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慢性疾病,以氣道氣流不完全可逆受限為特征,病情多呈進行性加重[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全球COPD發病率逐年上升,在老年人群中該病發生率高達8.2%,位居死亡病因的第4位[2]。有研究顯示,COPD的發生與機體慢性炎癥有關[3]。感染等多種誘因可導致COPD病情急性加重,嚴重者可并發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危險因素對指導臨床治療和改善病人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血清血清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進行檢查,分析血清PCT、TNF-α水平與病人預后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老年一科住院的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依據中華醫學會擬定的COPD和呼吸衰竭相關標準[4]。入選研究對象中男50例,女18例;年齡60~78歲,平均(70.63±4.35)歲。排除標準: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胸外傷、氣胸以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病人;惡性腫瘤、心肝腎功能不全病人;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精神類疾病病人;近期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病人。根據病人預后情況進行分組, 51例康復出院者為康復組,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齡60~75歲,平均(70.41±4.12)歲。17例死亡病例納入死亡組,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齡62~78歲,平均(71.29±3.89)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所有入選病人均采用經驗性抗感染、氧療、支氣管擴張以及祛痰等方法進行治療,病情嚴重者給予機械通氣并入ICU觀察治療,研究觀察截止到病人康復出院或死亡。
1.3 觀察指標
1.3.1 基礎資料調查:所有受試人員入院時均詳細記錄病人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COPD病程以及吸煙指數等基礎資料。
1.3.2 血液指標檢測:(1)所有受試人員均于入院時抽取動脈血2 mL,應用Premler3000型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以及血pH值等。(2)于入院后24 h內抽取受試病人晨起靜脈血4 mL,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小心收集上清待檢。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PCT水平,所用試劑購自美國Roche公司;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TNF-α,所用試劑盒購自北京康泰生物公司。所有研究操作均由專人按試劑盒說明書執行。

2.1 2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68例入選病人中死亡17例,病死率為25.00%。康復組和死亡組病人性別、年齡以及BM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組病人病程及吸煙指數均小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基本資料比較
注:與死亡組比較,*P<0.05,**P<0.01
2.2 2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康復組病人PaO2和pH值均明顯高于死亡組,PaCO2值則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2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死亡組比較,*P<0.05,**P<0.01
2.3 2組血清PCT及TNF-α水平比較 康復組病人血清PCT及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血清PCT及TNF-α水平比較
注:與死亡組比較,**P<0.01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對單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進一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人病程、PaCO2及血清PCT、TNF-α水平是影響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呼吸衰竭是COPD的常見并發癥,盡管目前臨床上已有氣管切開通氣等多種治療方案,但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率仍然較高。老年人各項身體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力明顯下降,在COPD急性發作時呼吸道癥狀明顯,更易誘發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加重對肺部及相關組織的影響,增加致死和致殘率。
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預后的危險因素,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對降低死亡率具有積極意義[5]。本研究中,康復組和死亡組病人在性別、年齡及BMI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COPD病程、吸煙指數、PaO2、PaCO2、pH值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多因素分析顯示,COPD病程、PaCO2是影響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病程延長,病人受疾病困擾,免疫力低下,從而影響預后情況;加上老年病人生理性肺泡萎縮,機體長期處于慢性缺氧狀態,產生大量酸性物質而誘發酸中毒,增加病人死亡率。
系統性慢性炎癥是COPD的主要特征,多種細胞因子參與氣道炎癥的發生發展[6-7]。PCT是降鈣素的前體蛋白,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正常人血清中PCT含量極低,而當細菌感染或發生膿毒血癥情況下,血清PCT水平明顯升高。有研究表明,PCT可作為預測COPD病人病情發展的可靠指標[8]。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免疫調節因子,其能夠誘導白細胞介素-6(IL-6)的產生,激活中性粒細胞、間質細胞以及巨噬細胞,促進炎癥趨化因子的產生,擴大炎癥反應;另外,TNF-α的過度表達會引起機體免疫調節紊亂,從而造成免疫性病理損傷[9-10]。本研究結果中不同預后病人血清PCT、TNF-α水平存在顯著差異,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PCT、TNF-α水平升高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PCT、TNF-α作為機體重要炎癥因子,是影響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病情和預后的重要指標。加強血清PCT、TNF-α水平監測,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