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雷
摘 要:企業競爭力能綜合反映企業資源和能力。企業部門的設置、資金情況、收入情況、內部控制情況、信息資源利用情況、企業文化情況及企業創新能力情況是能反映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設計問卷調查表,為后續實地調研資料分析提供基礎保障,對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小企業;影響因素;競爭力;調查表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0-0020-02
我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不僅能增加社會就業,也能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和穩定經濟增長。但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受其自身經營管理特點的限制,存在著種種問題,其生存狀況并不樂觀。中小企業要持續發展壯大,必須提升其競爭力尤其是中長期競爭力。設計問卷調查表,從基層企業角度查找影響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因素,為后續實地調研資料分析提供基礎保障,對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競爭力的定義
企業競爭力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具有多層次含義的綜合概念。關于企業競爭力的定義,國外學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顧客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特技能和技術[1]。我國學者通常都將競爭力定義為“……的能力”。如學者羅國勛認為,企業競爭力是企業和企業家在適應、協調和駕馭外部環境的過程中成功地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2]。學者韓中和指出,企業競爭力是面向市場和顧客,合理運用企業內外部的經營資源,提供市場和顧客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在與競爭對手的角逐中建立競爭優勢的能力[3],而能力是企業綜合素質的反映。因此,金碚對競爭力的定義是,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并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4]。
本文的企業競爭力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滿意度)及實現企業自身利益 (贏利和發展)的能力。
二、調查內容總體設計
(一)中小企業概念的界定
中小企業,相對于所處行業的大企業,在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上都是較小的經濟單位。對中小企業界定的標準,與其所在的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的階段,以及企業所處的行業有關,并且其標準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動態變化。中小企業一般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界定。企業的組織形式、融資方式及所處行業地位可以代表質的指標,量的指標則主要包括企業雇傭的員工人數、投資的資本額、資產總值等。2011年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5],規定了各行業的劃分標準。
(二)影響因素理論分析
借鑒產業競爭力理論、資源學派以及核心能力學派的觀點,考慮樣本資料來源的特點,依據影響企業競爭力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設計問卷調查的內容。企業外部因素主要指環境因素,包括法制環境、資金環境、競爭環境、市場環境、政府服務環境等[6]。20 世紀80年代后期,以波特為代表的競爭戰略理論即五力理論認為,產業環境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新的競爭對手的進入、替代品的威脅、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賣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相同行業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五種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推動這些力量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轉變[7]。這五種作用力能影響產業競爭強度和產業利潤率,最終影響企業競爭力。國家的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區域政策等均對企業活動產生影響,這些因素也都屬于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只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一個方面,企業內部的因素才是競爭力差異的決定性因素,這些內部要素主要分為資源和能力。資源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有形資源指土地、房屋、機器設備、資金等;無形資源包括商譽、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人力資源等。能力主要包括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即感知市場導向、學習吸收新知識技能、建立良好社會網絡關系、協調整合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能力等;獲取或開發資源的能力包括企業融資能力、研究開發創新能力、開發人力資源能力、增強生產產能能力、營銷產品能力、建設信息系統能力等;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體現為領導者素質、企業文化氛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以及資產管理水平等等。
綜上所述,本文將問卷調查表中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具體內容分為7個大類、37個問題、76個項目。大類分為企業基本情況、資金情況、收入情況、內部控制情況、信息資源利用情況、企業文化情況、企業創新能力情況等。
(三)量化競爭力的指標
