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會琴

退休以后,我喜歡上了皮影收藏,這一愛好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制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流傳甚廣。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很多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因此,皮影戲有 “戲曲活化石”“電影鼻祖”之譽。皮影在長期流變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如東北皮影、北京皮影、槚山皮影、山東皮影、陜西皮影等。
我收藏皮影,一是因為小時候看過很多皮影戲,對皮影印象特別深刻;二是因為皮影戲確實是中華民族藝術園圃中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而且皮影這種民俗藝術目前已經瀕臨失傳;三是因為皮影戲的制作過程中藏有許多含金量,極具收藏價值。皮影制作傳統工序復雜,僅以刻工為例,各地手法不一,各彰其技。以山西皮影為例,其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致精彩,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制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艷明快、清雅大方,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
收藏皮影頗費工夫,其間有苦也有樂。1995年中國郵票總公司發行了一套《中國皮影》郵票,其中有一枚是唐山皮影。唐山皮影人物造型優美,雕鏤精細,玲瓏剔透,融合了剪紙和年畫的藝術特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強烈的裝飾風格。為了收藏唐山皮影,我專程去了趟唐山,在那里,我通過各種渠道收得王帽、帥盔、官帽、云鬢、女帥等數十套極具收藏價值的皮影。不唯如此,我還向當地民間皮影藝人學到了刮皮、漿皮、下料、雕鏤、上色、上油、組裝等皮影制作的全套技術。回到家來,自己實際操作排演,真是“漫舞影人喜欲狂”,愈發陶醉在皮影戲中厚重的藝術魅力之中。
多年來,我到過東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皮影、寧夏皮影、陜西皮影等各個皮影流派的發源地,收藏了很多皮影珍品。閑暇時,搬出一件件皮影制品,陶醉在民間藝術濃厚的藝術氛圍里,心里有說不出的興奮與欣慰,皮影高超精湛的藝術魅力使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自豪感。我很想讓這種民間藝術發揮光大,便經常將自己收藏的皮影制品拿到附近的學校、廠礦去舉辦皮影巡回展覽,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皮影、喜歡皮影,我還利用這些皮影為老年大學的學員們上了多節皮影知識課。
皮影收藏,“鍍”亮了我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