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人民醫院(467599)曹滿野
作為一種高發的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致殘率和死亡率普遍較高[1]。腦積水是患者病后常見的并發癥,當前常用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和藥物治療。本研究以腦出血后腦水腫患者為例,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后腦水腫的臨床療效。
1.1 基本資料 選取汝州市人民醫院2014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腦出血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診斷為腦積水,將其隨機分為A、B組,每組42例。A組:24例男,18例女,年齡56~78(65.5±5.3)歲;B組:23例男,19例女,年齡55~80(65.9±5.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n,±s)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n,±s)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2 19.8±5.6 15.8±10.4 B組 42 19.9±5.3 7.1±10.3 P>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的腦積水發生率對比(n,%)
1.2 方法 A組采用西藥治療,采用250ml甘露醇(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5)靜脈滴注治療,3次/d。腦出血后腦積水嚴重者,可將20mg速尿(國藥準字H310221063,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溶于250ml甘露醇進行靜滴治療,3次/d。B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A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甘露醇用法及用量同A組,將20ml丹參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1021303)溶于0.9%的100ml氯化鈉后靜脈滴注治療,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腦積水程度和治療效果。腦積水程度以顱腦CT檢查中的Huckman值為判定依據,輕度:16~21mm;中度:22~29mm;重度:30mm。神經功能缺損采用NIHSS評分量表評估,療效評定標準:無效:腦積水癥狀無任何改善,NIHSS評分減少<50%;有效:腦積水癥狀有所改善,NIHSS評分減少50%~70%;腦積水癥狀有明顯改善,NIHSS評分減少>70%。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用SPSS22.0分析,計數與計量數據用(n,%)和(±s)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檢驗用x2和t表示,P<0.05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的NIHSS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B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A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者的腦積水發生率比較 A組的腦積水發生率明顯高于B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41/42),明顯高于A組的83.3%(35/42),組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出血后腦積水是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性并發癥,腦積水會導致患者腦部血壓上升異常,損傷其腦神經功能,進而影響患者的軀體運動能力[2]。中醫上認為腦出血后腦積水的發病機理為血瘀阻絡,腦竅不通,水濕積滯,因此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利水通竅為主。
丹參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隱丹參酮、異丹參酮、丹參酮、丹參素等,能有效抗血小板凝聚,稀釋血液黏度,促進血液流通,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出血部位的血管壓力,有助于減輕腦出血后的缺血性損傷,便于消除血腫,能預防患者再次出現腦出血[3]。此次研究通過給予腦出血后腦積水患者不同的藥物方案,結果顯示B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腦積水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治療總有效率則顯著高于A組,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為丹參注射液中的丹參素、丹參酮、隱丹參酮等成分,有活血化瘀、消除炎性反應,促進腦部微循環,修復腦神經細胞的作用,而甘露醇又有降低顱內壓和利水的功效,因此,上述藥物聯合用于治療腦出血后腦水腫,能增強單一使用甘露醇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醫聯合治療腦出血后腦積水癥,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腦積水癥狀,改善其腦神經功能,適合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