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雨

古人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夢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健康的靈魂,精神對健康長壽的作用可謂大矣!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心理專家余毅震教授說,擁有夢想能提高生活積極性,才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從行為學角度看,生活有奔頭,生活方式也更科學健康。余毅震建議老人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制訂不同長度生活目標規劃,如60歲以上的老人,可制訂10至15年規劃;70歲以上的老人,可制訂10年左右規劃;80歲以上的老人,可制訂5年左右規劃。然后按照規劃實施,或可達到目標。
美國紐約圣盧克羅斯福醫院調查發現,生活有目標,人生有夢想,覺得生活更有奔頭的人,死亡風險能降低20%,這些人心血管疾病概率也很低。那些有目標、心中有夢想的老人,大腦認知能力的下降速度比那些沒有夢想的人慢大約30%。所以,夢想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任何年齡人都應有夢想。
電影明星巴里莫爾說:“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钡拇_,精神不老,人生就不老、難老。人不論在哪個年齡段,也不論遭遇到什么不測,只要插上夢想的翅膀,高高揚起生命的風帆,就會感到天高路遠,豪情滿懷;只有讓夢想與生命同行,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長壽才能屬于你。
生命科學研究發現,人應該能活120年。而心中沒有夢想,停止學習提升,心態過早地進入暮年,是很多人提前衰老的重要原因。相反,總能擁有夢想,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汲取精神營養,身心就會持續更新,衰老就會延緩。總之,有夢想的老人更長壽!