供真實的依據,因此,謹慎原則的目的是希望企業能夠獲得長遠的發展,而不是因為短期的利益而隨意調整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