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光 周勇 裴麗娟
摘 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新一輪債轉股加速落地,同時隨著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松綁,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發展迎來新的機遇期。文章梳理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其主要業務和典型模式,從以不良資產經營為主業的同時擴展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發揮宏觀審慎逆周期調控作用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債轉股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5)-0047-05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場化銀行債轉股工作有序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要舉措之一。國務院專門出臺《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對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債轉股實施方式做了頂層規定,意味著我國新一輪債轉股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拓寬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同時隨著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相關監管政策的放松,更是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一、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歷程
2012年2月,為盤活金融業不良資產,規范不良資產轉讓市場,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財金[2012]6號),允許各省級政府原則上可設立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100億元。自此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起步發展。2013年12月,銀監會下發《關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認可條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13]45號),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處置業務進一步規范,并將注冊資本由100億下調至10億元。
2013年5月,全國第一家省級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下同)——江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無錫成立;2013年8月,浙江第一家省級AMC——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2月,上海第一家省級AMC——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8月,陜西第一家省級AMC——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10月,銀監會辦公廳下發《關于適當調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政策的函》(銀監辦便函〔2016〕1738號),實質上對地方AMC進行松綁,根據業務需要允許確有意愿的地方可增設一家省級地方AMC,地方AMC迎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末,我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擴容至近50家,其中上海、廣東、吉林、重慶、陜西等15個省(市、自治區)有兩家或兩家以上省級或地市級AMC。
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業務
(一)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范圍以處置不良資產為主,還可開展股權投資和投資咨詢服務等業務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當地的“壞賬銀行”,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盤活當地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不良貸款,拓寬處置渠道,是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渠道。以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例,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收購或受托經營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對不良資產進行管理、投資和處置;資產經營與管理;對外投資與管理;企業并購與重組;金融機構托管與清算;財富管理、私募股權投資及咨詢;資產及項目評估;財務、投資、法律及風險管理咨詢與顧問等。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定位也是以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為主,同時開展資產受托管理、股權投資經營、綜合融資服務和顧問咨詢服務等共五大業務板塊。可以看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決定了其主要業務是從事不良資產批量收購和處置業務,同時還可開展股權投資等資本運作和投資咨詢服務等中間業務。
針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業務范圍的規定,較早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財金[2012]6號)規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只能打包收購本地區范圍內10戶以上的不良資產包,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應主要采取債務重組方式,不得對外轉讓。為配合供給側改革和企業去杠桿,推動新一輪市場化債轉股工作取得成效,我國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限制也進行了實質松綁。2016年10月,銀監辦便函[2016]1738號,允許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在原先債務重組的基礎上還可采用對外轉讓等方式,且對外轉讓的受讓主體不受地域限制,從而豐富了其處置手段和擴大了其經營地域范圍。同樣在2016年10月,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新版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將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單筆不良資產包中的不良資產戶數由10戶降低為3戶。2017年4月,銀監會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公布云南省、海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山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天津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名單的通知》(銀監辦便函[2017]702號)中,也明確了批量轉讓的戶數為3戶及以上,門檻的降低更利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擴大業務空間。
(二)不良資產處置業務以收購重組為主,市場化債轉股仍處于發展階段
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主要分為收購轉讓、收購重組和債轉股三種模式。收購轉讓業務是按一定折扣比例購入不良資產,收購后不對不良資產進行資本運作,不改變其賬面價值和期限等,擇機通過高價出售給第三方賺取價差。收購重組業務也是按一定折扣收購不良資產,而后與債務人簽訂資產重組協議,通過重組后的資產升值獲得收益或是約定一定期限后債務企業向資產管理公司購回不良資產,回購方式的收益率一般較為固定,重組協議中大多包括收益率條款。債轉股業務是指按折扣購入不良資產后,資產管理公司以債權轉股權,成為債務人股東,債務人以股抵債,使得債務人減輕債務壓力,后期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或追加投資,助力企業經營好轉,再通過轉讓股權、上市出售等方式退出,獲得收益。
由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公開資料較少,而四大AMC中中國信達和中國華融已于香港上市,相關數據容易獲得,根據其上市募資說明書和每年度報告中數據可以看出,目前三種不良資產處置業務中收購重組類占比最高,2016年中國信達收購重組類占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比重為58%、中國華融占比為76%;其次為收購處置類,中國信達占比29%、中國華融占比18%;債轉股業務最低,中國信達為13%、中國華融為6%。
(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各業務的比較
1、收購轉讓業務。收購轉讓類業務的收益來源主要是不良資產的買入和賣出差價(如圖3)。根據中國華融公開數據,其收購處置類業務收益率大約為16%。資產管理公司按一定折扣購買銀行不良資產包,銀行可以一次性處置較大規模不良資產,減少了每戶都找買家的搜尋和談判成本,一次性隔斷了不良資產風險實現了資金的盡快回籠,所以銀行愿意讓渡一部分收益以相對低的折扣將資產包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可將資產包里的不良資產進行拆分單戶轉讓或是將同行業同類型的資產重新組合打包提升整體價值,獲得價差收益。
