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組織被認為是一種內分泌器官,能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因子,參與糖脂代謝[1]。內臟脂肪組織質量增加與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T2DM)風險密切相關[2-3]。脂肪特異性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vaspin)作為一種新的脂肪因子,是肥胖及其相關代謝改變的橋梁[4],控制小鼠vaspin可以改善糖耐量、胰島素敏感性和減少食物攝入量[5]。目前鮮有研究我國老年人血清vaspin水平的報道。本研究擬通過分析老年T2DM病人血清vaspin水平,進而為探討vaspin水平與肥胖、胰島素抵抗之間的關系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擇陜西省西安市年齡60~80歲人群2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0年推薦的T2DM診斷標準,分為DM組:T2DM病人,且其家族中有血緣關系的T2DM病人≥2人,且為新診斷未接受任何治療措施者(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健康對照組(NC組):健康人群,與T2DM病人無血緣關系且糖耐量正常。再根據體質量指數(BMI)是否≥25,DM組再分為正常體質量DM組(NWD組)和肥胖DM組(OD組);NC組再分為正常體質量NC組(NWC組)和肥胖NC組(OC組),每組各60例。本調查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負責人體試驗委員會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獲得所有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
1.2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等;(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合并肝膽胰腎疾病,肝臟功能轉氨酶升高2倍以上或有慢性肝炎病史,尿素氮、肌酐異常;(4)合并應激、感染。
1.3 研究方法
1.3.1 一般資料的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體檢指標、生活方式等均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研究小組用標準的調查問卷形式采集。測量其腰圍、臀圍、身高、體質量,計算腰臀比(WHR)及BMI。WHR=腰圍(cm)/臀圍(cm);BMI=體質量(kg)/身高2(m2)。用美國GE內臟脂肪分布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儀測定腹內脂肪面積及皮下脂肪百分比。
1.3.2 血液生化指標的檢測:抽血前3 d正常飲食,禁酒。禁食8 h以上,抽取空腹肘靜脈血3~4 mL,于抽血后2 h內送至實驗室,每個血液樣本以3500 r/min離心5 min獲得血清,并保存在-80 ℃??崭寡?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使用瑞士羅氏Integra 800生化分析儀進行測量。空腹血清胰島素濃度通過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檢測(Ray Bio,GA)。血脂系列,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使用日本Hitachi 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測算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計算方法如下:HOMA-IR=空腹血糖水平(FPG,mmol/L)×空腹胰島素水平(FINS,mIU/L)/22.5。血清vaspin濃度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國),使用美國Thermo全自動多功能酶標儀。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如果檢驗結果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若檢驗結果為非正態分布的數據,則另采用非參數檢測的U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臨床和生化特征水平 與NC組比較,DM組BMI、WHR、FPG、FINS、血清C肽、HbA1c、體脂百分比、HOMA-IR、TG、血清vaspin濃度顯著高于NC組(P<0.05或P<0.01)。DM組中,OD組的BMI、WHR、FPG、FINS、C肽水平、體脂百分比以及HOMA-IR均高于NWD組(P均< 0.05)。OD組血清vaspin濃度明顯高于NWD組(P<0.05)。NWD組FPG、FINS、C肽、HbA1c、體脂百分比以及HOMA-IR高于NWC組(P<0.05)。NWD組血清vaspin濃度顯著高于NWC組(P<0.05)。見表1。

表1 各組的臨床和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NC組比較,*P<0.05,**P<0.01;與NWD組比較,△P<0.05;與NWC組比較,▲P<0.05
2.2 Vaspin濃度與其他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NC組中血清vaspin濃度與BMI(r=0.75,P=0.025)、WHR(r=0.77,P=0.020)、TG(r=0.56,P=0.043)和HOMA-IR(r=0.78,P=0.019)顯著正相關。DM組血清vaspin濃度與BMI(r=0.75,P=0.036)、WHR(r=0.79,P=0.031)、體脂百分比(r=0.81,P=0.023)和HOMA-IR(r=0.76,P=0.034)顯著正相關。在DM組和NC組中血清vaspin濃度與血糖無相關性,包括FPG和HbA1c。
2.3 Vaspin濃度與其他指標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 以vaspin濃度為因變量,性別、年齡、T2DM病程、BMI、WHR、TG、TC、FPG、FINS、HOMA-IR、HbA1c、C肽及體脂百分比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vaspin濃度與BMI、WHR、HOMA-IR、體脂百分比呈顯著正相關。見表2。
Vaspin是由脂肪細胞特異性表達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6],vaspin mRNA在肥胖和T2DM人群陽性表達比例較高[7]。在T2DM病人中,檢測到vaspin mRNA表達的人群,其胰島素敏感性顯著低于未檢測到vaspin表達的人群。上述研究說明vaspin表達增加可能與脂肪含量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或者糖耐量的降低有關。

表2 DM組病人vaspin血清濃度的相關因素的線性回歸分析
Vaspin的增高或許是為了滿足機體的需要代償性地增高來適應全身的代謝紊亂,這將有助于嚴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延緩疾病的發展。但是關于老年T2DM病人血清vaspin水平與BMI的確切關系報道較少。本研究按照BMI進行分組,發現OD組比NWD組血清vaspin濃度高,NWD組血清vaspin濃度顯著高于NWC組(P<0.05)。研究結果表明,vaspin可能在T2DM病人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代償作用。本研究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清vaspin濃度受BMI、WHR、體脂百分比和HOMA-IR的影響。vaspin的作用機制尚未闡明。既往研究證明vaspin在血管平滑肌炎癥中起抑制作用[8]。另外一項研究表明,vaspin具有調節食物攝入量的作用[9]。
綜上所述,血清vaspin水平可能在胰島素抵抗、肥胖和老年T2DM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老年人群中,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vaspin的調節作用以及它在T2DM與肥胖的進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