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初見端倪,人類正邁入人工智能時代。按照“資源驅動—資本驅動—技術驅動—知識產權驅動”的進階路徑,世界經濟增長進入了“知識產權驅動”階段。在此階段,以獲取知識產權為導向的創新,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為此,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優化其知識產權制度,以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中國向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新中國知識產權大規模立法,始于改革開放后。1982年8月23日,第一部《商標法》問世;1984年3月12日,《專利法》得以通過并在次年4月1日開始實施;2008年,中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為國家戰略。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發明專利和商標的申請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維權速度加快,各類創新主體的權利依法獲得平等保護。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秾@ā贰吨鳈喾ā氛谶M行第四次和第三次修改,《商標法》第四次修改也提上日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組,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的統一執法,避免分頭管理,更好地推動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可以說,我國一直在努力完善相關知識產權制度,既為了滿足國際規則的變遷和提升,又在不斷適應我國國情發展,極大促進了我國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當前,作為世界知識產權數量增長的主要源泉,我國已建立起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制度,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知識產權的國際化趨勢已不可阻擋。在世界貿易組織體制中,知識產權已經成為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并行的“三駕馬車”之一,地位舉足輕重。這種重要地位在當前中美經貿關系中被充分凸顯。目前仍在進行中的中美貿易摩擦,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率先發起的。在“301調查”報告中,美國指控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存在缺陷、立法不完善、市場法治環境紊亂、知識產權執法管理乏力、對國際貿易市場發展重重設限等,看似以公平、平等為原則,以維護國際市場公平交易環境為目的,實則是以苛刻的眼光審視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問題,并對危及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新興國家施以報復行為。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是知識產權之爭,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之爭,是現代經濟發展模式下的國家優勢地位之爭。在認清中美貿易摩擦實質的同時,也應認識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足,如創新應用轉化的問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問題等。為此,我們不僅要積極應對中美之間的知識產權沖突,立足本國國情,清醒地認識到大國崛起的真正基礎是自主發展,進而實施更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制度;而且要以此為契機,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戰略性轉型,以及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與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的融合性轉型,有效完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
2018年8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的賀信中強調:“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希望與會各方加強對話,擴大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苯ㄔO世界科技強國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繼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法治化,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與將知識產權作為實施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和工具的美國不同,當代深化改革的中國,其對外開放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中國堅定不移地維護多邊主義,始終把知識產權作為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工作,共同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努力為完善知識產權全球治理體系作出新的貢獻。本期特別策劃,我們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結合中美貿易摩擦的具體背景,從法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視角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