2、收購重組業務。收購重組業務與收購轉讓不同的是收購重組業務一般不會直接出售轉讓不良資產,而是與債務人簽訂重組協議,根據針對性的重組手段,如債務重組、資產股權重組或追加投資參與經營等方式,解決企業的階段性資金問題或使問題企業再造重生(如圖4)。市場上的收購重組類多以為企業提供階段性資金支持為主,具有借貸特征,其收益也一般為固定收益,根據金融市場的資金收益率來定價。例如中國華融重組業務收益由2012年的19.4%降至為2016年的11%左右,在經濟下行和低息環境下,收購重組業務的收益率也會相應下調。
3、債轉股業務。債轉股業務在不良資產處置中難度最大,周期也較長,但盈利空間也最大。同樣以中國華融為例,2012年至2015年,中國華融債轉股資產平均盈利為3.6倍。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轉股業務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典型的模式是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對接好債轉股項目,出資較小比例資金作為普通合伙人(GP),債轉股企業的母公司或關聯公司再出資較小比例資金同樣作為GP,而銀行通過理財資金或其他合規資金作為主要出資方作為有限合伙人(LP),三者共同出資成立債轉股基金,入股債轉股企業,而債轉股基金一般由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出資成立的企業管理運營(如圖5)。
(四)現階段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業務的不足和優勢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業務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業務相對單一。雖然銀監辦便函〔2016〕1738號允許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對外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并可跨區經營,但目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半徑仍主要集中在其所在地區范圍內,且業務種類和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也較為單一,真正參與企業經營通過收購資產的內在增值獲得收益的業務占比仍不高,“通道化”、“明股實債”的情況仍然存在。二是融資渠道較為狹窄。資產處置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有較好的融資跟進作為支撐。四大AMC具有金融牌照,可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同業拆借或其他同業業務進行融資,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金融牌照,只能通過增資擴股或新獲盈利資金等有限方式補充業務運營資金,較狹窄的融資渠道限制了其業務拓展。三是專業經驗尚需積累。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各方面業務尚處于借鑒探索階段,對“壞賬銀行”至為關鍵的不良資產估值體系還不成熟。
由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地方性特色,其開展業務也具有一定優勢。一是本土地緣優勢。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大股東主要為當地財政或國有企業,作為化解當地金融業不良資產的專業公司,自然會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能以比較優惠的價格獲得當地金融機構和當地國有企業更多的不良資產,在處置過程中也能更好的與當地各方溝通,提高處置效率。二是機制相對靈活。四大AMC的地方公司為分支機構,重大事項需經總公司批準,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為地方法人機構,決策鏈條較短。
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的建議
(一)以金融不良資產經營為主業的同時擴展業務范圍
一是應以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為核心,豐富處置手段。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應充分認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為地方企業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將業務重心鎖定在盤活化解地方國有企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的不良貸款上,改變單一的過橋或轉賣賺差價的方式,在傳統的收購轉讓和收購重組的處置方式上,積極拓展市場化債轉股業務,并通過通過租賃、轉讓、資產置換、委托處置、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豐富處置手段。
二是積極拓展非金融企業資產處置業務。隨著地方金融資產管理牌照的放開以及各大國有銀行相繼成立了各自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加上四大AMC的先期卡位,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所以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應不斷挖掘非金融企業資產處置業務,實現業務多元化。
三是開展并購整合業務和中間業務。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主動開展對外投資,開展問題企業上下游的并購與重組,促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或是通過入股或控股地方其他金融機構,實現牌照多樣化,為拓展業務提供便利。在經營不良資產過程中,可為債務人或其相關企業提供多樣化的中間金融服務,如資產受托管理、綜合融資服務、股權投資經營和顧問咨詢服務等業務。
(二)進一步拓寬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來源
一是擴大債轉股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應抓住國家發改委允許債轉股實施機構發行債轉股專項債券的契機,擴大債轉股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并探索允許社會公眾參與認購。同時,在豐富不良資產處置資金來源上,可通過發行公司債拓寬融資渠道,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探索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不良資產收購私募基金或信托產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
二是合理引導民間資本入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各地區在新設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時,可探索民間資本投資入股,探索混合所有形式,充分激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活力,達到良性發展。同時應給予民營資本充分的話語權,使其能夠按照市場化方式公平的參與不良資產的轉讓競拍,在轉股條件、轉股價格、轉股后行使股東權力和退出方式上,也應制定專門的細則保證不同的資本性質具有同樣的股東地位。
三是探索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可行途徑。建議探索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資格,給予其具備單一的參與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交易的權限。
(三)發揮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宏觀審慎逆周期調控作用,建立科學的風險共擔機制
一是在大金融監管框架下,為更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作為專業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納入中央銀行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二是明確各出資方的風險共擔機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對不良資產運用債轉股形式進行處置過程中,在轉股條件、轉股價格、轉股后行使股東權力和退出方式上,應制定專門的細則,使投資人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并平衡不同出資方的利益。對債轉股資金退出時的盈虧應按照事前約定,根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和社會資本持有的股份比例確定風險承擔比例,避免出現債轉股項目資金退出時虧損或暫時無法退出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兜底的情況。同時,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也應完全自主經營,提高業務運作透明性,并按市場化方式評估不良資產價值,避免將地方融資平臺或國有企業剝離的有毒資產或其他債務包袱甩給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參考文獻
[1]陳建平.地方版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探析[J].西南金融,2014(11):18-22。
[2]黃光明,肖雅慧.中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2017(11):10-13。
[3]賴小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發展[J].中國金融,2011(15):67-69。
[4]孫國峰.中央銀行的逆周期調節作用與資產管理公司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中的角色[J].新金融評論,2014(6):119-139。
[5]張震宇,李飛琍,楊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挑戰[J].中國金融,2017(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