決定和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大多數因素在各企業之間具有可比較性和很大程度的可計量性[4]。將不同企業間競爭力進行比較,就需要對影響企業競爭力因素盡可能地進行量化。因此,本問卷調查表選用中小企業銷售收入或銷售量占本地區市場同類產品銷售收入或銷售量的比例作為量化企業競爭力的指標。原因之一是市場份額相對于其他數據比較容易獲得,而其他能反映中小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的財務數據很難從公開渠道獲得;原因之二是企業競爭者可以分為產品市場的競爭者及要素市場的競爭者,企業競爭力同樣也可以分為要素市場競爭力、經營效率競爭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因而,企業的競爭力也可以進行跨行業的比較[8]。
三、調查內容具體項目設計
企業基本情況包括企業所在省份、企業性質、企業規模、部門設置(企業管理辦公室、銷售部門、采購部門、財務部門、人事部門、信息部門、生產部門、法務部門等)、資產規模、員工人數與學歷情況、主要產品種類等信息。其他6類調查內容圍繞企業資源和能力設計,各大類下分別設置不同的項目。資金情況反映企業資金環境以及企業融資能力;收入情況(營業內、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收入等)一方面反映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競爭環境、政府服務環境等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反映企業市場營銷能力、產品競爭力、獲利能力等;內部控制情況反映企業組織能力、協調整合能力;信息資源利用情況反映企業應對面臨的各種外部環境的能力;企業文化情況反映企業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企業創新能力情況反映企業獲取或開發資源的能力等。為了便于分析,在調查內容選項設計時,有些選項只設“是”或“否”,很多項目選項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
(一)資金情況
是否有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如有,請打分;是否能定期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能否依據標準格式簽訂資金合同;所獲貸款年均利率與同期貸款利率相比的情況;當地政府部門監管企業資金的程度;最大股東投資額占比;不同籌資渠道占比情況,包括自有資金、政府資助、商業銀行貸款、風投機構投資、小額借貸機構、占用供應商資金、占用經銷商(客戶)資金及其他。
(二)企業銷售收入情況
是否享受財政補貼,如有,占銷售收入比例;政府部門采購業務占銷售收入比例;主要產品銷量占該地區(市)Dev市場份額。
(三)內部控制情況
有無規范性文件明確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各部門職責權限、運行流程;內部組織機構的設計與運行是否能有效傳達信息;是否對各類資產制定管理辦法,定期清查、評估資產使用情況;是否建立職工薪酬長效機制、激勵機制;對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固定資產投資、人員薪酬福利項目中哪幾項編制預算且分析控制預算差異;是否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否結合內部管理報表、內部監督情況,定期自我評價,調整改善經營管理活動。
(四)信息資源利用情況
請給管理層對企業各項信息重視程度打分;企業信息人員技術培訓率;是否有信息綜合部門、檔案部門、技術部門、輔助部門等信息機構;每年對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的情況;信息資源來源的渠道;對企業內外信息情報分析是否準確、全面、及時,給信息反饋對決策的輔助效果打分。
(五)企業文化情況
請給本企業文化建設程度打分;企業是否有統一的口號標語;您所感知的企業形象如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決策的公開透明程度;個人與企業是否有良好的互動,即企業是否重視員工的建議。
(六)創新能力情況
企業產品與同類企業產品相比,是否存在同質化現象,如存在,同質化程度如何;企業應對市場變化、調整產品銷售結構能力情況;企業擁有多少專業技術研發人員;企業擁有專利的數量;新產品銷售收入大約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企業年均研發支出占年銷售收入的比例;請給本企業技術創新效果打分;您認為限制貴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原因是企業領導不重視、缺乏技術人員、缺乏資金投入、技術創新成本高、其他。
四、結論
問卷調查研究方法是一種比較實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從基層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具有真實性和可信性。因此,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卷調查表是問卷調查研究方法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基于理論分析,結合調研對象中小企業的特點,從企業基本情況、資金情況、企業銷售收入情況、內部控制情況、信息資源利用情況、企業文化情況、創新能力情況等7個大類37個大問題反映企業的資源與能力,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分析影響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因素。本文的調查表設計研究為后續實地調研資料分析提供了基礎保障,對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彥蓉,劉洪久.淺談中小企業競爭力提升的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1,(17):27-28.
[2] 羅國勛.二十一世紀: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77.
[3] 韓中和.企業競爭力:理論與案例分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4-5.
[4] 金碚.論企業競爭力的性質[J].中國工業經濟,2001,(10):5-10.
[5]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EB/OL].搜狐財經,2018-02-05.
[6] 林漢川,管鴻禧.我國東中西部中小企業競爭力實證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2004,(12):45-54.
[7] 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8] 金碚.競爭力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應用[J].綜合競爭力,2009,(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