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筱發
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是否存在生態思想,一直是理論家們進行爭論的熱點之一,即使一些綠色理論家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存在生態思想,也只是片面的、簡單的將馬克思主義與綠色理論相結合,而沒有深入、系統的挖掘。正是基于此背景,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對馬克思思想產生背景進行了重新的梳理,進而重新闡釋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最后重新構建了一種獨特的馬克思的生態唯物主義。福斯特指出,馬克思在李比希“新陳代謝”理論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新陳代謝斷裂”理論,是其生態思想的主旨,通過對馬克思的“新陳代謝斷裂”理論的重新闡述,這對于我們尋找解決生態危機的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福斯特;“新陳代謝”理論
中圖分類號:B08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2-0436-01
許多學者認同“新陳代謝”是馬克思生態理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這一概念并非馬克思首創,福斯特通過研究發現,“新陳代謝”最早可以追溯于1815年,在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德國的生理學家便開始使用這一概念,在最初的意義上,這個詞專門是用來表述身體內部與呼吸有關的物質交換。一直到了1842年,德國的農業化學家李比希出版了他的巨著《動物化學》一書后,這一概念才被廣泛使用,可以說,在李比希使用這一概念之后,這個詞既具有了農業化學的涵義,也有生理學的涵義。在李比希那里,這一概念已經不僅僅適用于有機體,還同樣適用于無機體,福斯特進而指出,根據李比希所采用的解讀方式,“新陳代謝”這一概念從19世紀40年代至今,已經成為研究“有機體與其生存環境互動”的“最關鍵方法”,即,依附其生存環境的有機體,通過吸收來自環境中的能量,并且以各種形式轉換為有利于其發育的營養物質。
馬克思充分肯定了李比希的思想貢獻,但是他也沒有一味地去吸收“新陳代謝”思想,而是在一種全新的背景下使用這一概念,即,李比希更多的強調是有機體與環境的互動過程,而馬克思則將其放在了“整個社會生態關系”之中。馬克思在使用“新陳代謝”這一概念時,更多的是用以定義勞動過程,可以說,馬克思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助于勞動來表述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也正是通過這一精彩表述,才使得這一概念具有的生態意義。
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有這樣一段表述:“人和自然通過勞動的橋梁連接在一起,人作為自然的對立存在,是為了從自然中獲取資源,而當人通過勞動作用與自然并進而改造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了他自身的自然,勞動過程……就是人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條件?!卑凑崭K固氐姆椒ǎR克思就是把勞動當作了人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橋梁,他所要闡述的內涵就是想通過“新陳代謝”這一概念,既要表明勞動的本質內涵,也要揭示人與自然之間的勞動關系。福斯特總結出馬克思的“新陳代謝”概念的雙重含義:既有自然意義上的,也有社會意義上的。在前者的表述意義上,福斯特將其表述為有機界與無機界即有機體與其環境的互動過程,有機體通過其所處的環境吸收能量轉換為適合自己的營養物質,然后將其無法吸收的或者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對于后者,福斯特認為馬克思是用“新陳代謝”這一概念來表述,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異化的需求和關系,而這種異化的關系,就是通過勞動而導致的,如前文所述,人類通過勞動開發自然占有自然資源,然后又將其產生的廢料排向自然,也就是說人類通過具體的勞動來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先陳代謝。馬克思就是通過勞動將人與自然聯系到了一起,這既包含人與自然的關系,又包含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在此之前,馬克思在闡釋異化的過程比較抽象,而通過“新陳代謝”這一概念,就為馬克思找到了一個表達異化概念的通俗模板,此外,馬克思還借助于“新陳代謝”這一概念來設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通過聯合來調節人與自然的新陳代謝,減少異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陳代謝”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的重要概念,而“新陳代謝斷裂”概念的提出,福斯特將其當作對資本主義進行生態批判的核心,通過這一概念的解讀,可以使我們進一步了解馬克思的生態觀,進而有助于我們尋找解決生態危機的途徑,而要研究此概念,哈市離不開李比希。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李比希在使用這一概念的歷史背景,它離不開三次農業革命。第一次農業革命與圈地運動和市場的中心化緊密相關,這其中包括肥料的改進、播種、排水到家畜的管理等一系列技術變化相關聯;第二次農業革命相較之持續的時間短,從1830年開始,大約只有50年左右,有兩個主要的特征,一是化肥工業的增長,二是土壤化學的發展;而第三次農業革命則發生的時間較晚,在20世紀,主要是機器代替了動物牽引,表現為動物被集中到了大型養殖場和大范圍使用化學品。李比希對“土地衰弱”的重視也正是發生在第二次農業革命的背景之下,他指出,第二次農業革命歸根是一種農業工業化的模式,這種模式其本質可以歸結于一種掠奪,它耗盡了土壤肥力,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人與土地的分離,食物被運送到了城市,即土壤中的營養成分被運走了,因此土壤也就被破壞了。李比希在借用“新陳代謝斷裂”這一概念時,就是來表明新陳代謝的循環被破壞了。
福斯特通過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指出,“大土地所有制造成了農村人口的銳減,進而轉移到了城市工業人口當中,因此造成了各種條件,這些條件加之生活的自然規律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斷裂,這就造成了土地的浪費,此外,這種浪費通過國際商業活動遠及國外……大工業和大農業一起發揮作用,前者更多的破壞了人類的自然力,后者更多的破壞了土地的自然力,而二者的攜手共進,最終造成了土壤的日益衰弱?!蓖ㄟ^以上論述,也就清楚的說明了“新陳代謝斷裂”的原因及其結果,福斯特認為正是城鄉的分離和遠距離的運輸使得李比希的“返還定律”無法實現,這樣進一步加劇了人與土地的異化,加重了對自然的破壞。
因此,福斯特提出了要開展一場徹底的生態革命,這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地作用,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無法進行這種徹底的生態革命的,所以只能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